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液壓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05:36:24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機,具體講是一種可以快速冷卻模具並去除下模上表面殘渣的新型液壓機,屬於液壓成型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液壓機是一種以液體為工作介質,根據帕斯卡原理製成的用於傳遞能量以實現各種工藝的機器。液壓機在長時間對高溫加熱工件過程中,如果不及時對模具(通常下模)進行降溫將會引起模具變形,影響成型精度。此外在衝壓過程中,在下模上不可避免地會留下衝壓時留下的殘渣,如不能及時清理,同樣影響後續的衝壓。現有的液壓機大都採用自然冷卻模具溫度,對下模上殘留下的物質通常採用人工去除的方式進行,上述降溫和去除殘渣分開進行,其效率低而且效果差,無法滿足正常的衝壓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能滿足快速對模具進行降溫和去除殘渣的新型液壓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新型液壓機,包括底座、下模和設置在底座上方的液壓驅動機構,所述下模固定在底座上,位於液壓驅動機構的下方,所述下模的一側設有一豎向氣缸,所述豎向氣缸上安裝供氣管,所述供氣管上開有多個面對下模的出氣孔,所述供氣管連接高壓冷卻氣體供應裝置;所述豎向氣缸至少可驅動供氣管與下模的頂部平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1)、在下模受熱後,通過供氣管向下模噴出冷卻氣體,同時豎向氣缸驅動供氣管由下模的下部向上部運行,對下模進行冷卻降溫;當供氣管的高度與下模的頂部平齊時,高壓冷卻氣體可以快速吹去下模殘留的物質,確保下模上表在清潔,以免影響後續使用;(2)、將豎向氣缸的行程提高同樣可以用於上模的冷卻。
作為優選,所述供氣管與下模相平行,可提高冷卻和去除殘渣的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液壓驅動機構包括上架,上架與底座對應的4個角之間分別連接導向柱,所述上架上安裝液壓千斤頂,液壓千斤頂的推拉杆端部連接導向板,所述導向板套在導向柱上,導向板的下方連接上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新型液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供氣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新型液壓機,包括底座1、上模6、下模7、上架2、液壓千斤頂4和導向柱3。上架2與底座1對應的4個角之間分別連接導向柱3,底座1的底部鋪設橡膠墊11。液壓千斤頂4安裝在上架2上,與液壓系統連接(圖中未顯示)。液壓千斤頂4的推拉杆下端部連接導向板5,導向板5的4個角均開孔對應套入4個導向柱3上,導向板5的下方連接上模6,液壓千斤頂4通過導向板5驅動上模6上下運行。
下模7位於上模6的正下方,安裝在底座1上。下模7的右側安裝一豎向氣缸8,豎向氣缸8連接氣壓供應機構(圖中未顯示)。豎向氣缸8的輸出軸上安裝供氣管9,供氣管9與下模7相平行設置,供氣管9連接高壓冷卻氣體供應裝置(圖中未顯示)。
如圖2所示,供氣管9沿軸向開有多個出氣孔10,出氣孔10正對下模7,出氣孔7呈三角形。各出氣孔7沿供氣管9軸向依次正反交替設置,出氣孔7採用三角形加大出氣面積,提高冷卻效率。出氣孔10正反相交替設置可以使氣體吹後進行交叉,加大氣體的衝擊力,加快下模7表面殘渣的清除。
豎向氣缸8的行程可根據需要進行設定,但最低應保證可驅動供氣管9與下模7的頂部(即上表面)相平齊,否則無法清除下模7表面的殘渣。當然,行程也可提高到上模6對應位置處,以便於根據需要對上模進行冷卻和去渣。
使用過程中,當在下模受熱需要冷卻時,通過供氣管向下模噴出高壓冷卻氣體,豎向氣缸驅動供氣管由下模的下部向上部運行,對下模進行冷卻降溫;當供氣管的高度與下模的頂部平齊時,高壓冷卻氣體可以快速吹去下模殘留的物質,確保下模上表在清潔,以免影響後續使用;將豎向氣缸的行程上行提高到上模對應位置,對上模的進行冷卻。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液壓機,屬於液壓成型設備領域。包括底座、下模和設置在底座上方的液壓驅動機構,下模固定在底座上,位於液壓驅動機構的下方,下模的一側設有一豎向氣缸,豎向氣缸上安裝供氣管,供氣管上開有多個面對下模的出氣孔,供氣管連接高壓冷卻氣體供應裝置;豎向氣缸至少可驅動供氣管與下模的頂部平齊。在下模受熱後,通過供氣管向下模噴出冷卻氣體,同時豎向氣缸驅動供氣管由下模的下部向上部運行,對下模進行冷卻降溫;當供氣管的高度與下模的頂部平齊時,高壓冷卻氣體可以快速吹去下模殘留的物質,確保下模上表在清潔,以免影響後續使用。
技術研發人員:馮小亮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江蘇銘格鍛壓設備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6.02.29
技術公布日: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