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芯線剝皮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8:11:41 1
專利名稱:電纜芯線剝皮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加工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電纜芯線剝皮裝置。
技術背景 電纜(electric cable or power cable)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絕緣的導線外包絕緣和保護層組成,將電力或信息從一處傳輸到另一處的導線。現有的電纜的導線一般為銅線,該銅線外包絕緣層形成芯線,數條芯線外包一層保護層形成一完整的電纜。電纜在使用時需要通過銅線與其他設備電性連接,這就需要將銅線外層的絕緣層剝離,俗稱剝皮,現有的剝皮操作一般由人工通過剝皮鉗手動完成,操作較慢,且容易使銅線受到損傷,生產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能同時給數條芯線剝皮,生產效率高,且能有效保護芯線的銅線不受損傷,提高剝皮質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包括機架、安裝於機架上的第一與第二夾塊、設於第一與第二夾塊之間的分線針、安裝於機架上且可相對與機架移動的滑塊、安裝於該滑塊且可相對移動的第一與第二切刀及設於該第一與第二切刀之間的中切刀。所述第二夾塊相對於第一夾塊可移動設置,進而實現對電纜及線架的夾緊與放開。所述第二夾塊連接有第一氣缸,該第一氣缸驅動該第二夾塊靠近或遠離第一夾塊的移動。所述滑塊上位於該第一與第二夾塊之間設有一通孔,所述分線針可在該通孔內做伸縮移動。所述分線針連接於第二氣缸,該第二氣缸驅動該分線針在通孔內做伸縮移動。所述第一切刀上設有第一刀刃與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突出於該第二刀刃設置,所述第二切刀對應該第一與第二刀刃設有第三與第四刀刃,所述所述第三刀刃突出於該第四刀刃設置。所述中切刀對應第一與第二刀刃設有第五與第六刀刃,該第五刀刃突出於該第六刀刃設置,所述中切刀對應第三與第四刀刃設有第七與第八刀刃,該第七刀刃突出於該第八刀刃設置,所述第一與第五刀刃及第三與第七刀刃用於切斷芯線,第二與第六刀刃及第四與第八刀刃用於切斷芯線的絕緣層。所述第一與第二切刀分別連接有第三與第四氣缸,該第三與第四氣缸驅動該第一與第二切刀相對靠近或遠離移動,所述中切刀連接有第五氣缸,該第五氣缸驅動該中切刀靠近或遠離該第一與第二切刀移動。[0014]所述滑塊連接有第六氣缸,該第六氣缸驅動該滑塊相對於第一與第二夾塊靠近或遠離移動。所述第六氣缸電性連接有時間繼電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通過線架、滑塊、切刀及時間繼電器等裝置,實現電纜芯線剝皮的自動化,同時給數條芯線進行剝皮,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能有效保護芯線中的銅線不會在剝皮過程成受到損傷,保證了電纜的質量,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細描述,將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附圖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的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的右視圖;圖5a至圖5f分別為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在剝皮過程各階段切刀與電纜的位置關係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請參閱圖I至圖5f,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包括機架2、安裝於機架2上的第一與第二夾塊3、4、設於第一與第二夾塊3、4之間的分線針5、安裝於機架2上且可相對與機2架移動的滑塊6、安裝於該滑塊6且可相對移動的第一與第二切刀7、8及設於該第一與第二切刀7、8之間的中切刀9。所述第二夾塊4相對於第一夾塊3可移動設置,進而實現對電纜10及線架12的夾緊與放開。所述第二夾塊4連接有第一氣缸42,該第一氣缸42驅動該第二夾塊4靠近或遠離第一夾塊3的移動,進而實現對置於該第一與第二夾塊3、4之間的電纜10及套設於該線纜10上的線架12進行夾緊與放開。所述滑塊6上位於該第一與第二夾塊3、4之間設有一通孔62,所述分線針5可在該通孔62內做伸縮移動,實現該分線針5在線纜10的芯線之間進行穿插,進而對該些芯線進行分線操作。所述分線針5連接於第二氣缸52,該第二氣缸52驅動該分線針5在通孔62內做伸縮移動。所述第一切刀7上設有第一刀刃72與第二刀刃74,所述第一刀刃72突出於該第二刀刃74設置,所述第二切刀8對應該第一與第二刀刃72、74設有第三與第四刀刃82、84,所述所述第三刀刃82突出於該第四刀刃84設置。所述中切刀9對應第一與第二刀刃72、74設有第五與第六刀刃92、94,該第五刀刃92突出於該第六刀刃94設置,所述中切刀9對應第三與第四刀刃82、84設有第七與第八刀刃96、98,該第七刀刃96突出於該第八刀刃98設置,所述第一與第五刀刃72、92及第三與第七刀刃82、96用於切斷芯線,第二與第六刀刃74、94及第四與第八刀刃84、98用於切斷芯線的絕緣層,進而實現對芯線的剝皮。所述第一與第二切刀7、8分別連接有第三與第四氣缸76、86,該第三與第四氣缸76、86驅動該第一與第二切刀7、8相對靠近或遠離移動,所述中切刀9連接有第五氣缸92,該第五氣缸92驅動該中切刀9靠近或遠離該第一與第二切刀7、8移動。 所述滑塊6連接有第六氣缸62,該第六氣缸62驅動該滑塊6相對於第一與第二夾塊3、4靠近或遠離移動,進而將切斷的芯線的絕緣層剝離芯線的銅線。優選的,所述第六氣缸62電性連接有時間繼電器(未圖示),該時間繼電器通過該第六氣缸62控制該滑塊6往復移動。請參閱圖5a至圖5f,同時參考
圖1,先在電纜10的芯線上套上線架12,將電纜10放置於第一夾塊3與第二夾塊4之間,通過第一氣缸驅動第二夾塊4朝向第一夾塊3移動,至將電纜10與線架12夾緊,第二氣缸52驅動分線針5穿過通孔62並插入芯線內,兩芯線分成左右兩部分,後立即復位,然後,第五氣缸92驅動中切刀9朝向線架12移動至距離該線架12距離為O. 55mm處時停止移動,然後,第三與第四氣缸76、86驅動該第一與第二切刀
7、8相對靠近或遠離移動至芯線位置,這時,所述第一與第五刀刃72、92及第三與第七刀刃82、96分別切斷多餘的芯線,第二與第六刀刃74、94及第四與第八刀刃84、98分別切斷芯線的絕緣層,然後,第六氣缸62驅動滑塊6遠離第一與第二夾塊3、4移動,進而將切斷的芯線的絕緣層從芯線的銅線上剝離下來,最後,所述第一切刀2、第二切刀3及中切刀9復位,準備下一次剝皮。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通過線架、滑塊、切刀及時間繼電器等裝置,實現電纜芯線剝皮的自動化,同時給數條芯線進行剝皮,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能有效保護芯線中的銅線不會在剝皮過程成受到損傷,保證了電纜的質量,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以上所述,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安裝於機架上的第一與第二夾塊、設於第一與第二夾塊之間的分線針、安裝於機架上且可相對與機架移動的滑塊、安裝於該滑塊且可相對移動的第一與第二切刀及設於該第一與第二切刀之間的中切刀。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夾塊相對於第一夾塊可移動設置,進而實現對電纜及線架的夾緊與放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夾塊連接有第一氣缸,該第一氣缸驅動該第二夾塊靠近或遠離第一夾塊的移動。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塊上位於該第一與第二夾塊之間設有一通孔,所述分線針可在該通孔內做伸縮移動。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線針連接於第二氣缸,該第二氣缸驅動該分線針在通孔內做伸縮移動。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切刀上設有第一刀刃與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突出於該第二刀刃設置,所述第二切刀對應該第一與第二刀刃設有第三與第四刀刃,所述所述第三刀刃突出於該第四刀刃設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中切刀對應第一與第二刀刃設有第五與第六刀刃,該第五刀刃突出於該第六刀刃設置,所述中切刀對應第三與第四刀刃設有第七與第八刀刃,該第七刀刃突出於該第八刀刃設置,所述第一與第五刀刃及第三與第七刀刃用於切斷芯線,第二與第六刀刃及第四與第八刀刃用於切斷芯線的絕緣層。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與第二切刀分別連接有第三與第四氣缸,該第三與第四氣缸驅動該第一與第二切刀相對靠近或遠離移動,所述中切刀連接有第五氣缸,該第五氣缸驅動該中切刀靠近或遠離該第一與第二切刀移動。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塊連接有第六氣缸,該第六氣缸驅動該滑塊相對於第一與第二夾塊靠近或遠離移動。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六氣缸電性連接有時間繼電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纜芯線剝皮裝置,包括機架、安裝於機架上的第一與第二夾塊、設於第一與第二夾塊之間的分線針、安裝於機架上且可相對與機架移動的滑塊、安裝於該滑塊且可相對移動的第一與第二切刀及設於該第一與第二切刀之間的中切刀。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通過線架、滑塊、切刀及時間繼電器等裝置,實現電纜芯線剝皮的自動化,同時給數條芯線進行剝皮,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本實用新型電纜芯線剝皮裝置能有效保護芯線中的銅線不會在剝皮過程成受到損傷,保證了電纜的質量,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H02G1/12GK202797781SQ20122035526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0日
發明者趙林強 申請人:東莞市新鴻興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