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模型飛機用彈性輪架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8:06:19 3
專利名稱:遙控模型飛機用彈性輪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遙控模型飛機用彈性輪架,屬於一種玩具用裝置。
現有遙控模型飛機的輪架,其組裝圖及分解圖如
圖1、2所示,其主要結構是在機身10的下面設有固定座80,與一支在上段設有幾個圓環的金屬輪杆20穿接,金屬輪杆20上有一環槽22,在穿過固定座80後與一C形扣環相扣合,金屬輪杆20下段橫向彎折後,穿過一輪子21,借緊固套23和螺釘24將其樞結在輪子21上。這種結構當飛機著陸時只靠輪杆20上段的圓環稍微彎曲變形,減少衝擊力,不能滿足要求,往往使飛機受很大衝擊力,影響飛機的使用壽命,所以很不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遙控模型飛機用彈性輪架,它使模型飛機著陸時,得以充分的緩衝,以減少對機身的衝擊,從而延長飛機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模型飛機用彈性輪架由輪架和一支樞結有輪子的輪臂所構成,輪架上部以圓柱形本體通過插接杆與機身相連接,輪架下部為一斜向延伸的樞結架,在樞結架末端為一對向下延伸的樞結片,樞結片套入輪臂上端分成兩片的樞結頭內,橫向螺栓將樞結片和樞結頭連成一體,在樞結片內螺栓上套有張力彈簧,彈簧兩端分別卡在樞結架和樞結頭上。當飛機著陸時,來自輪子的向上推力,部分由彈簧所吸收,從而減少對飛機的衝擊。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於結構簡單,輪架上設有補強肋,堅固耐用,利用套在連接著樞結片和樞結頭螺栓上彈簧的彈力,明顯減弱飛機著陸時對機身的衝擊力,從而延長飛機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現有遙控模型飛機輪架裝置示意圖2是現有遙控模型飛機輪架裝置結構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模型飛機上時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參照圖3、4、5,該遙控模型飛機用彈性輪架,由輪架30與一支樞結輪子70的輪臂40所構成,其特徵在於輪架30上部為一段圓柱形的結合本體,下部為一傾斜延伸的樞結架31,本體上端設有穿孔34,與一連接機身的插接杆35相吻合而插接,穿孔34一側設有固定插接杆35用橫向穿入螺釘的穿孔36,插接杆35上端設一環槽351,插接杆35穿過固定於機身10下部的固定座80後,環槽351與一C型扣環352扣接;輪架30的圓柱形本體頂部與斜向樞結架31末端連有補強肋32,並在樞結架31末端兩側分別向下延伸成一對樞結片33,輪臂40下端與輪子70相樞接,上端分成2片呈U狀為樞結頭41,樞結架31下端的兩樞結片33套入U狀樞結頭41的內側,並以螺栓50橫向在兩樞結片33間穿過一張力彈簧60後,將樞結頭41和樞接結片33樞結在一起,張力彈簧60兩端分別卡在樞架31和樞結頭41上,在彈力作用下,樞結架31與輪臂40間構成〈狀。
將本實用新型組合後安裝在遙控模型飛機機身10的下方,當飛機著陸時,來自輪子向上的推力,由張力彈簧吸收後使樞結架與輪臂相互靠攏向內壓縮,如圖5所示,即可達到減輕對機身10的衝擊力,達到延長飛機使用壽命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遙控模型飛機用彈性輪架,由輪架(30)與一支樞結輪子(70)的輪臂(40)所構成,其特徵在於輪架(30)上部為一段圓柱形的結合本體,下部為一傾斜延伸的樞結架(31),本體上端設有穿孔(34),與一連接機身的插接杆(35)相吻合而插接,穿孔(34)一側設有固定插接杆(35)用橫向穿入螺釘的穿孔(36),插接杆(35)上端設一環槽(351),插接杆(35)穿過固定於機身(10)下部的固定座(80)後,環槽(351)與一C型扣環(352)扣接;輪架(30)的圓柱形本體頂部與斜向樞結架(31)末端連有補強肋(32),並在樞結架(31)末端兩側分別向下延伸成一對樞結片(33),輪臂(40)下端與輪子(70)相樞接,上端分成(2)片呈U狀為樞結頭(41),樞結架(31)下端的兩樞結片(33)套入U狀樞結頭(41)的內側,並以螺栓(50)橫向在兩樞結片(33)間穿過一張力彈簧(60)後,將樞結頭(41)和樞接結片(33)樞結在一起,張力彈簧(60)兩端分別卡在樞架(31)和樞結頭(41)上,在彈力作用下,樞結架(31)與輪臂(40)間構成〈狀。
專利摘要一種遙控模型飛機用彈性輪架,由輪架和一樞結輪子的輪臂所構成,輪架上部以圓柱形本體通過插接杆與機身相連接,輪架下部為一斜向延伸的樞結架,在樞結架末端為一對向下延伸的樞結片,樞結片套入輪臂上端分成兩片的樞結頭內,橫向螺栓將樞結片和樞結頭連成一體,在樞結片內螺栓上套有張力彈簧,彈簧兩端分別卡在樞結架和樞結頭上。當飛機著陸時,來自輪子的向上推力,部分由彈簧所吸收,從而減少對飛機的衝擊。
文檔編號A63H27/00GK2246009SQ9620167
公開日1997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1996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1996年1月30日
發明者謝坤祿 申請人:謝坤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