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鑄件打磨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7:58:09 2
本發明涉及打磨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鑄件打磨工具。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大量的鑄件去除飛邊、毛刺及鑄件表面的打磨、拋光等工作逐漸由人工打磨轉向自動化打磨,例如使用機器人打磨,但是現有技術中的自動化打磨工具一般是根據要打磨的標準鑄件尺寸設定好工具的軌跡,按照編好的程序運行,當生產出來的同一鑄件之間尺寸存在差異時,打磨工具按照標準鑄件定好的軌跡運行就不能實現良好的打磨,有的地方打磨不到,有的地方打磨到鑄件本體,打磨質量難以提高,並且對刀具具有一定的損傷。
因此,如何提高現有技術中自動打磨工具的打磨鑄件的質量,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鑄件打磨工具,以提高現有技術中自動打磨工具的打磨鑄件的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鑄件打磨工具,包括: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內設置有安裝孔:設置在所述安裝孔內的角接觸關節軸承,所述角接觸關節軸承外圈與所述安裝孔固定連接;與所述角接觸關節軸承內圈連接的鑄件打磨工具;驅動所述角接觸關節軸承的內圈使所述角接觸關節軸承控制所述鑄件打磨工具擺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安裝在所述安裝座上,且所述驅動裝置與控制裝置通信連接。
優選的,在上述自動鑄件打磨工具中,所述鑄件打磨工具通過工具固定套 與所述角接觸關節軸承內圈連接。
優選的,在上述自動鑄件打磨工具中,所述工具固定套與所述驅動裝置之間設置有壓板,所述壓板一端與所述工具固定套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驅動裝置連接。
優選的,在上述自動鑄件打磨工具中,所述壓板與所述工具固定套通過螺釘連接。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自動鑄件打磨工具,鑄件打磨工具安裝在角接觸關節軸承內圈上,控制裝置控制驅動裝置工作,驅動裝置驅動角接觸關節軸承內圈控制鑄件打磨工具擺動,驅動裝置在角接觸關節軸承內圈施加超過預設壓力值的力,使角接觸關節軸承的內圈相對角接觸關節軸承外圈發生偏轉,帶動鑄件打磨工具自適應鑄件
打磨平面擺動,保證鑄件打磨工具擺動形成的平面自適應待打磨鑄件的打磨平面,實現對鑄件待打磨麵各處進行打磨,有效地提高了鑄件的打磨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的工作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鑄件打磨工具,以提高現有技術中自動打磨工具的打磨鑄件的質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自動鑄件打磨工具的工作結構示意圖
一種自動鑄件打磨工具,包括:安裝座1,安裝座1內設置有安裝孔:設置在安裝孔內的角接觸關節軸承2,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外圈與安裝孔固定連接;與角接觸關節軸承2內圈連接的鑄件打磨工具3;驅動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內圈使角接觸關節軸承2控制鑄件打磨工具3擺動的驅動裝置4,驅動裝置4安裝在安裝座1上,且驅動裝置4與控制裝置5通信連接。
本方案中,將鑄件打磨工具3安裝在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內圈上,角接觸關節軸承2對鑄件打磨工具3起到了支撐的作用,驅動裝置4驅動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內圈帶控制鑄件打磨工3擺動,控制裝置5控制驅動裝置4工作,驅動裝置4對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內圈施加超過預設壓力值的力,這個力大於鑄件打磨工具3施加在待打磨鑄件表面上的力,控制鑄件打磨工具3在待打磨鑄件的表面擺動,此處的擺動:當驅動裝置4隻能在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內圈一側施加力時,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內圈軸線與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外圈軸線形成一定的夾角,該夾角的大小會隨著施加在鑄件打磨工具3上的力的大小變化而變化,表現為鑄件打磨工具3沿著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徑向方向做鐘擺式的單向來回擺動;當驅動裝4可以在角接觸關節軸承2內圈圓周的各個方向施力時,驅動裝置4驅動角接觸關節軸承2內圈控制鑄件打磨工具3擺動,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內圈控制鑄件打磨工具3可以在角接觸關節軸承2圓周的各個位置實現沿角接觸關節軸2徑向方向的鐘擺式擺動,此時的擺動可以通過多個驅動裝置實現,也可以使驅動裝置4在旋轉裝置的控制下沿著角接觸關節軸承2的內圓周運動實現,或者其他能夠實現的方式,保證鑄件打磨工具3擺動形成的面能夠覆蓋待打磨工具的表面即可,實現對鑄件表面的各處進行打磨,有效提高鑄件的打磨質量,同時裝置的工作由控制裝置5控制,減少了人工勞動強 度。本方案提供的裝置,鑄件打磨工具3的擺動軌跡不是根據標準件設計的,當驅動裝置4提供的驅動力足夠,鑄件打磨工具3的形成的擺動平面能夠覆蓋鑄件的待打磨表面,就可以實現對鑄件表面的完整打磨,有效提高了鑄件表面的打磨質量。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