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塔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22:37:16
專利名稱:種植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多層種植的裝置,具體說是一種植塔。
背景技術:
我國是土地資源匱乏的國家,人均耕地很少,而現在為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又佔用大量土地,使土地供求矛盾日益激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種植塔,它可以多層種植,使土地利用集約化,緩解土地的供求矛盾。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種植塔由多層構成,其下為地基,在塔的底部有水井,在塔的上部有水塔,每層結構相同,每層之間有隔板,塔的中心為提升井,提升井中裝電梯,井外為圓形井壁,井壁上均布有柱子,在井壁外為通道,通道中有與地下水相連的上水管,過道外有圓形砼牆,該牆外為人行道,該道外為種植區,該種植區內外均有透明玻璃,外玻璃層均布有柱子,柱子的位置及數量與井壁上的柱子對應,外層玻璃部分可以開窗,其內有種植箱,種植箱安裝在環塔軌道上,種植區內有與上述上水管相連的供水管,種植區有溫度調節裝置,在種植區的外層玻璃外有護欄。
上述的種植塔為16層。
上述種植塔的每層的高度為3米。
上述種植區外的玻璃為雙層的。
種植區有隔,隔成多個種植室。
本發明的優點在於1、本塔中的種植區是多層保護地栽培,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2、栽培的植物採光好,因其外層都是玻璃,陽光可以直射,內有環塔軌道,可以載著種植箱轉動,一天中可根據陽光的強弱及植物的需要調節任意一個種植箱的位置。3、種植區有溫度調節裝置及水源,分隔成的多個種植室可以根據需要種植多種植物,並可多季種植,如觀賞花木、蔬菜、經濟作物等。4、本種植塔是保護地栽培,其中種植的植物可以抵禦風、雹、旱、澇等多種自然災害,還可避免病蟲害的傳播侵害。5、提升井中裝電梯上料方便。6、本塔可以在廢舊礦山、廢棄的磚廠、河灘地等不好的地塊建造,不但充分的利用土地,在洪水來臨時,兩個塔之間加沙袋可以抗洪。7、地基深及玻璃結構抗震性強。
圖1是本發明種植塔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縱向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由圖1、圖2可以看到,本種植塔由多層構成,其下為地基,在塔的底部有水井,在塔的上部有水塔,每層結構相同,每層之間有隔板14,每層的高度為3米。塔的中心為提升井10,提升井中裝電梯,井外為圓形井壁11,井壁上均布有8根柱子8,在井壁外為通道7,通道中有與地下水相連的上水管,過道外有圓形砼牆6,該牆外為人行道12,該道外為種植區9,該種植區內外均有透明玻璃5、2,外玻璃之間均布有8根柱子4,柱子的位置井壁上的柱子對應,外層玻璃2為雙層的,部分可以開窗,以便調節溫度、溼度,其內有種植箱13,種植箱安裝在環塔軌道1上,種植區內有與上述上水管相連的供水管,種植區有溫度調節裝置,在種植區的外層玻璃外有護欄3;種植區有隔,隔成多個種植室。15是每層的樓梯。
權利要求
1.一種種植塔,其特徵在於它由多層構成,其下為地基,在塔的底部有水井,在塔的上部有水塔,每層結構相同,每層之間有隔板(14),塔的中心為提升井(10),提升井中裝電梯,井外為圓形井壁(11),井壁上均布有柱子(8),在井壁外為通道(7),通道中有與地下水相連的上水管,過道外有圓形砼牆(6),該牆外為人行道(12),該道外為種植區(9),該種植區內外均有透明玻璃(2)、(5),外玻璃層均布有柱子(4),柱子的位置及數量與井壁上的柱子對應,外層玻璃部分可以開窗,其內有種植箱(13),種植箱安裝在環塔軌道(1)上,種植區內有與上述上水管相連的供水管,種植區有溫度調節裝置,在種植區的外層玻璃外有護欄(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塔,其特徵在於其層數為16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塔,其特徵在於它的每層的高度為3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塔,其特徵在於它的種植區外的玻璃(2)為雙層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塔,其特徵在於它的種植區有隔,隔成多個種植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種植塔,它由多層構成,其下為地基,在塔的底部有水井,在塔的上部有水塔,每層結構相同,每層之間有隔板,塔的中心為提升井,井中裝電梯,井外為圓形井壁,井壁上均布有柱子,在井壁外為通道,通道中有與地下水相連的上水管,過道外有圓形砼牆,該牆外為人行道,該道外為種植區,該種植區內外均有透明玻璃,外玻璃層均布有柱子,外層玻璃部分可以開窗,其內有種植箱,種植箱安裝在環塔軌道上,種植區內有與上述上水管相連的供水管,種植區有溫度調節裝置,在種植區的外層玻璃外有護欄。本塔充分利用土地,採光好,保護地栽培,可種植多季,植物免受風、雹、旱、澇等多種自然災害,還可避免病蟲害的傳播侵害。
文檔編號A01G9/14GK1806502SQ20061000564
公開日2006年7月2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4日
發明者宋秀民 申請人:宋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