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腳控式電動車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2:58:5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動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腳控式電動車。
背景技術:
腳控式電動車主要是為了解決雙臂和雙手不靈活或者手臂有缺陷的人出行問題。但是目前腳控式電動車都是沒有防護措施的,當遇到突發狀況的時候或者緊急剎車時,人體由於慣性會身體前傾,情況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從車體飛出,造成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在緊急情況下保護人身安全的腳控式電動車。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腳控式電動車,包括腳控式車把、腳踏板、加速裝置、剎車裝置、喇叭、座椅防護裝置、蓄電池。所述腳控式車把通過軸連接,所述腳踏板上設置加速裝置和剎車裝置,所述腳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左踏板上前端設置剎車裝置,末端設置喇叭,右踏板上設置加速裝置。所述座椅防護裝置,包括轉臂、連接杆、電動推桿、開關,所述轉臂設置在座椅上方,所述連接杆一端連接轉臂,另一端連接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通過線路和蓄電池連接,設置在座椅下方,所述開關設置在座椅側邊。這樣,在突發情況下,有座椅防護裝置可以保護人身不會飛出。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腳控式車把和前輪通過齒輪裝置連接。所述齒輪裝置包括齒輪傳動杆,腳控式車把前沿有齒牙,軸承後沿有齒牙。所述轉向杆為手控車把,輔助腳控方向。所述腳踏板上設置加速裝置和剎車裝置,所述腳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左踏板上前端設置剎車裝置,末端設置喇叭,右踏板上設置加速裝置。所述齒牙均有一定傾斜角度。這樣,由於是齒輪帶動,傳動比穩定,工作可靠性高,切易更換,清理汙垢,齒牙有傾斜角都不會誤傷他人。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座椅防護裝置皮帶傳動式,包括轉臂、皮帶輪、皮帶、電動機。所述轉臂連接在皮帶輪,所述另一個轉臂末端有齒牙和另一個皮帶輪通過齒牙咬合,所述另一個皮帶輪中心處連接齒輪,所述電動機連接皮帶輪。當電動機工作時,通過皮帶輪帶動皮帶,傳動到轉臂的皮帶輪,實現轉臂的轉動。由於是皮帶傳動,噪音小,工作中能暖和衝擊和振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腳控式車把安裝有減震裝置。進一步地,起到緩衝作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腳踏板為拖鞋式踏板。這樣,起到了防止腳底打滑,造成方向盤失控的情況。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轉向杆可以協助腳控制方向。進一步方便了轉彎。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設置座椅防護裝置,在緊急剎車的情況下,有效地防止阻止了人體前傾,保護了人身安全,提高了安全係數。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腳控式電動車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座椅防護裝置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腳控式車把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腳控式電動車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2腳控式車把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2齒輪裝置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3座椅防護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僅限於這些實例,在為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所為任何改進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腳控式電動車,如圖1-3所示,包括腳控式車把1、腳踏板2、加速裝置3、剎車裝置4、喇叭5、座椅防護裝置6、蓄電池7、轉向杆8,所述腳控式車通過軸與前輪連接,所述腳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左踏板上前端設置剎車裝置4,末端設置喇叭5,右踏板上設置加速裝置3,所述座椅防護裝置6,包括轉臂11、連接杆12、電動推桿13、開關14,所述轉臂11設置在座椅上方,所述連接杆12一端連接轉臂11,另一端連接電動推桿13,所述電動推桿13通過線路和蓄電池7連接,所述開關14設置在座椅側邊。開車時,先打開座椅防護裝置開關14,此時電動推桿13帶動連接杆12,再有連接杆12帶動轉臂旋11轉至人體正前方,與人體前方保持一小段距離。使用時,踩動加速裝置3,車子開始行駛,轉彎時,通過腳左右擺動腳控車把1控制方向,停止時,踩動剎車裝置4,車身停止前進。
實施例2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腳控式電動車,如圖4-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所述腳控式車把和前輪通過齒輪裝置相連。所述齒輪裝置包括齒輪傳動杆16,腳控式車把前沿有齒牙17,軸承後沿有齒牙18。所述轉向杆為手控車把15,輔助腳控方向。
實施例3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腳控式電動車,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所述座椅防護裝置,包括轉臂19、皮帶輪20、皮帶21、電動機22。所述轉臂19連接在皮帶輪20,所述另一個轉臂末端有齒牙和另一個皮帶輪通過齒牙咬合,所述另一個皮帶輪中心處連接齒輪23,所述電動機連接皮帶輪。當電動機工作時,通過皮帶輪帶動皮帶,傳動到轉臂的皮帶輪,實現轉臂的轉動。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未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做出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