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圓軌跡複製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9:09:19 4
專利名稱:一種圓軌跡複製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圓軌跡複製機構。
背景技術:
在機械行業中,為了實現軌跡、位置或運動規律要求的運動,改變動件的運動形式及運動特性,實現較遠距離的傳動調節、擴大從動件行程,經常利用軌跡生成機構來實現,目前機械行業中的圓形軌跡複製機構,構造關係複雜;慣性力難以平衡,造成動作效力不夠;傳動效能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圓軌跡複製機構,構造關係簡單,動作效力高,傳動效能高。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圓軌跡複製機構,包括底座、曲柄、連杆和搖杆,所述的底座上有兩個支撐架,支撐架上設有鉸接孔,其中一個支撐架與曲柄鉸接,另一個支撐架與連杆鉸接,所述的搖杆上設有鉸接孔,連杆通過搖杆上的鉸接孔與搖杆鉸接,搖杆的一端與曲柄鉸接,另一端為軌跡端;所述的連杆,其長度是搖杆長度的0.5倍,所述的曲柄,其長度是連杆長度的0.136倍,所述的兩個支撐架有高度落差,且兩支撐架上的鉸接孔,其間距為連杆長度的1.41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基於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通過搖動固定在支撐架上的轉軸,轉軸帶動曲柄轉動,曲柄帶動搖杆,搖杆克服慣性移動,因為連杆通過搖杆上的鉸接孔與搖杆鉸接,所以固定在另一個支撐架上的連杆,由於搖杆移動而克服慣性,並繞著支撐架上的軸轉動,同時搖杆也受到連杆的牽引,搖杆在曲柄施加的推力與連杆牽引力的作用下,其軌跡端實現擺動;由於機構的幾何構造關係為:連杆長度是搖杆長度的0.5倍,曲柄長度是連杆長度的0.136倍,兩支撐架上的鉸接孔,其間距為連杆長度的1.41倍;所以軌跡端的擺動軌跡為圓形,所述機構的動件只有曲柄、連杆和搖杆,構造簡單,動作效力高,而且慣性力小,容易平衡,所以傳動效能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圓軌跡複製機構,包括底座9、曲柄3、連杆6和搖杆4,所述的底座9上有兩個支撐架2,支撐架2上設有鉸接孔,其中一個支撐架21與曲柄3鉸接,另一個支撐架22與連杆6鉸接,所述的搖杆4上設有鉸接孔,連杆6通過搖杆4上的鉸接孔與搖杆4鉸接,搖杆4的一端與曲柄3鉸接,另一端為軌跡端8 ;所述的連杆6,其長度是搖杆4長度的0.5倍,所述的曲柄3,其長度是連杆6長度的0.136倍,所述的兩個支撐架有高度落差,且支撐架21和支撐架22之間的鉸接孔,其間距為連杆6長度的1.41倍。圓軌跡複製機構工作時,通過搖動固定在支撐架21上的轉軸1,轉軸I帶動曲柄3做轉動,曲柄3帶動搖杆4,搖杆4克服慣性移動,因為連杆6通過搖杆4上的鉸接孔與搖杆4鉸接,所以固定在另一個支撐架22上的連杆6,由於搖杆4移動而克服慣性,並繞著支撐架21上的軸5轉動,同時搖杆4也受到連杆6的牽引,搖杆4在曲柄3施加的推力與連杆6牽引力的作用下,其軌跡端8實現擺動;由於機構的幾何構造關係為:連杆6長度是搖杆4長度的0.5倍,曲柄3長度是連杆6長度的0.136倍,兩支撐架2上的鉸接孔,其間距為連杆6長度的1.41倍;所以軌跡端8的擺動軌跡為圓形,所述的機構的動件只有曲柄3、連杆6和搖杆4,構造簡單,動作效力高,而且慣性力小,容易平衡,所以傳動效能高。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1.一種圓軌跡複製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曲柄,連杆和搖杆,所述的底座上有兩個支撐架,支撐架上設有鉸接孔,其中一個支撐架與曲柄鉸接,另一個支撐架與連杆鉸接,所述的搖杆上設有鉸接孔,連杆通過搖杆上的鉸接孔與搖杆鉸接,搖杆的一端與曲柄鉸接,另一端為軌跡端,所述的連杆,其長度是搖杆長度的0.5倍;所述的曲柄,其長度是連杆長度的0.136倍;所述的兩個支撐架有高度落差,且兩支撐架之間的鉸接孔,其間距為連杆長度的1.41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圓軌跡複製機構,包括底座,曲柄,連杆和搖杆,所述的底座上有兩個支撐架,支撐架上設有鉸接孔,其中一個支撐架與曲柄鉸接,另一個支撐架與連杆鉸接,所述的搖杆上設有鉸接孔,連杆通過搖杆上的鉸接孔與搖杆鉸接,搖杆的一端與曲柄鉸接,另一端為軌跡端,所述的連杆,其長度是搖杆長度的0.5倍;所述的曲柄,其長度是連杆長度的0.136倍;所述的兩個支撐架有高度落差,且兩支撐架上的鉸接孔,其間距為連杆長度的1.41倍。本實用新型構造關係簡單,動作效力高,傳動效能高。
文檔編號F16H21/16GK203162021SQ20122067963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
發明者江偉 申請人:重慶艦幃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