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6:06:41 2
專利名稱: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如今將廢舊的輪胎等橡膠製品回收再生利用,將廢舊橡膠提煉 出需要的物質,不僅能夠節約資源,同時保護了環境,首先,將廢舊橡膠進行再生物質提取的時候要用到再生橡膠乾燥器,將廢舊的橡膠物料進行乾燥提取再利用,目前使用的再生橡膠乾燥器由於存在上料的速度不能控制不能勻速的將物料送到乾燥筒,常常出現進料不均勻堵住進料口的現象,這樣導致物料乾燥不夠充分,廢物利用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將物料勻速勻量進入再生橡膠乾燥筒裡,使物料乾燥充分,利用率得到提高的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包括圓形的乾燥筒,乾燥筒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口,還包括兩個圓環狀的固定環和上料盤,兩個固定環分別平行固定設置在進料口的乾燥筒的內壁上,所述上料盤上沿圓周固定設有上料鬥,所述上料盤的兩側分別設有圓環狀的凹槽,兩側的凹槽分別一一對應活動卡套在平行設置的固定環內。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沿每個所述固定環的外圓徑向設有多個加強筋,每個所述加強筋的一端和固定環連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乾燥筒的內壁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上料鬥設置成一面開口的料鬥狀或帶弧度的板狀,在與進料口相鄰的上料盤的一側設置有圓環狀的鐵板,所述鐵板和上料盤固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的工作原理是將物料送到進料口到旋轉的乾燥筒內乾燥時,物料要經過上料機構進入乾燥筒,在乾燥筒旋轉的過程中上料盤也跟著旋轉,上料鬥上的物料在旋轉的過程中掉入乾燥筒內進行乾燥。鐵板的設置是為了避免物料從進料口中出來,使物料勻速運量的進入乾燥筒內乾燥。本實用新型使物料乾燥得更充分,能夠勻量勻速的進入乾燥筒,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料盤的立體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固定環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乾燥筒、2_上料鬥、3-固定環、4_上料盤、5_鐵板、6_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2、3、4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包括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包括圓形的乾燥筒1,兩個圓環狀的固定環3和上料盤4,乾燥筒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口,,兩個固定環分別平行固定設置在進料口的乾燥筒的內壁上,所述上料盤4上沿圓周固定設有上料鬥2,所述上料盤4的兩側分別設有圓環狀的凹槽,兩側的凹槽分別一一對應活動卡套在平行設置的固定環內。其中沿每個所述固定環3的外圓徑向設有多個加強筋6,每個所述加強筋6的一端和固定環3連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乾燥筒I的內壁上。所述上料鬥2設置成帶弧度的板狀,在與進料口相鄰的上料盤4的一側設置有圓環狀的鐵板5,所述鐵板5和上料盤4固定。本實施例的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將物料勻速勻量的進入再生橡膠乾燥筒內乾燥,使物料乾燥充分。權利要求1.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包括圓形的乾燥筒(1),乾燥筒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口,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兩個圓環狀的固定環(3)和上料盤(4),兩個固定環分別平行固定設置在進料口的乾燥筒的內壁上,所述上料盤(4)上沿圓周固定設有上料鬥(2),所述上料盤(4)的兩側分別設有圓環狀的凹槽,兩側的凹槽分別一一對應活動卡套在平行設置的固定環(3)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沿每個所述固定環(3)的外圓徑向設有多個加強筋(6),每個所述加強筋(6)的一端和固定環(3)連接,另一端焊接在所述乾燥筒(I)的內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料鬥(2)設置成一面開口的料鬥狀或帶弧度的板狀,在與進料口相鄰的上料盤(4)的一側設置有圓環狀的鐵板(5),所述鐵板(5)和上料盤(4)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再生橡膠乾燥器的上料機構,包括圓形的乾燥筒,乾燥筒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口,還包括兩個圓環狀的固定環和上料盤,兩個固定環分別平行固定設置在進料口的乾燥筒的內壁上,所述上料盤上沿圓周固定設有上料鬥,所述上料盤的兩側分別設有圓環狀的凹槽,兩側的凹槽分別一一對應活動卡套在平行設置的固定環內。沿每個所述固定環的外圓徑向設有多個加強筋。所述上料鬥設置成一面開口的料鬥狀或帶弧度的板狀,在與進料口相鄰的上料盤的一側設置有圓環狀的鐵板,所述鐵板和上料盤固定。本實用新型使物料乾燥得更充分,能夠勻量勻速的進入乾燥筒,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
文檔編號F26B25/00GK202485392SQ20122001442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
發明者袁炳榮, 邵菊榮 申請人:安徽圖強生化容器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