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8:28:25 1
專利名稱:一種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力鍋,特別是一種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屬現有電 壓力鍋的改進技術。技術背景通常電壓力鍋的鍋蓋與鍋體之間是通過兩者相互配合之間的鍋牙連接, 使用中,需要合蓋時,將鍋蓋蓋於鍋體上後再旋轉鍋蓋到合適位置使鍋蓋與 鍋體的鍋牙相互扣合形成一個整體;需要開蓋時,再通過反方向旋轉使鍋蓋 與鍋體的鍋牙錯開,鍋蓋與鍋體分成兩個單獨部件,此時鍋蓋無合適位置來 放置,這樣給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由於鍋蓋與鍋體之間是通過旋轉扣合、 不同於目前壓扣式電飯煲可直接採用翻蓋式結構。為了使鍋蓋打開時仍然與 鍋體連接在一起,目前市場上有不同設計的產品 一種是在鍋蓋上設置掛鈎 部件、利用鍋體中環導向、便於開合鍋蓋,同時開蓋後能將鍋蓋通過掛鈎扣 在鍋體上所設的掛頭上;另一種是採用中環上方安裝弧形導軌、鍋蓋上有能 沿導軌移動的凹槽,便於開合鍋蓋、同時開蓋後鍋蓋能以導軌為軸翻轉放置。 上述兩種技術方案基本上解決了壓力鍋開蓋後鍋蓋的放置問題,但第一種加 設掛鈎和掛頭,開合鍋蓋時旋轉不順暢,放置也不美觀;第二種方式需要將 鍋蓋與鍋體分開時,如需要清洗鍋蓋時,操作上比較麻煩。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帶翻蓋機構的電壓
力鍋,其鍋蓋與鍋體通過旋轉鍋蓋打開後、鍋蓋可翻轉一定角度且鍋蓋與鍋 體仍然連接成一個整體,而且在需要時,也能方便地將鍋蓋從鍋體上分離開。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有鍋蓋與鍋體,鍋 體包括有外殼、內罩和內鍋,在鍋蓋與鍋體內罩上分別設有旋轉時能相互配 合的鍋牙,在鍋體外殼上沿開有一段圓弧形槽,有一導軌套其上端與鍋蓋邊 沿鉸接,其下端置入圓弧形槽內並與圓弧形槽成間隔配合連接,導軌套與鍋 蓋和圓弧形槽連接的兩端至少有一端是可以自由拆裝的。上述圓弧形槽弧線長度不小於一個鍋牙與導軌套弧線長度之和。上述導軌套與圓弧形槽的連接可以是導軌套直接自由地置入圓弧形槽 內,這樣可方便地實現導軌套與圓弧形槽的自由拆裝;上述導軌套也可以在 其底端安裝寬度大於圓弧形槽寬度的底板,導軌套的中間高度不小於圓弧形 槽的高度和鍋體加熱後鍋蓋上移間隙之和。這樣導軌套就被底板卡在圓弧形 槽內,不能自由拆裝,必須使用工具將導軌套底端的底板卸掉,方能將導軌 套從圓弧形槽內脫出。而上述導軌套與鍋蓋邊沿的連接可以是在鍋蓋邊沿設有斜向開口的半封 閉槽,導軌套由開口處卡入半封閉槽內。這樣導軌套可方便地從半封閉槽取 出,也可方便地再卡入半封閉槽;導軌套與鍋蓋邊沿的連接也可以是全封閉 的鉸接。為了方便鍋蓋的旋轉和翻轉,在鍋蓋上的內面蓋設有開合蓋手柄。 為了便於本實用新型的搬移,在鍋體底座設有兩處凹槽型端手,同時在鍋體上安裝一個提手柄。這樣取代了傳統長凸手柄,同時結構更合理、外形更美觀大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電壓力鍋的鍋蓋與鍋體之間設置導軌 套和環形槽的開合蓋裝置,可實現鍋蓋與鍋體之間靈活旋轉和翻轉開蓋並可 保證鍋蓋與鍋體打幵仍連成一個整體。同時由於導軌套與鍋蓋和圓弧形槽連 接的兩端至少有一端是可以自由拆裝的,因此,鍋蓋又能方便地與鍋體連接 和分離,方便分開清洗。加之在鍋體底座設有兩處凹槽型端手,同時在鍋體 上安裝一個提手柄,這樣取代了傳統長凸手柄,同時結構更合理、外形更美 觀大方。
圖1為本實用新型開蓋後導軌套與鍋體分離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省 略了內鍋和提手柄;圖2為本實用新型開蓋後取走鍋蓋,導軌套仍與鍋體連接狀態的結構示 意圖,圖中省略了鍋蓋和內鍋;圖3為本實用新型合蓋狀態的局部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鍋體上沿圓弧形槽內連接有導軌套的局部仰視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鍋蓋1與鍋體,鍋體包括有外殼2、內罩 3和內鍋,在鍋蓋1上設有開合蓋手柄8,在鍋體底座設有兩處凹槽型端手7, 同時在鍋體上安裝一個提手柄9,在鍋蓋1與鍋體內罩3上分別設有旋轉時能 相互配合的鍋牙,在鍋體外殼2上沿開有一段圓弧形槽4,有一導軌套5其上 端與鍋蓋1邊沿鉸接,其下端置入圓弧形槽4內並與圓弧形槽4成間隔配合 連接,導軌套5與鍋蓋1和圓弧形槽4連接的兩端至少有一端是可以自由拆
裝的。圓弧形槽4弧線長度不小於一個鍋牙與導軌套5弧線長度之和。上述導軌套5與圓弧形槽4的連接可以是導軌套5直接自由地置入圓弧 形槽4內,此種連接方式中,圓弧形槽4可以為無底槽,也可以為有底槽, 旋轉鍋蓋1時,導軌套5便在圓弧形槽4內滑動,開蓋後,可直接將導軌套5 從圓弧形槽4內取出,這樣可方便地實現導軌套5與圓弧形槽4的自由拆裝; 上述導軌套5也可以在其底端安裝寬度大於圓弧形槽4寬度的底板6,如圖2、 3、 4所示,此時圓弧形槽4為無底槽,導軌套5的中間高度不小於圓弧形槽 4的高度和鍋體加熱後鍋蓋1上移間隙之和,產品安裝時,先將導軌套5下端 置入圓弧形槽4內,然後從槽的下方將底板6安裝固定在導軌套5的下端, 這樣導軌套5就被底板6卡在圓弧形槽4內,不能自由拆裝,必須使用工具 將導軌套5底端的底板6卸掉,方能將導軌套5從圓弧形槽4內脫出。如圖1、 3所示,導軌套5與鍋蓋1邊沿的連接可以是在鍋蓋1邊沿設有 斜向開口的半封閉槽10,導軌套5由開口處卡入半封閉槽10內。這樣導軌套 5可方便地從半封閉槽10取出,也可方便地再卡入半封閉槽10。 當然,導軌套5與鍋蓋1邊沿的連接也可以是全封閉的鉸接。 由上述說明可知在具體應用中,必須保證導軌套5與鍋蓋1和圓弧形 槽4連接的兩端至少有一端是可以自由拆裝的,這樣就有三種不同的組合連 接-一是鍋蓋1邊沿採用斜向開口的半封閉槽10與導軌套5配合,同時,導 軌套5直接自由地置入圓弧形槽4內。這樣,需要分離鍋蓋與鍋體時,無論 是通過直接將導軌套5從半封閉槽10或圓弧形槽4取出實現鍋蓋與鍋體的分 離都很方便。
二是鍋蓋1邊沿採用斜向開口的半封閉槽10與導軌套5配合,同時,導軌套5置入圓弧形槽4內後,在其底端安裝寬度大於圓弧形槽4寬度的底板6, 這樣,需要分離鍋蓋與鍋體時,通過直接將導軌套5從半封閉槽10內取出即 可實現鍋蓋與鍋體的分離。三是鍋蓋1邊沿與導軌套5採用全封閉鉸接,同時,導軌套5直接自由 地置入圓弧形槽4內。這樣,需要分離鍋蓋與鍋體時,通過直接將導軌套5 從圓弧形槽4取出即可實現鍋蓋與鍋體的分離。本實用新型使用中需要合蓋時,先通過鍋蓋1與導軌套5的鉸接配合翻 轉蓋下鍋蓋1,再旋轉鍋蓋1,導軌套5也跟隨鍋蓋1的旋轉在圓弧形槽4內滑動,使鍋蓋1與內罩3上的鍋牙相互扣合後即可;需要開蓋時,先反向旋轉鍋蓋1,導軌套5同樣跟隨鍋蓋1的反向旋轉在圓弧形槽4內反向滑動,使 鍋蓋1與內罩3上的鍋牙相互完全錯開後,即可通過鍋蓋1與導軌套5的鉸 接配合翻轉打開鍋蓋1;需要對鍋蓋1與鍋體分開清洗時,直接使導軌套5與 半封閉槽10或圓弧形槽4脫離即可實現鍋蓋與鍋體的分離,清洗後,將導軌 套5卡入半封閉槽10,或將導軌套5直接置入圓弧形槽4即可實現鍋蓋與鍋 體的連接,十分方便。本實用新型可應用於各種旋轉開蓋式的電壓力鍋或普通壓力鍋。
權利要求1. 一種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包括有鍋蓋(1)與鍋體,鍋體包括有外殼(2)、內罩(3)和內鍋,在鍋蓋(1)與鍋體內罩(3)上分別設有旋轉 時能相互配合的鍋牙,其特徵是在鍋體外殼(2)上沿開有一段圓弧形槽(4), 有一導軌套(5)其上端與鍋蓋(1)邊沿鉸接,其下端置入圓弧形槽(4)內 並與圓弧形槽(4)成間隔配合連接,導軌套(5)與鍋蓋(1)和圓弧形槽(4) 連接的兩端至少有一端是可以自由拆裝的。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其特徵是所述圓弧形 槽(4)弧線長度不小於一個鍋牙與導軌套(5)弧線長度之和。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其特徵是所述導軌套 (5)與圓弧形槽(4)的連接是導軌套(5)直接自由地置入圓弧形槽(4)內。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其特徵是所述導軌套 (5)底端安裝有寬度大於圓弧形槽(4)寬度的底板(6),導軌套(5)的中間高度不小於圓弧形槽(4)的高度和鍋體加熱後鍋蓋(1)上移間隙之和。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其特徵是所述導 軌套(5)與鍋蓋(1)邊沿的連接是在鍋蓋(1)邊沿設有斜向開口的半封閉 槽(10),導軌套(5)由開口處卡入半封閉槽(10)內鉸接。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其特徵是所述導軌套 (5)與鍋蓋(1)邊沿的連接是全封閉的鉸接。
7.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其特徵是在所述鍋蓋(1)上設有開合蓋手柄(8)。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其特徵是在所述鍋體 底座設有兩處凹槽型端手(7)。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其特徵是在所述鍋體 上安裝有提手柄(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帶翻蓋機構的電壓力鍋,包括有鍋蓋與鍋體,鍋體包括有外殼、內罩和內鍋,在鍋蓋與鍋體內罩上分別設有旋轉時能相互配合的鍋牙,在鍋體外殼上沿開有一段圓弧形槽,有一導軌套其上端與鍋蓋邊沿鉸接,其下端置入圓弧形槽內並與圓弧形槽成間隔配合連接,導軌套與鍋蓋和圓弧形槽連接的兩端至少有一端是可以自由拆裝的。其鍋蓋與鍋體通過旋轉鍋蓋打開後、鍋蓋可翻轉一定角度且鍋蓋與鍋體仍然連接成一個整體,而且在需要時,也能將鍋蓋從鍋體上分離開,使用十分方便。
文檔編號A47J27/08GK201019528SQ20072004907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6日
發明者冼新全 申請人:冼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