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正確睡姿圖解(最近不足10米大象)
2023-09-22 10:09:42
睡覺時,3頭大象將1頭小象緊緊護在中間。醒來後,小象發現自己被卡在裡面動彈不得,幾次起身都沒成功……近日,無人機拍攝到的北遷象群「超萌睡姿」在網絡上刷屏。
這段畫面由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的象群監測人員拍下。連日來,雲南北遷象群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避免人象衝突,達到人象和諧的背後,是當地政府精準布防和群眾的積極配合、愛心守護。
其中,根據云南北遷亞洲象群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安排,森林消防力量也加入「追象人」團隊,攜帶偵觀、通信和指揮等各類裝備,對象群動向實施跟蹤監測。
6月7日在昆明市晉寧區夕陽彝族鄉拍攝的野象(無人機照片)。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野象看上去很「萌」,但大型野生動物也有兇猛的一面。這意味著,在象群遷移期間,必須提前發出預警,做好群眾疏散等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人象遭遇。
大多數時候,象群行進在林間且夜間活動最為頻繁。5月27日,象群在玉溪市峨山縣附近活動。隨著夜幕降臨,常規監測手段很難定位野象的精準位置。為此,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的監測小組啟動無人機熱成像模式,結合當地氣候,逐步調整無人機監測溫度,在近30分鐘後成功鎖定象群。
針對近期的陰雨連綿天氣等多種情況,監測小組及時應對,確保象群監測「不失聯」。6月2日,象群活動到玉溪市紅塔區新寨村,因當地雷雨天氣不斷,監測被迫終止。「第二天一大早,我們踩著露水,再次啟動無人機,終於在飛行5個小時、耗費7組電池後找到象群。」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工作人員陳勝瑤說。
在監測中,工作人員還探索出空地一體監測等方法,有效解決了複雜地理環境下難以獲取象群位置的難題,為研判象群行蹤、提前預警提供精準參考。
5月29日,工作人員組裝用以監測象群行蹤的無人機。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監測象群任務中,監測人員有時還面臨險情。尤其是夜間跟蹤監測,得做好與象群面對面的準備。
5月30日,在執行監測任務時,無人機操作手張雄突遇象群。「與象群距離最近時不足10米,心裡既驚喜又驚恐。」他和同事迅速靠邊停車熄火關燈,緩緩退至附近老鄉家,「大家屏住呼吸,待大象走後才下樓!」
6月4日在昆明市晉寧區雙河彝族鄉拍攝的野象(無人機照片)。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連日來,監測象群雖然一路艱辛,但工作人員也收穫了不少感動。
在省級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沿線的縣、鎮、村提前做好人員疏散,採取渣土車堵路、投食引導等柔性措施。沿途很多群眾主動拿出玉米等供象群食用。
「我們擔心這邊林子裡沒吃的,大象可能吃不飽。」昆明市晉寧區夕陽彝族鄉高粱地村村民唐正芳說,聽說大象要過來,就主動聯繫鄉政府捐出了自家種的玉米來幫助投餵大象。
截至6月12日17時30分,象群持續在玉溪市易門縣十街鄉小範圍內迂迴活動。獨象離群7天,於6月11日17時40分離開安寧市,向南移動6.15公裡,進入晉寧區,距離象群14.3公裡,人象平安。
當前,省級指揮部組織現場指揮部成員單位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象群監測預警、電力安全保障等工作,並組織專家組召開工作會議,科學研判象群遷移動態,統籌指導相關州市制定工作方案,有序推進亞洲象保護與安全防範工作,確保人象平安。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肖雅文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