黃埔精神榮耀傳承(弘揚黃埔精神共謀民族復興)
2023-10-16 08:04:01 1
黃埔精神榮耀傳承?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第十五屆黃埔論壇近日在江蘇南京舉行130名來自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黃埔組織和親屬代表、專家學者、在陸臺胞代表等,圍繞黃埔精神傳承、凝聚反「獨」促統力量、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等主題展開座談,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黃埔精神榮耀傳承?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黃埔精神榮耀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第十五屆黃埔論壇近日在江蘇南京舉行。130名來自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黃埔組織和親屬代表、專家學者、在陸臺胞代表等,圍繞黃埔精神傳承、凝聚反「獨」促統力量、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等主題展開座談。
與會人士表示,廣大海內外黃埔軍校校友及後代必須牢記歷史使命、順應歷史大勢,堅定不移發揚黃埔精神,匯聚反「獨」促統強大合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傳承發揚黃埔精神
黃埔軍校創立的初衷,是用革命的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挽救民族於危亡,實現祖國統一。從那時起,兩岸黃埔師生就始終傳承發揚黃埔精神,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共同努力。論壇上,與會人士分享了各自的黃埔情緣,並就如何傳承發揚黃埔精神展開討論。
「抗日戰爭時期,分屬國共兩黨的黃埔師生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宇表示,經過多年的積累、錘鍊和沉澱,抗戰時期培育、鍛造的黃埔精神如今對增進兩岸精神和文化認同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
在全國臺企聯副會長黃紫玉看來,當年的黃埔同學為了反對國家分裂、抵禦外侮而攜手戰鬥,愛國情懷感人至深。「我眼中的黃埔人正直、無私、奉獻,矢志追求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時至今日,黃埔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
「我們要充分發揮網際網路作用,面向兩岸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宣講好黃埔精神,讓黃埔精神生根發芽。」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高級記者凱雷表示,希望兩岸及港澳、海外的黃埔同學與後人講出他們知道的黃埔故事,讓黃埔精神薪火相傳,為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民族復興增添精神動力。
堅定不移反「獨」促統
2016年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極力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製造兩岸對立對抗,日益把臺灣推向危險的深淵。對此,兩岸黃埔人既憤慨又痛心。
「民進黨不能代表臺灣民意,臺灣更不應成為西方國家的棋子。」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表示,大陸近期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強調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最終實現和平統一。「身為黃埔後代,我們更應有家國情懷,一如既往地促進兩岸交流,推動兩岸統一。」他說。
「臺灣問題是歷史原因產生的『家務事』,黃埔先輩為了國家存亡和民族大義而犧牲奉獻,我們黃埔後輩有責任繼承先輩遺志,承擔起連接兩岸的橋梁角色,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理事長董百勝建議,黃埔後代青年應加強以黃埔歷史為主題的內容創作,以短視頻等形式傳播黃埔精神,增強整個社會尤其是島內青年的民族認同感。
「熱愛祖國、反『獨』促統,這已經深深刻在每一個黃埔人的基因裡。」全國政協委員、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許進表示,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目標時,更需要兩岸同胞、黃埔同學與親屬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堅決遏制各種分裂國家的圖謀,維護臺海和平穩定。
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過程中,黃埔同學從未缺席,為兩岸交流交往作出了重要貢獻。」丘智賢說,過去幾十年來,不少從臺灣回鄉的黃埔同學及家屬,捐資興學,幫助故裡;兩岸的黃埔同學、黃埔後代、黃埔社團,更不斷為增進彼此了解,為促進國家統一而努力。
「我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回大陸做生意的臺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見證者、受益者,也是參與者、促進者。」黃紫玉表示,自己在大陸和臺灣之間穿梭往返40年,親歷兩岸交流交往交融,深刻感受到兩岸關係好,兩岸同胞才會好。「兩岸同胞都是親人,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我將繼續與兩岸黃埔同學及其後人共同努力,為兩岸關係融合發展貢獻力量。」她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一代黃埔青年從長輩們手中接棒,成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中堅力量。2012年,北京航天漢科雲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臺胞羅至善來到北京創業。10年間,他不僅成為了一名「北京女婿」,也親眼見證了祖國大陸的發展成就。
羅至善的外公是黃埔軍校十五期生汪永昌,是當年赴美受訓的飛行員之一,畢業後投身抗日救國的戰鬥行列。「身為黃埔後人,我將繼續推動企業在航空科技領域的發展,加強兩岸產業交流,吸引更多優秀臺灣企業和人才來到大陸,為祖國大陸發展作出貢獻。」他說。(本報記者 金 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9月13日 第 04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