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小蛤螺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1:55:10 1
專利名稱:炒小蛤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產品發明,具體地說是一種炒小蛤螺產品。
背景技術:
炒小田螺,小蛤是盛行於我國南方民間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但傳統方法製作工藝落後,不適於大量生產和銷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採用獨特的生產工藝和杯、袋、盒等包裝工藝將炒小田螺這種民間風味小吃升級成為一種可規模、大量、工廠化生產的特色風味即食食品產品。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主要內容是1、本發明炒小蛤螺產品採用杯裝、盒裝、袋裝三種包裝工藝。2、本發明炒小蛤螺產品每杯、盒、袋內含小蛤螺個體數量不低於10個;3、原料本發明產品原料為活體小田螺、小海螺、小蝸牛、小河蛤、小河蚌、小海蜆等有殼類軟體動物;4、配料本發明產品配料為色拉油、海蠣油、犛油、白醬油、白米醋、黃酒、清雞湯、白糖、精鹽、味精、胡椒粉、糯米酒糟、生薑、蒜、四川泡辣椒、小蔥頭、香草;5、附帶物本發明產品每杯、盒、袋內附帶二根牙籤、二塊餐巾紙,一隻空雜物紙袋。6、生產工藝流程原料選料→洗清→剪尾→預炒→配料處理→炒制→滅菌→裝入附帶物→內袋包裝→外包裝袋→成品、產品包裝。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將發源於民間的特色風味小吃升級成為一種即食食品產品;2、形成規模產業、拉動就業、繁榮經濟;3、風味獨特、營養豐富;
具體實施例方式1、原料選料選擇大小均勻個體淨重5~10克的活體小田螺、小海螺等,投入清水中靜置備用。
2、清洗將活體小田螺、小海螺從清水中撈入1%濃度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浸泡10分鐘,之後撈出用清水衝洗乾淨弱鹼溶液,再放入清水中靜置24小時。
3、剪尾將清洗後的小田螺或小海螺取出,用剪刀剪去螺體尾尖,放入網筐、控去水分備用。
4、預炒炒鍋燒熱,放入剪去尾尖後的小田螺或小海螺進行幹煸翻炒,月2分鐘左右,倒入漏勺,控淨水分。
5、炒制炒鍋燒熱,放入色拉油100克,燒至6~7成熱放入薑絲50克、泡辣椒絲10克、蒜絲10克、小蔥頭絲10克爆出香味;之後放入小田螺(小海螺)2500克,迅速翻炒均勻,之後依次放入海蠣油15克、白醬油50克、精鹽10克、白糖20克、白米醋20克、糯米酒糟25克、清雞湯50克、味精5克、黃酒15克;加蓋中火燜半分鐘,之後打開蓋加入犛油10克、白米醋20克、黃酒10克、胡椒粉2克、香草5克、轉猛火爆炒收汁半分鐘,即可出鍋。
6滅菌將炒好的小田螺迅速轉入微波滅菌器內,滅菌消毒5分鐘。
7、內包裝袋將滅菌後的炒小田螺裝入薄膜塑膠袋內轉入真空包裝機內進行真空包裝
8、外包裝將用內裝包袋後的炒小田螺放入一桶狀塑料杯或紙內,杯內同時放入附帶物(包括二根牙籤、二塊折成小塊的餐巾紙、一隻空雜物紙袋),之後用塑料膜或紙膜壓封杯口。
9、成品包裝將包裝成杯的炒小田螺或小海螺整齊裝入紙箱內進行密封,即完成產品包裝。
食用時,取一杯炒小田螺或小海螺產品,拈去杯口壓膜,取出空雜物紙袋,及牙籤,撕開內包裝用手指取出炒小田螺或小海螺吸食或用牙籤挑食即可。將空螺殼放入空雜物紙袋內。食後取出杯內餐巾紙拭淨手指,並將廢紙、廢牙籤放入雜物紙袋內,將雜物紙袋裝入空杯內棄入垃圾箱內即可。
應注意的是本發明工藝流程中「剪尾」工序只適用於小田螺、小海螺、其它炒小蝸牛、炒小河蛤、小河蚌、小海蜆、小海蚌等無此工序。
權利要求
1.一種炒小蛤螺產品,其特徵是採用工業化生產工藝流程製作生產、並用杯裝、盒裝、袋裝三種工藝進行包裝,每杯、盒、袋內含小蛤螺個體數量不低於10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炒小蛤螺產品,其特徵是產品原料為活體小田螺、小海螺、小蝸牛、小河蛤、小海蚌、小海蜆、等有殼類軟體動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炒小蛤螺產品,其特徵是產品配料為色拉油、海蠣油、犛油、白醬油、白米醋、黃酒、清雞湯、白糖、精鹽、味精、胡椒粉、糯米酒糟、生薑、蒜、四川泡辣椒、小蔥頭、香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炒小蛤螺產品,其特徵是每杯、盒、袋內附帶二根牙籤、二塊折成小塊的餐巾紙、一隻空雜物紙袋。
全文摘要
一種炒小蛤螺產品。採用工業化生產工藝流程製作生產,採用杯、盒、袋、等包裝工藝進行包裝,產品原料為活體,小田螺、小海螺、小蝸牛、小河蚌、小海蜆等有殼類軟體動物,原料經選料、清洗、剪尾、預炒、炒制、滅菌、內袋包裝、外包裝、產品包裝等生產工藝流程形成產品。本發明將發源於民間的特色風味小吃升級成為一種即食食品產品,並形成規模產業、拉動就業,繁榮經濟,風味獨特,營養豐富。
文檔編號B65B1/00GK1990348SQ20051013538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31日
發明者黃俊元, 楊育林, 張立志, 王長城, 王文嵐 申請人:黃俊元, 楊育林, 張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