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堂吉訶德後感500字
2023-10-15 20:22:39 1
《堂吉訶德》描繪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社會廣闊的生活畫面,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傾向,表現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以下是整理提供的小說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堂吉訶德後感1:
最近我把一本名叫《堂吉訶德》的書給讀完了,通過讀這本書,發現堂吉訶德是個極其矛盾的人,他可笑而且可悲,但身上卻有著很多人所沒有的善良品質;他雖然行為瘋癲,但卻為人們展現出一個無所畏懼,嫉惡如仇的英雄形象,所以,他是瘋子還是英雄,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也許初讀時會覺得這是一個可笑的故事,只是越讀到後面,越覺得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
在我看來,主人公堂吉訶德是個既偉大而又可笑可悲的人。從故事本身來看,堂吉訶德是個愚昧的,只懂得幻想的瘋子。然而,這一切與世界的格格不入卻恰恰說明了當時整個社會中精神的缺失。他所奉行的正是那個社會缺失的精神:對上帝的無限忠誠,對愛情的至死不渝。這不是虛偽的表象,而是一種真誠的信仰。而途中他的所作所為更是時刻體現出他的正直和善良。在書中,他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和挫折,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永不言棄。他瘋瘋癲癲,不切實際的另一面,就是他嫉惡如仇,總會光明正大地挑戰自己的"對手",當時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些都是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所以說,堂吉訶德是一個既是瘋子,同時也是一個英雄。
讀堂吉訶德後感2:
2002年,經過來自五十四個國家的大約一百名著名作家的推選,《堂吉訶德》在一百部入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值得一度的小說。它的作者就是逝世時那一天被定為世界讀書日的塞萬提斯。這部小說聞名世界,幾乎無人不知,在天下家喻戶曉,我當然早就聽說過這部書,現在一看就放不下手,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我的心,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寫了從前有個脾氣古怪的貴族,名叫堂吉訶德。他非常愛看騎士小說,看的走火入魔,竟然決定要當一名騎士,而那時早已不是騎士時代了。他瘋瘋癲癲當了好幾年的騎士,在快死前,才突然醒悟。
我看了這本書,覺得堂吉訶德太悲劇了,他看騎士小說走火入魔,讓自己瘋瘋癲癲。怪不得弟子規裡說:「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智。」我要吸取教訓,多看有益的書。堂吉訶德看了騎士小說後,變得非常迷信,一有什麼好事,他就以為是魔法師在幫助他們,一有壞事,他就請求他自己虛構而更本不存在的夫人保佑,遇到牧羊人趕著羊群,他卻以為是他在書中看到的兩支軍隊在戰鬥,還向他的僕人介紹軍隊雙方的情況和組成部分。當他看見風車就以為是巨人在向他挑戰。這充分說明看不好的書對自己有多大的害處。其實塞萬提斯寫這部書的原因也是這樣,當時,他的祖國西班牙到處都是騎士小說,讓人們身心混亂,神志不清,當塞萬提斯的這本堂吉訶德出版後,就沒人再看騎士小說了。
這本書的語氣也是詼諧幽默,非常吸引讀者。我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一定會深有感觸的。
讀堂吉訶德後感3: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經典之作。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而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副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裡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臥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當初剛看到這部作品的時候,只是覺得讓人發笑,那馬看上去瘦骨伶仃,而堂吉訶德,身穿盔甲,手拿盾牌,完全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他走到哪,都瘋瘋顛顛,舉止之怪異讓人更是讓人啼笑皆非,但細細品味,文章中卻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芒,即使已經病入膏肓,但是堂吉訶德並沒有放棄自己對自由和理想的執著追求,他勇鬥風車,除暴安良,怒殺羊群。幹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荒唐事,面對人們的嘲弄,他依然抬起高昂的頭顱。而不曾覺得自己如此這般有任何不妥。尤其是這一段,當堂吉訶德在見到上古騎士的聖像後曾說過這一番話:「這些聖人和騎士在世的時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俠仗義。我同他們的區別在於:他們是聖人,為神道而戰;我是凡人,為人道而戰。他們憑藉自己的驍勇贏得了天國,因為天國是需要經過努力才能進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還不知道自己付出的辛勞換回了什麼……。」是的,憑這樣的夢想是不會換回太多榮耀或幸福的,然而,有這樣的夢想難道就是一種罪過嗎?試問一句,作為人難道就不應該有這樣的理想嗎?然而現實卻又告訴了我們什麼呢?它說,「不」。
也許每一個讀過《堂吉訶德》的人都會對堂吉訶德騎士本人的主觀臆想和不切實際而哈哈大笑,然而,堂吉訶德並不應該僅僅只是我們嘲弄的對象,他更讓我們敬佩,每一個讀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會在這位大名鼎鼎的騎士的荒唐行為裡,看到他執著而公正的品質。他嫉惡如仇,總是正面向他的「敵人」發起不屈不撓的衝鋒,他從不背後給人捅刀子,更不用說用下流的中傷和惡意的誹謗來進行決鬥了。要知道,存在就是合理,然而現在,令人惋惜的卻是,堂吉訶德這種令人敬佩的品質,在如今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所剩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