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4:49:31 1
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布了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包括方形的底座,在底座的上面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邊框,在所述邊條上設有凹槽,在凹槽的最深處槽底上安裝有彈簧,在底座上設置有月牙槽,兩個弧形板的底部轉動設置在月牙槽內,弧形板的兩端端部與彈簧連接。弧形板的中部設置在月牙槽的中心處,即形成一個以月牙槽的中心為支撐點,弧形板為槓桿的槓桿結構,且由兩個側邊框、底座、以及兩個弧形板構成U形夾持狀的盛放結構,在U形夾持狀盛放結構中部安裝風機,振動時弧形板會發生左右擺動的趨勢,彈簧被壓縮,依次將振動產生的不良效果消除,同時使得弧形板以及風機整體保持平衡,保證地面風源的穩定運行,形成可以在地面推動的風源。
【專利說明】—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輔助工具,具體是指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加,汽車排放的汙染物是一致公認的城市大氣主要汙染公害之一,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檢測並控制汽車排氣汙染物的濃度,已成為汽車檢測中重要的檢測項目。汽車排氣的汙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e)、氮氧化合物(NOx)、硫化物(主要是S02)、碳煙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質。在相同工況下,汽油機排放的CO、HC和NOx排放量比柴油機大,目前的排放法規對汽油機主要限制CO,HC和NOx的排放量。柴油機對大氣的汙染較汽油機輕得多,主要是產生碳煙汙染,因此排放法規主要限制柴油機排氣的煙度。
[0003]目前的檢測通常是在檢測車間進行了,採用管道式集中送風的形式,其存在一定的缺陷:管道的鋪設相當繁瑣,成本也較高;出風的風速、方向難以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保證在測試時風機形成穩定的地面風源,解決風向、風速難以控制的問題,達到測試可調的目的。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0006]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包括方形的底座,在底座的上面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邊框,側邊框為由兩個邊條與底座圍合而成的三角形,在所述邊條上設有凹槽,且凹槽的槽深沿三角形頂部至底座方向遞減,在凹槽的最深處槽底上安裝有彈簧,兩個側邊框的之間安裝有兩個弧形板,在底座上設置有月牙槽,兩個弧形板的底部轉動設置在月牙槽內,弧形板的兩端端部與彈簧連接。採用條形鋼材連接而形成整體的底座,底座作為承載風機的主體,具有較強的承載能力,在底座上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邊框,側邊框由兩個曲形邊條與底座上部圍合而成三角形結構,其具有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保證風機在轉動時的穩定工作;側邊框垂直焊接在底座上,在兩個側邊框之間安裝有兩個弧形板,弧形板的兩端分別與凹槽內的彈簧連接,弧形板的中部設置在月牙槽的中心處,即形成一個以月牙槽的中心為支撐點,弧形板為槓桿的槓桿結構,且由兩個側邊框、底座、以及兩個弧形板構成U形夾持狀的盛放結構,在U形夾持狀盛放結構中部安裝風機,當風機的扇葉轉動時,風機在支架上會產生機械振動,傳統的風機支架各結構部件之間均採用焊接,在風機的長時間振動作用下,其焊接部分會出現脫焊導致直接出現損壞,在風機出現機械振動時,弧形板會發生左右擺動的趨勢,且弧形板的兩端將凹槽底部的彈簧壓縮,依次將振動產生的不良效果消除,彈簧受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影響,給弧形板一個反向的彈力,進而使得弧形板以及風機整體保持平衡,並且由於兩個弧形板的高度可以不同,採用不同高度的弧形板可以調節風機的傾角,形成不同的吹風角度,更加逼真地模擬出汽車運行過程中的風速,形成可以在地面推動的風源,同時,風機可以調節其功率,改變風速。
[0007]在底座的底部安裝有多個滑輪。進一步講,支架整體採用鋼材焊接,安裝的滑輪在方便支架的快速移動的同時,還可以更加容易地改變風機的行進路線和運動方向,可以更加靈活地模擬出行駛中的車輛,便於測試排風性能。
[0008]連杆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弧形板端部連接,連杆的側邊與凹槽的槽壁接觸。進一步講,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兩個側邊框上均安裝有連杆,且連杆的一側邊與凹槽的槽壁接觸,用於限定風機在U形夾持狀盛放結構中的極限位置,防止弧形板的過度擺動造成彈簧與弧形板之間的連接斷開,保證安全使用,延長支架的使用壽命。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0010]I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弧形板的中部設置在月牙槽的中心處,即形成一個以月牙槽的中心為支撐點,弧形板為槓桿的槓桿結構,且由兩個側邊框、底座、以及兩個弧形板構成U形夾持狀的盛放結構,在U形夾持狀盛放結構中部安裝風機,在風機出現機械振動時,弧形板會發生左右擺動的趨勢,彈簧被壓縮,依次將振動產生的不良效果消除,彈簧受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影響,給弧形板一個反向的彈力,進而使得弧形板以及風機整體保持平衡,保證地面風源的穩定運行,更加逼真地模擬出汽車運行過程中的風速,形成可以在地面推動的風源;
[0011]2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安裝的可以容易地改變風機的行進路線和運動方向,可以更加靈活地模擬出行駛中的車輛,便於測試排風性能;
[0012]3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在兩個側邊框上均安裝有連杆,在兩個側邊框上均安裝有連杆,且連杆的一側邊與凹槽的槽壁接觸,用於限定風機在U形夾持狀盛放結構中的極限位置,防止弧形板的過度擺動造成彈簧與弧形板之間的連接斷開,保證安全使用,延長支架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底座的截面圖;
[0015]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
[0016]1-弧形板,2-連杆,3-彈簧,4-凹槽,5-側邊框,6-底座、7_滑輪,8-月牙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0018]實施例1
[0019]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包括方形的底座6,在底座6的上面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邊框5,側邊框5為由兩個邊條與底座6圍合而成的三角形,在所述邊條上設有凹槽4,且凹槽4的槽深沿三角形頂部至底座6方向遞減,在凹槽4的最深處槽底上安裝有彈簧3,兩個側邊框5的之間安裝有兩個弧形板I,在底座6上設置有月牙槽8,兩個弧形板I的底部轉動設置在月牙槽8內,弧形板I的兩端端部與彈簧3連接。採用條形鋼材連接而形成整體的底座6,底座6作為承載風機的主體,具有較強的承載能力,在底座6上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邊框5,側邊框5由兩個曲形邊條與底座6上部圍合而成三角形結構,其具有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保證風機在轉動時的穩定工作;側邊框5垂直焊接在底座6上,在兩個側邊框5之間安裝有兩個弧形板1,弧形板I的兩端分別與凹槽4內的彈簧3連接,弧形板I的中部設置在月牙槽8的中心處,即形成一個以月牙槽8的中心為支撐點,弧形板I為槓桿的槓桿結構,且由兩個側邊框5、底座6、以及兩個弧形板I構成U形夾持狀的盛放結構,在U形夾持狀盛放結構中部安裝風機,當風機的扇葉轉動時,風機在支架上會產生機械振動,傳統的風機支架各結構部件之間均採用焊接,在風機的長時間振動作用下,其焊接部分會出現脫焊導致直接出現損壞,在風機出現機械振動時,弧形板I會發生左右擺動的趨勢,且弧形板I的兩端將凹槽4底部的彈簧3壓縮,依次將振動產生的不良效果消除,彈簧3受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影響,給弧形板I 一個反向的彈力,進而使得弧形板I以及風機整體保持平衡,並且由於兩個弧形板I的高度可以不同,採用不同高度的弧形板I可以調節風機的傾角,形成不同的吹風角度,更加逼真地模擬出汽車運行過程中的風速,形成可以在地面推動的風源,同時,風機可以調節其功率,改變風速。
[0020]實施例2
[0021]如圖1所示,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在底座6的底部安裝有多個滑輪7。進一步講,支架整體採用鋼材焊接,安裝的滑輪7在方便支架的快速移動的同時,還可以更加容易地改變風機的行進路線和運動方向,可以更加靈活地模擬出行駛中的車輛,便於測試排風性能。
[0022]連杆2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弧形板I端部連接,連杆2的側邊與凹槽4的槽壁接觸。進一步講,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兩個側邊框5上均安裝有連杆2,且連杆2的一側邊與凹槽4的槽壁接觸,用於限定風機在U形夾持狀盛放結構中的極限位置,防止弧形板I的過度擺動造成彈簧3與弧形板I之間的連接斷開,保證安全使用,延長支架的使用壽命O
[002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上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包括方形的底座(6),其特徵在於:在底座(6)的上面安裝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側邊框(5),側邊框(5)為由兩個邊條與底座(6)圍合而成的三角形,在所述邊條上設有凹槽(4),且凹槽(4)的槽深沿三角形頂部至底座(6)方向遞減,在凹槽(4)的最深處槽底上安裝有彈簧(3),兩個側邊框(5)的之間安裝有兩個弧形板(1),在底座(6)上設置有月牙槽(8),兩個弧形板(I)的底部轉動設置在月牙槽(8)內,弧形板(I)的兩端端部與彈簧(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其特徵在於:在底座(6)的底部安裝有多個滑輪(7)。
3.根據權利要求Γ2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用於汽車排風測試的風機減震支架,其特徵在於:連杆(2)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弧形板(I)端部連接,連杆(2)的側邊與凹槽(4)的槽壁接觸。
【文檔編號】F16M3/00GK203927252SQ201420384343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4日
【發明者】賀方林, 張先強, 楊清明 申請人:成都萬順達模具零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