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反應釜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9:59:15 1
高溫反應釜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溫反應釜,包括釜體以及封閉釜體的釜蓋;所述釜蓋上設置有攪拌裝置,其攪拌軸延伸進反應釜內;所述攪拌軸上開有軸向的通孔;攪拌軸上端還設置有接頭,所述接頭與通孔相通,並且與真空泵連接。具有上述結構的高溫反應釜,利用中空的攪拌軸吸取釜內的物料,無需在釜體上安裝閥門,也無需開啟釜蓋。其操作簡單,安全方便。
【專利說明】
局溫反應金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溫反應釜,尤其是一種適用於粉料反應的高溫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反應釜的廣義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學反應的不鏽鋼容器,根據不同的工藝條件需求進行容器的結構設計與參數配置,設計條件、過程、檢驗及製造、驗收需依據相關技術標準,以實現工藝要求的加熱、蒸發、冷卻及低高速的混配反應功能。
[0003]高溫反應釜及在高溫下進行化學反應的容器。現在的高溫反應釜為了加熱方便,一般都安裝在加熱爐內,無法在反應釜本體上設置出料口,並且能適應其高溫高壓工況的閥門造價都十分昂貴。如果直接打開蓋子取料,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下,還會造成高溫高壓的液體噴濺出來,造成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溫反應釜,通過中空的轉軸抽取物料。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高溫反應釜,包括釜體以及封閉釜體的釜蓋;所述釜蓋上設置有攪拌裝置,其攪拌軸延伸進反應釜內;所述攪拌軸上開有軸向的通孔;攪拌軸上端還設置有接頭,所述接頭與通孔相通,並且與真空泵連接。所述通孔在釜體內的開口位於攪拌軸的下端面。所述釜體內側底部與攪拌軸下端對應的位置開有凹槽;攪拌軸下端安裝有刮片,所述刮片延伸進凹槽內。由於粉料比重大於導熱油,所以在反應完成啊,粉料都會沉積在釜體底部。將通孔的開口設置於攪拌軸底部更便於吸取。在吸取的過程中,粉料容易堆積到攪拌軸周圍,從而堵塞通孔,造成吸取困難。刮片可以攪動起粉料,使其無法堆積。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於:具有上述結構的高溫反應釜,利用中空的旋轉軸吸取釜內的物料,無需在釜體上安裝閥門,也無需開啟釜蓋。其操作簡單,安全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中標記:I釜體、2釜蓋、3攪拌裝置、4攪拌軸、5通孔、6凹槽、7刮片、8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1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1]如圖1所示:
[0012]本實用新型包括釜體I以及封閉釜體I的釜蓋2 ;所述釜蓋2上設置有攪拌裝置3,其攪拌軸4延伸進反應釜內;所述攪拌軸4上開有軸向的通孔5 ;攪拌軸4上端還設置有接頭8,所述接頭8與通孔5相通,並且與真空泵連接。所述通孔5在釜體I內的開口位於攪拌軸4的下端面。所述釜體I內側底部與攪拌軸4下端對應的位置開有凹槽6 ;攪拌軸4下端安裝有刮片7,所述刮片7延伸進凹槽6內。接頭8在需要抽取的時候可以與真空泵連接,在反應時可以用於向釜體I內通入氮氣。既可以保證反應安全,又能起到攪拌均勻的作用。
[001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溫反應釜,包括釜體以及封閉釜體的釜蓋;所述釜蓋上設置有攪拌裝置,其攪拌軸延伸進反應釜內;其特徵在於:所述攪拌軸上開有軸向的通孔;攪拌軸上端還設置有接頭,所述接頭與通孔相通,並且與真空泵連接;所述通孔在釜體內的開口位於攪拌軸的下端面;所述釜體內側底部與攪拌軸下端對應的位置開有凹槽;攪拌軸下端安裝有刮片,所述刮片延伸進凹槽內。
【文檔編號】B01J4/00GK203916662SQ201420325180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8日
【發明者】王進堂, 李發忠, 莫軍 申請人:自貢眾城特種塑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