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李自成:寇性難改的「山大王」

2023-11-30 19:54:56

殺星轉世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至萬曆時,已是第13個皇帝,明朝已經建立200多年。只是此時早已過了全盛期,整個社會正日趨衰敗,各種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最根本的是土地兼併問題。朱元璋本人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從地主和農民兩個方面著手解決這一難題。他用法律手段禁止地主的兼併行為,同時通過「路引制度」使農民不得四處流動。

  土地兼併是每個朝代都面臨的問題,明朝也是如此。隨著時間推移,土地慢慢向地主集中,尤為嚴重的是,明朝中期開始出現了太監直接管理、收稅的皇莊(皇室直接管轄的田莊),這樣就出現了大規模強佔土地現象。明孝宗年間,只有4處皇莊,官田不到2000頃。到了明武宗的時候,皇莊增加到了36處,佔地萬多頃。其他皇親國戚紛紛仿效。根據《明會要》記載,洪武二十六年,田地總數是850多萬頃,到了弘治十五年,減至422萬頃。這減少的一半,就是被皇親國戚們兼併了。

  這樣一來,無數農民無地可種,流離失所。又因為明朝路引制度,這些流亡到外地的農民受到官府追捕,成了所謂的「流民」。土地少了,朝廷的賦稅反而增加了。有田地可種的農民要負擔更沉重的苛捐雜稅,於是有田地的農民也開始大規模地棄田出逃,加入了「流民」的隊伍。逃亡農戶的賦稅分攤在未逃亡的人身上,於是又引起逃亡,如此循環下去,「流民」越來越多。

  偏偏這時接連出了幾個昏聵的皇帝。先有荒唐的正德皇帝,繼有20多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後有打破這個紀錄的萬曆皇帝。以及熱心做木匠、任由太監胡作非為的天啟皇帝,當皇位傳至崇禎時,國家已經糜爛,無法收拾。

  陝西長期以來是社會矛盾的焦點。這裡土地貧瘠,生產落後,賦稅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災荒,農民生活尤為困苦,階級矛盾尖銳,常成為爆發農民起義的地區。

  李自成小時候是有機會讀書的,但是天生尚武的他,似乎對學業不太感興趣。8歲那年,李守忠送李自成和李過去私塾讀書。但是這兩個人都重武輕文,不喜歡讀書。有一天,李自成對好友劉國龍說:「吾輩須習武藝,成大事,讀書何用?」這話說得很有氣勢,只是內裡透著愚昧,想當初項羽也是這麼說的。兩人有著類似的品性,類似的經歷,結局也有相似之處。

  李自成如何走上了造反之路?史上說法迥異不一。不管真相是怎樣的,官逼民反,應該是最根本的因素。紛爭亂世,喜好武力的李自成自然不肯落於人後,動亂之中初顯身手,而後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李自成最開始一無所有,只能依附於別人的勢力,他前後共投奔了好幾個領導者,但是都很快脫離了出來。畢竟,李自成想要自己成為一方之大,怎麼能總是屈於別人之下。

  王左掛起事較早,活動在陝北懷寧河一帶,很快發展到三四千人。李自成覺得王左掛的勢力較大,便投到他的軍中,充當他手下的一個小頭目,號稱「八隊闖將」。

  崇禎三年(1630年),王左掛率眾南下劫掠韓城,總督楊鶴率兵來剿,王左掛損失過半,便接受了官軍的招撫。李自成憤然而去,投到不沾泥(張存孟)軍中。但是不沾泥胸無大志,不能容人,李自成在那裡只待了兩三個月,便領著李過和自己的一小隊人馬投靠高迎祥去了。

  這位獨眼闖王逐漸從明末造反大潮中脫穎而出,從屢遭圍剿,幾度詐降,險遭剿滅甚至身邊只剩18個部下,到後來建國「大順」,一路北上摧枯拉朽,「所過無堅城,所遇無勁敵」,最後埋葬朱明王朝。但是他卻在輝煌的頂點上驟然隕落,空做了倉促的41天帝王夢。偶然嗎?必然嗎?李自成給後人留下的是一份值得深思的問卷。

  闖王雙刃

  歷經起落,輾轉四方。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無畏艱辛,一路殺過,常於絕處逢生機。但是,「破軍星」的負面破壞力也不容忽視,「流寇」出身的軍隊,又會給貧苦百姓帶來怎樣的生死折磨呢?

  崇禎九年(1636年)正月,高迎祥聯合張獻忠等人圍攻滁州,守軍拼死守城,火炮連發,農民軍傷亡慘重,滁州城數日攻不下。此時,援剿總兵官祖寬率領數千遼東兵趕到,衝擊高迎祥、張獻忠農民軍,農民軍大敗。

  高迎祥犧牲了,李自成被眾人推舉為闖王。這時各部農民軍接連受挫,不少農民軍首領還投降了明軍。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人有勇有謀,在他們的協力圍剿下,農民軍的處境十分困難。上天會賜給李自成怎樣的轉機?

  正當官軍節節勝利之時,清兵卻突破喜峰口,大舉南下,接連攻佔昌平、寶坻、房山等許多州縣,直逼京師。這一年,清太宗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祭天地,受尊號,改元「崇德」,並遣兵內犯。崇禎皇帝急調盧象升等入援京師。這樣,李自成等農民軍身上的壓力大大減輕。

  崇禎十一年十月(1638年),李自成被迫向河南轉移,卻中了洪承疇、孫承宗在潼關南原設下的埋伏,李自成的隊伍基本上全軍覆沒,只帶著少數幾個親信逃入商洛山中,這就是著名的潼關原大戰。在此後半年多的時間裡,李自成不得不和親信在陝南和川、鄂交界的山區中東躲西藏,躲避官軍的追剿。直到第二年5月張獻忠谷城復叛以後,才重新活躍起來。

  從大局來看,熊文燦「先撫後剿」的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農民軍大部分都被招撫,李自成也潛伏不出(外界傳言李自成已死)。這時熊文燦正自我感覺良好。渾然不知大禍已經臨頭。熊文燦的大禍不在於李自成,恰恰在於已經接受招撫的張獻忠,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在谷城再次叛亂,接著率軍聯合羅汝才一起叛亂。「帝聞變,大驚,削文燦官,戴罪視事。……十三年十月,文燦竟棄市。」棄市就是在鬧市執行死刑並將犯人暴屍街頭的一種刑法。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刑法,在鬧市當眾殺人可以威懾百姓。

  李自成聞聽張獻忠復叛,立即趕去與張獻忠、羅汝才會合,不久又被官軍打敗,被困於四川巴西魚復諸山中,身邊只剩下數十人。自崇禎十三年一月至四月間,李自成一直在這裡躲避,這就是史書上常說的「魚復山受困」。

  此次受困魚復山,其窘迫與潼關南原大戰後蟄伏商洛山相差無幾,李自成曾數次想要自殺,經養子李雙喜勸說才打消了念頭。當時他的手下有很多人出去投降了官軍,連最驍勇善戰的劉宗敏也有這種想法。

  李自成覺得大概上天要滅亡自己,便對劉宗敏說,人們都說我將來能夠成就帝業,你去佔卜一下,如果不是吉卦,你就拿我的人頭去向官軍投降吧。劉宗敏連卜3卦,沒想到竟然都是吉卦,他於是相信李自成確實是上承天命,這才死心塌地地追隨李自成。

  此次李自成可以說是危險之極,如果佔卜的時候運氣不好,3次中有一次不是吉卦,就不會有後來的進北京了。劉宗敏也迷信,3卜3吉,於是決定誓死追隨李自成。關鍵是表示決心的方式很有問題,他的方式是殺死自己的兩個妻子,更恐怖的是,「軍中壯士聞之,亦多殺妻子願從者」。這是《明史》清清楚楚記載的事情。

  這一回被困魚復山中,李自成破釜沉舟,準備拼個魚死網破,不管怎樣都要有個結果。

  高歌猛進

  崇禎十三年秋天(1640年),李自成從巴西魚復諸山中突圍而出,進入陝南。當年冬季,又率部挺進中原,在河南迅速發展壯大。此時的河南連年災荒,官府除加徵剿餉外,又加徵練餉,民不聊生。農民紛紛加入農民軍,李自成得以迅速發展到十餘萬人。

  但此時的李自成碰到了李巖,有李巖相助,實在是他的福氣。因為李巖的謀劃,李自成得以進北京。同李巖一起投奔李自成的還有盧氏縣舉人牛金星,牛金星又推薦了宋獻策。宋獻策一來就向李自成獻上讖語「十八子,主神器」,李自成聽了非常高興,以為宋獻策說的「十八子」指的是他。其實這是1000年前沙陀人李存勖用過的招數。李存勖是李克用之子,因父子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賜姓李。後唐建立前,李存勖派人編寫了這個擁戴自己登上皇位的圖讖。如此顯而易見的盜用,卻正好糊弄李自成這樣不喜歡讀書的人。

接下來,李巖對李自成的勸告,對李自成的一生意義非常重大。李巖首先勸李自成少殺人,以收取人心。李自成接受了他的意見,「屠戮為減」。接著勸告李自成將掠奪來的財物賑濟饑民,「民受餉者,不辨巖、自成也,雜呼曰:『李公子活我。』」

  此外,李巖很重視宣傳,他編了一首詞「迎闖王,不納糧」,讓兒童四處傳唱。經過這三件事後,「從自成者日眾」。這三件事都切中要害,之後李自成才真正地邁出了從「流寇」向「皇帝」的第一步。

  牛金星則建議李自成「禁淫殺,據中原,收人心」。為了做到這一點,「倡言大軍所至,百姓給復一年」。也就是在新佔領區內免除老百姓一年的徭役。為了收攬民心,牛金星還建議李自成在告示中宣布:「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當時官軍缺餉,所到之處公開搶掠,漫無紀律。李自成的這些措施口號極得民心。

  崇禎十六年十月(1643年),李自成攻破潼關,佔領陝西全省,督師孫傳庭戰死。洪承疇早已在崇禎十五年二月投降了清兵,孫傳庭死後,明政府中再無李自成的敵手。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佔西安。進入西安後,首先大掠3日,然後下令禁止。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稱王於西安,定國號大順,建元永昌,封功臣,定軍制,開科取士。

  二月,李自成率軍強渡黃河,東進山西,連破汾州、太原。旋即兵分兩路,遣部將劉芳亮率南路軍攻大名(今屬河北)、真定(今正定),李自成與劉宗敏率主力為北路,於寧武關(在今山西寧武境)與明軍血戰數日,擊殺明總兵周遇吉。後相繼進佔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屬北京)。

  三月十三日,農民軍焚燒了昌平的明十三陵。明政府兵部派出的偵察騎兵,一個個地全都投降了,所以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逼近北京,崇禎和大臣們仍被蒙在鼓裡。

  三月十七日,崇禎召群臣議事,群臣束手無策,「有泣者」。局勢敗壞到這個地步,除了投降和戰死外,再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

  崇禎在某種程度上與李自成有些相像,他們都忽略了民生問題。李自成儘管有過賑濟災民的行為,但是總觀起來,他的軍隊,對百姓的危害要佔上風。他們都以為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卻是由英雄人物來推動的,因此歷史就是英雄人物的歷史。但是他們忘了,普通民眾可能無力推動歷史的進程,卻是歷史的親歷者,歷史同時也是普通民眾的歷史。忽視民眾的存在和感受,只去關注所謂英雄人物,結出的必將是暴力和權力的惡果。

  自毀幹城

  驕奢淫逸,「流寇」作風,李自成得天下後,因缺少做帝王的才幹,而至形勢更為混亂。極短的時間內,農民軍便為日後的滅亡打下了極厚的鋪墊。非天欲亡他,自取滅亡而已。李自成統治的天下。是何種顏色?

  闖王進了北京,會是什麼樣的景象?他們能否脫盡「匪氣」,蛻變為朝廷軍?

  李自成終於進入了承天門,「登皇極殿,據御座」,這應該是他一生中最為快樂的時刻吧。他立刻下令搜索崇禎皇帝和周皇后,「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只有這樣,他的心才能安定下來。

  不久李自成就得知崇禎和周皇后已經自縊。關於如何處理崇禎和周皇后的後事,李自成的表現實在不怎麼高明。他讓人用門板將崇禎和周皇后抬了出去,以柳棺裝殮,停放在東華門外。3天後,百官入見李自成,太監王德化怒斥群臣不去殯葬先帝,反而在此等候召見,惹得一片哭聲,「內侍數十人皆哭,藻德等亦哭」。顧君恩將情形告訴了李自成,這才改殮崇禎和周皇后,為他們換上袞冕和翟。

  李自成將崇禎和周皇后的棺材停放在東華門3天,其用意大概是宣告天下:崇禎已死,從此天下就是他的了。但這3天裡,「百姓過者皆掩泣」。

  為什麼?崇禎不是一個好皇帝,他屢下罪己昭,都是口惠而實不至,但是百姓沒有想那麼多,現在崇禎死了,以前有什麼罪過也就一筆勾銷了。人都是同情弱者的,所以這3天反倒讓崇禎得到了他原本得不到的哀悼,這恐怕也是李自成始料未及的。

  其實,這件事情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用帝王禮儀好好安葬崇禎,既顯得光明正大,又可以得到人民和百官的信任和感激。類似的做法在歷史上也是有的,只可惜李自成不喜歡讀書。後來滿洲人進北京後,重新安葬了崇禎和周皇后,結果就大大減輕了漢人的敵意。

  無可否認,在北京的官員投降的非常多,而為崇禎殉節的卻只有文臣、勳戚40餘人。以致史書上這樣記載,「百官皆好降」。李自成在對待降官問題上,又不甚明智。

  對群臣大肆侮辱之後,李自成仍不罷休,又將他們押到劉宗敏府裡,拷打索要錢財,交不出的人要受到懲罰。為此,劉宗敏製作了5000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

  夾棍之下收穫倒是很可觀。「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哭號哀鳴之聲響徹街坊。群臣不但沒有在李自成那裡獲得官爵,反而備受荼毒,甚至家破人亡,自然人人心懷異志,只盼大順政權垮臺。李自成向富貴豪權追餉的同時,對富商居民也極刑追逼,酷刑之下死者千餘。

  大順軍挖空心思地搜索財物,中飽私囊。他們將各衙門衙役或長班抓來審問,讓他們供出某官紳的金銀密藏在哪裡,隨後就去掠奪一番。一時間,城內混亂不堪。「賊兵滿路,手揣麻索,見面稍魁肥,即疑有財,系頸徵賄」,甚至「青衿白戶,稍立門牆,無幸脫者」。從3月22日開始行拷掠之刑起,不過十數日,在大順佔領區,京城內外,已經亂如鼎沸,無法收拾。

  當初,大順軍每次想要攻下某個地方,就四處傳唱自編歌謠,如「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確如此,大順軍文告中也寫過「均田免糧」文字,但從未施行過均田、免糧政策或舉措,大順「建國」或進京後,更沒有制定以農為本的國策,而是以烏託邦式口號來賺取民眾的擁戴,所以,當人民最基本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必然會人心背離。

  歷史不可避免地成為過去,留下來的記憶甚微。1980年春,在北京永定門外沙子口一個建築工地上。施工者掘得一枚古錢,拂去塵土,只見銅色金黃,寬輪光背,「永昌通寶」4個楷體字清晰可辨。聞訊而來的考古學者斷定,此錢當為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所鑄,在北京還屬首次發現。這是李自成推翻明朝,居京一月的又一實物見證。

  時光倒退到300多年前,李自成氈笠縹衣,乘烏駁馬入承天門(今天安門),他身後林立的刀槍劍戟和飄揚的大順政權旗幟,宣告了一個王朝的終結,也預示著一個陌生時代的開端。據史書記載,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兩個月,在西安建大順國時,就開始鑄永昌通寶錢了。永昌通寶銅質優異,但鑄造不甚精工,常見品錢文楷書直讀,最明顯的特徵是「永」字的寫法自上而下,由「二」與「水」組成,通稱「二水永」;還有一種錢文含行書意的平錢,大概鑄於李自成後期,現屬罕見品,僅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數枚。永昌通寶小平錢、折五大錢兩種傳世和出土頗豐,僅小平錢的版別就有約20種,可見當年鑄行規模是十分可觀的。

  鏽跡斑駁的永昌通寶印證著李自成起義軍短暫的輝煌,也是甲申年留下的一份寶貴祭品。

  心意不堅

  帝王夢終於實現了,可又迅速夢醒,所謂江山,瞬間成為幻影。李自成為什麼如此迅速地丟掉了辛苦得來的天下?其實也很簡單,民心是可怕又可愛的東西,忽略了它,一個王朝最終會走向滅亡,而李自成始終沒有悟透其間的真理。

  李自成的夢沒有做多久。

  在他向北京進發時,吳三桂奉詔從寧遠入京支援。但因為隨行百姓過多,每日行走路程不過幾十裡,等趕到山海關安置好百姓後,李自成已經攻下北京了。

  吳三桂思量再三,決定投降李自成,三月二十二日率兵前往北京。這時李自成等人早已經飄飄然了,覺得天下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他一邊招吳三桂前來,一邊又對吳府索要錢財,同時搶去吳三桂的愛姬陳沅(陳圓圓)。終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隨即回攻山海關。「衝冠一怒為紅顏」應該是真實的,但是對於吳三桂兵變以及後來投靠滿洲人的行為,影響有多大,就不好說了。

接到吳三桂叛變的消息後,李自成大怒,「親部賊十餘萬,執吳襄於軍,東攻山海關。」李自成出兵時,是帶著太子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一同前往的。這說明李自成有招降吳三桂的意思,討伐吳三桂的決心並不堅定。北京到山海關400餘裡,從四月十三日到二十日,大順軍竟走了8天,一天行軍不過三四十裡。等大順軍慢悠悠地走到山海關,吳三桂已經投降了滿洲人,滿洲人正在快馬加鞭向山海關奔來,於二十一日晚上到達山海關。此時李自成和吳三桂正打得激烈,李自成並不知道吳三桂有援兵。這一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策。足以致命。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吳三桂雙方激戰一晝夜,吳三桂兵少,至二十二日上午已經不能堅持。這時,清兵突然殺出,「萬馬奔躍,飛矢雨墮,天大風,沙石飛走,擊賊如雹」。

  李自成正挾持著太子在山上觀戰,看見清兵突然出現,農民軍無法抵擋,他騎馬倉皇逃走。農民軍一路奔逃,清兵和吳三桂緊追其後,「追奔40裡,賊眾大潰,自相踐踏死者無算,殭屍遍野,溝水盡赤」。李自成勝算了那麼多次,為什麼功敗垂成了?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李自成山海關大敗,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李自成沒有想到清兵會突然殺了出來,農民軍與吳三桂軍血戰良久,這時清軍以逸待勞,萬馬衝擊下,農民軍自然難以抵擋。況且,吳三桂和滿洲兵的總兵力也超過農民軍(約13萬對10萬)。

  另外,農民軍自從進入北京後,安於享樂,均存有富貴回鄉的念頭,很多士兵帶著掠奪來的銀子,有的還帶著女人到山海關打仗,怎麼能不受影響?農民軍習慣於流動作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這已經成了農民軍的正常反應。李自成也是如此,在山頂上望見清兵殺過來,很快就騎馬逃跑。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回北京。農民軍紀律更加敗壞,「大肆淫掠,無一家得免者」。逃回北京後,李自成開始準備向陝西轉移,派人「悉所拷索金及宮中帑藏、器皿,鑄為餅,每餅千金,約數萬餅,騾車載歸西安」。據說,敗退西安時,清兵和吳三桂在後面追得很緊,農民軍於是將這些金餅一路走一路埋在土裡。後來這些金餅被人挖出很多,這才有了晉商的輝煌。

  李自成本來做皇帝的心意就不堅決,從幾件事情中都可以看出來。崇禎初年元旦,李自成與幾個窮哥們在山中飲酒。兄弟們推李自成為首造反,李自成於是取一支箭插入雪中,曰:「若可作皇帝,雪與矢齊;不然,則否!」結果,漫天大雪飄然而下,雪沒過箭羽。李自成大喜,所以起義了。

  後來李自成被困魚復山,就讓劉宗敏用卜卦的方式來決定自己的生死。宋獻策進讖語「十八子,主神器」,李自成聽了就很是高興。進北京時,李自成指著承天門的門匾對丞相牛金星和軍師宋獻策說:「我如果射中天字,必一統天下。」隨即彎弓搭箭,正好射在天字下面。牛金星忙解釋說:「這箭射在天字下,必定會中分天下。」李自成聽後很高興,於是邁入皇宮。

  如果當初雪小一點的話,估計李自成是不會造反的;如果當初劉宗敏卜的是兇卦的話,估計李自成就會將他的人頭奉上;牛金星後來針對「十八子,主神器」這句話進讒言說,你要小心李巖,說不定「十八子,主神器」指的是他呢,李自成就把李巖殺了,因為他對自己沒有信心;進北京時,他非要箭射承天門的門匾,也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表現。其實,這時三分之一個的中國都已經是他的了,稱帝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李自成就是沒有信心。

  灰飛煙滅

  登上皇位,是李自成既嚮往同時又隱隱懼怕的事情。他嚮往皇帝的權力和榮耀,又懼怕奪取皇位後遭到他人的唾罵和譴責。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由朝廷封他為陝西王,走「造反、招安、藩鎮割據」的路子。有人說,李自成從來就沒有投降過,他的革命精神最堅強。其實不是他不想投降,而是他認為在當時情況下招安會被朝廷消滅,自己手中的砝碼還不足以向朝廷叫板。

  李自成看見崇禎的屍體時曾經嘆息道:「我來與汝共享江山,如何尋此短見?」因為崇禎一死,自己設想的道路就全被破壞了,這以後自己就要面對天下人的唾罵和譴責,所以才有當初杜勳與崇禎的談判。

  據《小腆紀年附考》記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是:「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作為交換,李自成答應「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可惜崇禎不答應。李自成沒有辦法,這才攻進北京。

  即使進到北京,李自成也沒有在北京稱帝的打算,他說:「陝,吾之故鄉也。富貴必歸故鄉。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這時被清軍和吳三桂打敗,正好帶著獵物打道回府,回西安做他的山大王。可見,李自成做的不是整個中國的皇帝夢,而是陝西的土皇帝夢。

  李自成不登極,被從龍之臣嘆為「我主馬上天子」,登極則被明之舊臣視為「沐猴而冠」。因此,李自成始終處在極度矛盾與痛苦之中。他沒有正式受命,始終沒有取得皇帝應該具有的權威。因此,他只能是「寇」。

  但是李自成最終還是稱帝了,而且是在大敗之後。29日,「追尊七代皆為帝後,立妻高氏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金星代行郊天禮」。大敗於山海關,李自成已經是元氣大傷,清兵和吳三桂又在後面緊追不捨,這時稱帝,追尊七代又有什麼用呢?唯一的意義是李自成圓了自己的皇帝夢,有了心理上的滿足。

  李自成稱帝完畢,便開始運柴草入宮及各城門。當夜二更縱火宮中,北京城內陷入火海,「止留大明門及正陽門、東西江米巷一帶未燒,蓋賊留一面出路也,其未出者,悉為百姓所殺,凡2000餘人」。

  當初進京時,北京百姓曾對李自成農民軍寄予厚望。誰知不久農民軍就開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時李自成退出北京,百姓便隨後襲擊,一雪前恨。不僅是北京,在河北,山東等大順地區,百姓也是蜂擁而起,到處襲擊大順官兵。正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離京西撤。退回山西後,李自成不是積極組織防禦和反攻,而是四處分兵,自己則一路撤往西安。隨後,就有一些部將背叛了李自成,發動兵變。那些明朝降將原本就不是真心歸附,這時見李自成兵敗,於是相繼叛亂。李自成當初竟沒有想到這一點,他的銳氣好像在進入北京之後就全部消失了。

  順治二年二月,多鐸率兵攻破潼關。李自成出戰失敗,於是放棄西安。離開時,李自成派人洗劫了西安,並將他舊日的宮殿焚毀,他最後還想將整個西安化為灰燼,幸好田見秀沒有執行他的命令。

  隨後又是一路撤退,敗仗連連。李自成自此下落不明。

  李自成的生死,至今都是一個謎。《明史》給出了兩個說法,一種是李自成率20來個人到山中掠食,被村民所困,李自成無法逃脫,於是自縊身亡。另一種說法是,李自成率20來個人外出,正好碰上村民築堡防賊,村民見李自成人少,便上前圍攻,李自成和坐騎陷在泥中,頭部中鋤而死。村民剝李自成的衣服時發現龍衣和金印,又注意到死者損傷一目,這才猜測到是李自成。

同类文章

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簡介 王亞樵是怎麼死的?

  王亞樵,民國第一殺手。除此之外他身上還帶有抗日誌士、民族英雄、斧頭幫幫主、暗殺大王等標籤。毛主席評價王亞樵「殺敵無罪,抗日有功。小節欠檢點,大事不糊塗。」  公元1889年,王亞樵出生於安徽合肥一個耕讀之家。雖然家世貧寒,但是卻也沒有耽誤他的教育。王亞樵自身聰慧,讀書勤奮,還曾參加清末的科舉考試

曹寅與曹家的最終結局 曹寅與康熙的關係

  內務府是清代獨有的機構,職官多達三千人,其主要職能是管理皇家事務,這個機構源於滿族社會的包衣制度。內務府是比較官方的說法,土氣點的說法實際上就是皇家的奴才。今天我們看電視劇,大概都知道清朝的官員一般對著皇帝說的都是「奴才」。雖然好像是全民皆奴,但最符合皇家奴僕稱號的就是內務府包衣了。  曹寅是內

明代學者曹學佺簡介 曹學佺所作名聯是何?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當初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在想,能說出這番話的人應當是一位直性子的忠義之人,後來發現的確如此。  這句對聯聽過的人應當不少,但知道作者的可能就比較少了。說出這話的是明末官員、學者曹學佺。為人正派剛義,有情有義。  曹學佺出身並不高貴,母親早逝,父親靠賣餅養大了曹學佺

民國第一美女是誰?她的兩段感情生活

  胡蝶是公認的民國第一美女,是中國早期最著名的女演員,同時還是一位亞洲影后。每個人的審美不同,從外貌上來說,可能一些人無法認同胡蝶民國第一美女的稱號,但這個稱呼也不僅僅是全靠美貌決定的。  胡蝶不僅是一位美人,同時也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演員,她的演藝生涯從中國的默片時代跨度到有聲片時代,飾演了娘姨、慈

大詩人李白是劍客?他的劍術如何?

  若說近兩年最火爆的手機遊戲是什麼,毫無疑問一定是騰訊旗下天美工作室出的「王者榮耀」!這款遊戲中大部分英雄,都是以歷史人物作為原型創作的。而在眾多英雄中,最受大家喜愛的莫過於李白、韓信等可以一敵多的英雄。  素有「詩仙」之稱的著名大詩人,到了王者榮耀中,成為瀟灑如風,來去自如的大劍客。將李白玩的溜

中國最頂級門閥是?如何顯赫?

  何謂「世家」,指門第高貴、世代為官的人家。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孟子·滕文公》:「仲子,齊之世家也。」  世家的要求很高,不僅要顯貴,同時必須要世代相傳,是能代代延續的大姓氏大家族。到了今天,世家難見,而在古代卻有許多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  本文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家族,絕對是世家中的世家,鐘鳴鼎食,

周邦彥與皇帝搶女人 他真是因此被貶嗎?

  皇帝是九五之尊,是國家最大的老大,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封建皇帝不僅能一言決定他人性命,就像是猴群中的猴王擁有雌猴的絕對權力一樣,天下的女人也得皇帝先挑了再說。  就是這樣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也曾遭到挑釁。北宋有一個著名文人周邦彥,竟然敢與皇帝搶女人,搶的還是中國十大名妓的李師師。  李師師是秦淮

洛陽七貴元文都簡介 元文都最後是怎麼死的?

  元文都,生年不詳,為河南洛陽人氏,汝陰靈王拓跋天賜的玄孫、元修義的曾孫,安昌平王元均的孫子,安昌郡公元則之子,屬北魏宗室。  史料記載,元文都為人耿直,明辯有器幹。在北周時擔任右侍上士,隋朝代周后,元文都在開皇初年任內史舍人,後歷任庫部、考功二曹郎。因為在職位上都表現的都十分有才能,所以後來被提

方臘起義的原因是什麼?方臘起義的經過如何?方臘起義的結局怎樣?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它曾提及方臘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是四大寇之一。除了江南方臘,其餘的三大反賊則分別是山東宋江、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在影視劇中,有「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故事,講的是方臘和武松交戰,方臘砍斷了武松的一條胳膊,最後還是被武松給抓住了的故事。  歷史上,方臘也是一場農民起義

長壽仙人彭祖 彭祖活了多少歲?

  中國歷史上被大家廣為人知的長壽之人,應該是武當山的張三丰。張三丰到底活到多少歲,沒人能說的清,甚至還有人說他活到清初的。  儘管張三丰的年齡是個迷,但實際上中國長壽的代表並不是他,而是彭祖。傳說彭祖是南極仙翁轉世,活到八百多歲。  彭祖,彭姓,名翦,又稱籛鏗,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仙人。彭祖是上古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