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告訴皇帝例假來了的辦法 如何避免尷尬?
2023-12-01 15:48:26 1
皇帝是古代封建君主專制社會最大的大佬,自然也享受最好的生活。尋常人家三妻四妾,皇帝則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
後宮三千嬪妃,皇帝想臨幸誰就臨幸誰。不止嬪妃,後宮中的宮女等,其實都算是皇帝的女人。皇帝若是看中了誰,就沒有她拒絕的份。
不過雖然看皇帝心情,但是古代還是有制度的。早些年妃嬪排班輪流服侍皇帝,但若是皇帝格外喜歡某位妃嬪,也就不需遵守。若是皇帝沒有其他要求,自然按照禮制行事。
不過若是皇帝正好想要寵幸的嬪妃或是看中的宮女來了例假,這就尷尬了。古代會用什麼樣的方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唐代有一詩《宮詞》,就曾描述過這種情況。「御池水色春來好,處處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入月便是指女子每月來的例假,而密奏君王,則是後宮女人處理此事的方式。
密奏君主,委婉的告訴皇帝,今天身子不方便。而古代密奏的方式很多,每個朝代都有所不同。
司馬遷《史記》有記:「天子諸侯群妾,以次進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說,以丹注面目為識,令女史見之。」
在漢代的時候,天子諸侯的妃妾依次伺候,但若是排到時正好來月事,就直接跳過。而如何告訴別人來了月事,也不直接開口說,而是在臉上塗上紅色,讓女官看見。女官見了,自然會取消她的侍寢。就算皇帝突然來了興致,看了臉上的標記,也知道怎麼回事兒。
《唐書》記載:唐朝妃子入宮之後,會發放一金一銀的指環。若是來了月事,就將金環帶上。若是懷孕了,就將銀環戴在右手。
這種方法在明朝也很多見,明《三餘贅筆》記:「生子月辰以金環退之;不御者以銀環進之,著於左手,既御者著於右手。」
五代十國時期,因為諸國並立,大大小小國家無數,國家並沒有一統。所以每個國家有自己的規矩,妃嬪們來了月事,有的會在腰上繫上紅腰帶,有的會在宮門口掛一個燈籠,還有的在手筆上繫上紅繩等。五花八門,但都堅持以這種隱晦的方法,避免與皇帝發生尷尬的事情。
到了明清時期,這事兒就更簡單了,有專門管理此事的機構。就比如說清朝的敬事房,不僅負責讓皇帝挑選妃子,還負責將妃子送到皇帝寢宮。
皇帝與妃子那日歡樂,歡樂幾何,都有記載,稱為《彤史》。在清裝劇中,經常看見皇帝歇息前,敬事房的太監會拿著綠頭牌來給皇帝挑選。這些綠頭牌,寫著各位妃嬪的名字,皇帝挑中了誰就讓誰侍寢。
而這綠頭牌,就是妃嬪密奏皇帝的一種方式。不說妃嬪自己,管這的太監平日裡都有記錄,到了日子就會將綠頭牌給撤了。若是有經期不準,提前來的,妃子遣人給敬事房太監說一聲就行。
皇帝沒見著妃子的綠頭牌,自然也就不會選她侍寢,也就不存在尷尬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