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領頭羊(新一屆鄉村領頭雁)
2023-10-16 16:13:35 5
拓寬農民增收路子,是村黨組織書記的重要任務。圖為10月9日,綦江區東溪鎮鞏固村安吉白茶種植基地,村民在管護茶樹。
記者 萬難 攝/視覺重慶
「幹部不領,水牛掉井」,這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的一句名言。農村黨支部書記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路人、村級班子的帶頭人。今年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元年,同樣也是全市村(社區)黨組織集中換屆選舉的第一年,村支書作用發揮如何,直接關係到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富裕,關係到鄉村振興的實現。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幾名村支書,聽他們吐露心聲,暢談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應對之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組織和人才方面的思考。
問題:吸引有能力的年輕黨員回村
探索:年輕人外出務工導致村幹部年齡老化
「小王,這個統計又要麻煩你了。」
「小王,你幫我在電腦上收個文件。」
……
10月18日,綦江區隆盛鎮石樑村辦公室,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封尊偉,「小王、小王」地喊個不停。
小王名叫王成紅,今年25歲,是村裡新來的本土人才,在年齡偏大的石樑村支兩委,沒來多久的王成紅,很快成為了封尊偉的左膀右臂。
「為啥?還不是歲月不饒人,好多東西都弄不懂。」封尊偉撓撓頭,「現在什麼公務都在網上處理,而我連打字都不會,跟不上時代了。」
封尊偉已滿60歲,從1982年開始,他累計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近40年,稱得上「常青樹」。「(當這麼多年)也不是自己有意為之,而是合適的年輕人不多。」他坦言。
事實上,村黨總支一直在培養年輕黨員。這些年來,先後發展了幾十名黨員,但不少黨員選擇了外出務工,剩下的黨員,要符合村幹部任職條件,而且又懂政策、會經營的,並不容易找到,因此現有的村幹部年齡偏大,副書記年滿55歲,一個綜合服務專幹58歲。
鑫月山莊的老闆蔣世倫在村裡有產業,可能留得住,封尊偉有事無事就找到他,和他嘮家常。現在,蔣世倫已經當上了石樑村圓石壩村民小組組長。
「年輕人見多識廣,腦瓜子活點子多。村支兩委至少需要3個年輕人。」封尊偉說,渝黔高速下道口就落在村裡,且馬上就要通車,石樑村的區位優勢能得到很大的改變。村黨總支也打算借這個東風,動員在綦江城區務工的年輕黨員回村創業,從中發展「接班人」。
綦江區委組織部調研信息科科長盧林菓:像封尊偉這樣的「60後」村黨組織書記、主任,綦江目前有71名,佔全區的23.5%。這些同志大多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群眾基礎好,在協調矛盾糾紛、同群眾打交道上有優勢。但他們同時也面臨著激情退化,自身學習能力不夠等問題。希望他們持續加強自身理論學習,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傳幫帶」,吸引有能力年輕黨員回鄉發展,從中選任村黨組織負責人。
問題:加強農村基層幹部培訓
探索: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暴露出能力不足
10月13日,位於九龍坡區銅罐驛鎮的重慶英雄灣鄉村振興學院,為期5天的2021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兩委班子成員培訓班(第五期)正在授課。
這是一個針對脫貧地區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培訓班,授課內容包括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政策解讀、鄉村振興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對學員來說十分有用。
「是個難得的充電機會。」萬盛經開區萬東鎮五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冬勤是學員之一。周冬勤是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三農」工作重心全面轉向鄉村振興後,她很快感覺到了知識儲備上的不足。
今年6月的一天,周冬勤正在辦公室處理事務,一名村幹部突然衝進來,「不好了,魚塘的魚翻肚子了。」
周冬勤一聽,趕忙放下手中的活路,拔腿就往魚塘跑。只見魚塘上白花花的一片,很多魚都死掉了。最後粗略統計,村集體發展的生態魚,死了1000多斤,損失2萬多元。「後來我們請教專業人員才知道,天氣變化導致氧氣不夠,如果提前開啟增氧機,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周冬勤嘆氣道,「唉,還是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啊!」
消費幫扶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電腦用得不熟練的周冬勤在這方面有點「跟不上趟」。比如產品照片怎麼拍攝才好看,推介廣告詞怎麼寫,營銷怎麼策劃,儘管這些都可以「外包」,但自己多少也得懂一點。
鄉村振興實施越全面和深入,50歲的周冬勤愈發覺得「充電」的必要和緊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什麼要點、鄉村治理有哪些模式和經驗、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是什麼等內容,都讓她受益匪淺。
周冬勤說,一是消化吸收這次課堂內的知識,二是準備在網上報一些電子商務、村務管理的課程,不斷用新知識武裝自己,學會用新手段帶動村民發展。
萬盛經開區黨工委組織部組織一科負責人王壹:萬盛經開區共56個村,現有村黨組織書記56名,像周冬勤這樣的「70後」28名、佔比50%,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他們有經驗、有能力,有幹事創業的熱情,但部分人的知識結構跟不上鄉村新形勢的發展變化。下一步,將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重點,以團結組織農民群眾、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為主要內容,幫助村黨組織書記不斷提高做農村基層工作、抓農村黨支部建設的能力。
問題:深入基層為民辦實事
探索:年輕幹部缺乏基層工作經驗
此次換屆,一批「90後」上任,他們有知識有能力,見多識廣,成為了被寄予厚望的鄉村振興生力軍。但基層工作經驗,卻是他們要補上的第一課。
榮昌區榮隆鎮高田村黨總支書記鄭天波就是一名「90後」,電子信息專業研究生畢業的他,對農村這個有些特殊的社會結構缺少系統認識和經驗,也讓他的基層工作遇到了一些阻力。
去年一月,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那時候要減少人員聚集,我們就拿著喇叭挨家挨戶宣傳。」鄭天波很快遇到了「硬骨頭」——部分群眾沒有太重視,覺得過年過節聚一下不會出什麼問題。鄭天波只好採取強制措施,放出狠話:「誰要是再敢擅自聚集,法律責任自負!」
他有些「直來直去」的做法,讓一些群眾心生芥蒂。
沒過多久,村裡準備利用1100畝的麻雀巖水庫搞生態養殖,又觸碰到不少老百姓的利益。
鄭天波的計劃是,既然是生態養殖,老百姓就不能再去釣魚了,怕影響了水質,但鄉親們並不理解。
「建這個水庫時,我們可是挑了泥巴的。」
「釣了幾十年了,憑什麼不讓我們再釣。」
鄭天波剛開始還是好言相勸,沒取得多大效果後,他又準備採取強制措施。
關鍵時刻,村裡的老人站出來規勸:「小夥子,你還是和群眾打交道少了,他們不夠信任你,怎麼放心你能把水庫搞好。」
鄭天波聽了進去,他先是召集黨員和群眾代表開會,耐心地說明自己的意圖,又挨家挨戶上門勸說,最終取得了大多數人的信任。截至目前,麻雀巖水庫先後產出3.45萬斤生態魚,總計收入約20萬元,村集體有了收入,水庫的水質還得到了提升,老百姓也將獲得分紅,可謂一舉三得。
「基層工作,往大了說是鄉村治理,往小了說就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辦實事,只要讓大家相信你是個實在、公正的人,開展工作就容易多了。」在基層摸爬滾打了一年多後,鄭天波的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也漸漸摸索出了一些工作經驗,「跟群眾打交道這門學問,還夠得學呢!」
榮昌區委組織部組織一科科長王孺:榮昌目前村(社區)「兩委」成員有1135名,其中「90後」有212名,佔18.7%。年輕同志上手快、工作效率高,是建設鄉村的生力軍。但他們也面臨著群眾基礎不夠深厚、基層工作經驗不夠豐富等短板,亟待克服。我們要求村(社區)幹部加強走訪,做到每年至少兩次的全覆蓋走訪群眾,一方面帶著問題下去,另一方面到群眾家中收集問題;同時為群眾辦實事好事,以此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此外還要保持公道正派,在處理群眾矛盾糾紛時要儘可能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記者手記〉〉〉
新支書需要培養新能力
一般而言,農村生產關係越簡單、鄉村社會越傳統,對村支書能力的要求也越單一;相反,農村社會越現代化,對村支書能力的要求也越多元化。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村支書能力的要求更加多元化。
總體來說,他們應是以基層黨建引領鄉村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人、本領過硬的鄉村振興帶頭人、推動鄉村有效治理的實施者、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推動者和文明鄉風的引領者。
但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部分村支書由於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等各種各樣的原因,仍然固守於鄉村社會矛盾調解人、治安守護者等角色,缺乏鄉村振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對於傳統鄉村治理而言,鄉村振興對村支書能力的要求更高,既要有理解落實鄉村振興政策法規的學習能力,又要具備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謀劃能力,化解鄉村振興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協調能力,以及帶動村民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的凝聚能力等等。
如何培養這些能力?
一是在對村支書進行教育培訓時,應把身份意識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幫助他們明確和強化身份意識、使命意識和擔當意識。
二是在能力提升上,建立常態化學習培訓機制,堅持自主學習與專門性崗位培訓相結合,培養村支書政治理論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和群眾工作本領。
三是注重在實踐中鍛鍊村支書的工作能力。隨著農村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近年來「走讀」村支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相當一部分村支書將家安在城裡,平時多「浮在上面」,「遙控指揮」村裡的工作。對此必須建立相應規則,確保村支書工作時間全部用在鄉村振興工作實踐上。
四是構建科學合理的村支書發展晉升機制。我市部分區縣探索的村支書、主任定向招錄機制,打通了村支書的職業通道,給優秀村支書提供了發展空間,值得借鑑。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村黨組織書記需要具備發展鄉村旅遊等新興產業的能力。圖為10月26日,遊客在萬盛經開區黑山鎮魚子崗村健身步道遊玩。 特約攝影 曹永龍/視覺重慶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同茂大道416號 郵編:401120 廣告招商:023-63907707 傳真:023-63907104 舉報電話:023-63823333 12377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1 渝ICP備1701592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