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可以取個什麼小名(懷慶民俗人生禮儀)
2023-10-16 18:44:00 2
給孩子起名
名字,對於每個人來說就是區別與他人不同的代號,而這個代號將伴隨著人的一生。
所以人生下來,父母都要給孩子取名字,一般上還會取兩個名字,一個小名,一個大名。小名,即乳名或奶名,是家人、長輩或特別親近的人叫的。大名,即學名或官名,是上學或參加工作後用於正式場合的。取名,也被稱為起名。孩子的名字蘊含著父輩的期許與厚望,所以在古懷慶府民間,人們對給孩子起名字還是比較重視的。孩子名字怎樣起,首先得遵循公序良俗,然後還得有意義。但因時代的不同,人們文化水平與思想觀念的差異,給孩子特別是男孩子起的名字在各個時代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徵。
新中國成立前,因生活、醫療條件都很差,新生兒的成活率低,幼兒的生存環境也比較惡劣。所以人們都認為孩子名字越賤,就越不被邪鬼注意,就越好養活。於是一般人家中,那些目不識丁的父母們就給孩子隨意地起些如狗娃、狗蛋、茅勺、耷拉、羊圈、黑豬、毛驢、小臭、磚頭、疙瘩等較為粗俗的名字。因那個時代此類名字相當普遍,大家都習以為常,故誰也不會笑話誰。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家掃盲運動的持續深入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人們的文化水平、認知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給孩子起名也逐漸從俗到雅起來了。
20世紀50年代初期,新中國剛剛成立,又爆發了抗美援朝戰爭,所以人們都緊跟形勢給孩子起名叫建國、國慶、和平、援朝、抗美、國強等。
而到了20世紀50年代後期,因人民公社、「大躍進」運動的興起,孩子名叫公社、躍進、衛星、建社、建莊的很多。
20世紀60年代前期,社會基本穩定,生活逐漸趨好,故人們在心理上都祈求平安、追求富裕,孩子叫來喜、發財、有福、平安、財旺、富有、永貴、行運等名字的就多了起來。
到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及20世紀70年代,因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影響,一些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的如文革、衛東、永紅、衛紅、反修、為民、革命、向東、向陽等名字應運而生。
進入21世紀,人們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特愛新潮。所以年輕的父母們,給孩子起名字,會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甚或故弄玄虛。如有人給孩子起名叫王子、畢夏、謝謝、甄嗨皮、艾順治、姚舜禹、姬常明、陳吉思涵等。尤其是有一個叫禤靐龘的,如果不加拼音xuān bìng dá,相信不會有幾人能念出這三個字形複雜的生僻字。
不過,以上所舉這些新潮的名字,大多是不準備續入本族族譜的名字。若是要續入本族族譜,那就還得起大名。對於起大名,孩子的家長們還是相當慎重的,都要請當地有學問的先生來起。起大名一般上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過去家族續家譜男孩子要入譜,就必須得按家族擬定的行輩用字來起名。如孩子是「忠」字輩的,那麼名字裡就必須有「忠」字。二是,孩子名字用字要避諱,不得和家族中長輩名字字同或音同。三是,按五行克妨規則來看,命中缺金,大多名字中要用「金」字作偏旁;命中缺水,則名字中就用「三點水」作偏旁。
起名先生經過反覆仔細斟酌、推敲、選擇,最後才定下來的。
總之,起名字也是一種文化的折射,融入了長輩們的殷切希冀。好的名字應該是:讀起來好聽,叫起來響亮,寫起來好看,含義豐富,寓意深刻,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