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防凍膠套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1-30 20:58:0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膠套,具體涉及一種水管防凍膠套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
水管是以衛生級聚氯乙烯(PVC)樹脂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穩定劑、潤滑劑、填充劑、增色劑等經塑料擠出機擠出成型和注塑機注塑成型,通過冷卻、固化、定型、檢驗、包裝等工序以完成管材、管件的生產,水管至於空氣中,冬季,極易出現凍裂的情況,最終導致水管爆裂。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水管防凍膠套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水管防凍膠套,其特徵在於:膠套包括底層薄膜,底層薄膜上設有底層膠、中層纖維網和表層膠,將底層薄膜包裹在水管壁上,覆蓋底層膠,再覆蓋中層纖維,最後包裹表層膠。
所述的底層薄膜由以下組分製備而成:甲苯20-30份、穩定劑10-15份、丁酮150-200份、丁晴橡膠60-70份、酚醛清漆60-70份、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60-70份、丙烯酸15-20份、羥丙基纖維素12-18份、普魯蘭多糖7-15份、二氧化硫13-16份、硬脂酸鋅15-20份、醋酸乙酯14-18份、乙基矽油12-17份、碳酸鈣13-15份、五氧化二磷4-10份、十八醇13-15份。
所述的底層膠由以下組分製備而成:對苯二酚3-8份、玉米澱粉2-5份、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2-6份、醋酸乙烯10-13份、107矽橡膠40-50份;
所述的表層膠由以下組分製備而成:環烷基基礎油40-50份、鹽酸1-3份、戊二醛8-12份、EVA樹脂8-12份、氰乙酸乙酯6-8份、氫氧化鈉2-3份、200#溶解汽油2-6份、聚醯胺樹脂1-2份、花茶3-4份。
水管防凍膠套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將甲苯、穩定劑、丁晴橡膠熱混煉,切片後浸在丁酮內,攪拌至完全混合,然後與酚醛清漆進行進一步攪拌打漿,得到熱膠;
先將熱膠與羥丙基纖維素、五氧化二磷、1/3-1/2的醋酸乙酯和1/4-1/3的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放入烘箱中烘乾,然後經雙螺杆擠出機擠出、水冷、切割後製得生物降解母料;
先將丙烯酸、普魯蘭多糖、二氧化硫、硬脂酸鋅、十八醇和1/4-1/3的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混合均勻,然後經雙螺杆擠出機擠出、水冷、切割後製得光降解母料;
向製得的生物降解母料和光降解母料中加入乙基矽油、碳酸鈣、剩餘的醋酸乙酯和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然後用經雙螺杆擠出機擠出、水冷、切割後製得雙降解母料,最後經吹膜機吹膜,得到底層薄膜;
將107矽橡膠和玉米澱粉攪拌混合,同時加入對苯二酚,在90℃以上的高溫下至完全混合;再加入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攪拌20分鐘即可,再加入醋酸乙烯,升溫攪拌,溫度控制在120℃,攪拌均勻,得到中層膠;
將環烷基基礎油、鹽酸與100份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一,將戊二醛、EVA樹脂、氰乙酸乙酯、氫氧化鈉與100份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二,將200#溶解汽油、聚醯胺樹脂與10份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三,將混合物一加熱至80℃,混合物二加熱至60℃,混合物三至於-3℃環境下靜置,20分鐘後,將混合物三加入混合物一中,停止加熱,至混合物三與混合物一自行混合,繼續加熱混合物二;混合物三與混合物一混合後,置入蒸餾瓶內,加熱,收集蒸餾水,蒸餾水與花茶混合,蒸餾後留下的殘渣置入混合物二中,攪拌,停止對混合物二加熱,自然揮發,3天後,將蒸餾水與花茶混合的液體加混合物二中,100℃加熱混合物二,1小時,得到表層膠;
將底層薄膜包裹在水管壁上,覆蓋底層膠,再覆蓋中層纖維,最後包裹表層膠。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水管外包裹膠套,保護水管,採用本法製備的膠套,底層設有薄膜,在增強防凍的同時,避免膠與管壁的接觸,取出方便,防凍性強,中層設有纖維網,增強整體的強度,一定程度上減少爆裂,並且增強耐高溫和耐寒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1:水管防凍膠套,膠套包括底層薄膜,底層薄膜上設有底層膠、中層纖維網和表層膠,將底層薄膜包裹在水管壁上,覆蓋底層膠,再覆蓋中層纖維,最後包裹表層膠。
其中底層薄膜由以下組分製備而成:甲苯20份、穩定劑10份、丁酮150份、丁晴橡膠60份、酚醛清漆60份、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60份、丙烯酸15份、羥丙基纖維素12份、普魯蘭多糖7份、二氧化硫13份、硬脂酸鋅15份、醋酸乙酯14份、乙基矽油12份、碳酸鈣13份、五氧化二磷4份、十八醇13份。
其中底層膠由以下組分製備而成:對苯二酚3份、玉米澱粉2份、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2份、醋酸乙烯10份、107矽橡膠40份;
其中表層膠由以下組分製備而成:環烷基基礎油40份、鹽酸1份、戊二醛8份、EVA樹脂8份、氰乙酸乙酯6份、氫氧化鈉2份、200#溶解汽油2-6份、聚醯胺樹脂1份、花茶3份。
水管防凍膠套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甲苯、穩定劑、丁晴橡膠熱混煉,切片後浸在丁酮內,攪拌至完全混合,然後與酚醛清漆進行進一步攪拌打漿,得到熱膠;
先將熱膠與羥丙基纖維素、五氧化二磷、1/3-1/2的醋酸乙酯和1/4-1/3的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放入烘箱中烘乾,然後經雙螺杆擠出機擠出、水冷、切割後製得生物降解母料;
先將丙烯酸、普魯蘭多糖、二氧化硫、硬脂酸鋅、十八醇和1/4-1/3的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混合均勻,然後經雙螺杆擠出機擠出、水冷、切割後製得光降解母料;
向製得的生物降解母料和光降解母料中加入乙基矽油、碳酸鈣、剩餘的醋酸乙酯和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然後用經雙螺杆擠出機擠出、水冷、切割後製得雙降解母料,最後經吹膜機吹膜,得到底層薄膜;
將107矽橡膠和玉米澱粉攪拌混合,同時加入對苯二酚,在90℃以上的高溫下至完全混合;再加入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攪拌20分鐘即可,再加入醋酸乙烯,升溫攪拌,溫度控制在120℃,攪拌均勻,得到中層膠;
將環烷基基礎油、鹽酸與100份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一,將戊二醛、EVA樹脂、氰乙酸乙酯、氫氧化鈉與100份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二,將200#溶解汽油、聚醯胺樹脂與10份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三,將混合物一加熱至80℃,混合物二加熱至60℃,混合物三至於-3℃環境下靜置,20分鐘後,將混合物三加入混合物一中,停止加熱,至混合物三與混合物一自行混合,繼續加熱混合物二;混合物三與混合物一混合後,置入蒸餾瓶內,加熱,收集蒸餾水,蒸餾水與花茶混合,蒸餾後留下的殘渣置入混合物二中,攪拌,停止對混合物二加熱,自然揮發,3天後,將蒸餾水與花茶混合的液體加混合物二中,100℃加熱混合物二,1小時,得到表層膠;
將底層薄膜包裹在水管壁上,覆蓋底層膠,再覆蓋中層纖維,最後包裹表層膠。
具體實施例2:水管防凍膠套,膠套包括底層薄膜,底層薄膜上設有底層膠、中層纖維網和表層膠,將底層薄膜包裹在水管壁上,覆蓋底層膠,再覆蓋中層纖維,最後包裹表層膠。
其中底層薄膜由以下組分製備而成:甲苯30份、穩定劑15份、丁酮200份、丁晴橡膠70份、酚醛清漆70份、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70份、丙烯酸20份、羥丙基纖維素18份、普魯蘭多糖15份、二氧化硫16份、硬脂酸鋅20份、醋酸乙酯18份、乙基矽油17份、碳酸鈣15份、五氧化二磷10份、十八醇15份。
其中底層膠由以下組分製備而成:對苯二酚8份、玉米澱粉5份、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6份、醋酸乙烯13份、107矽橡膠50份;
其中表層膠由以下組分製備而成:環烷基基礎油50份、鹽酸3份、戊二醛12份、EVA樹脂12份、氰乙酸乙酯8份、氫氧化鈉3份、200#溶解汽油6份、聚醯胺樹脂2份、花茶4份。
水管防凍膠套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甲苯、穩定劑、丁晴橡膠熱混煉,切片後浸在丁酮內,攪拌至完全混合,然後與酚醛清漆進行進一步攪拌打漿,得到熱膠;
先將熱膠與羥丙基纖維素、五氧化二磷、1/3-1/2的醋酸乙酯和1/4-1/3的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放入烘箱中烘乾,然後經雙螺杆擠出機擠出、水冷、切割後製得生物降解母料;
先將丙烯酸、普魯蘭多糖、二氧化硫、硬脂酸鋅、十八醇和1/4-1/3的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混合均勻,然後經雙螺杆擠出機擠出、水冷、切割後製得光降解母料;
向製得的生物降解母料和光降解母料中加入乙基矽油、碳酸鈣、剩餘的醋酸乙酯和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然後用經雙螺杆擠出機擠出、水冷、切割後製得雙降解母料,最後經吹膜機吹膜,得到底層薄膜;
將107矽橡膠和玉米澱粉攪拌混合,同時加入對苯二酚,在90℃以上的高溫下至完全混合;再加入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磺酸鈉,攪拌20分鐘即可,再加入醋酸乙烯,升溫攪拌,溫度控制在120℃,攪拌均勻,得到中層膠;
將環烷基基礎油、鹽酸與100份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一,將戊二醛、EVA樹脂、氰乙酸乙酯、氫氧化鈉與100份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二,將200#溶解汽油、聚醯胺樹脂與10份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三,將混合物一加熱至80℃,混合物二加熱至60℃,混合物三至於-3℃環境下靜置,20分鐘後,將混合物三加入混合物一中,停止加熱,至混合物三與混合物一自行混合,繼續加熱混合物二;混合物三與混合物一混合後,置入蒸餾瓶內,加熱,收集蒸餾水,蒸餾水與花茶混合,蒸餾後留下的殘渣置入混合物二中,攪拌,停止對混合物二加熱,自然揮發,3天後,將蒸餾水與花茶混合的液體加混合物二中,100℃加熱混合物二,1小時,得到表層膠;
將底層薄膜包裹在水管壁上,覆蓋底層膠,再覆蓋中層纖維,最後包裹表層膠。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