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掘墓人曹振鏞簡介 他是怎麼死的?
2023-12-01 16:32:41 2
曹振鏞,晚清重臣,是乾隆朝戶部尚書曹文埴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後,字儷生,號懌嘉,安徽歙縣人。曹振鏞是名門之後,勤奮好學,公元1781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六年中進士,後被選庶吉士,任翰林院編修,不久之後便升至侍讀學士。
曹振鏞在乾隆朝還比較低調,他真正開始崛起是在嘉慶和道光兩朝,嘉慶和道光兩位帝王對其寵信極高,特別是道光帝時期,曹振鏞可謂是平步青雲,受盡皇帝信任。嘉慶初年,曹振鏞升少詹事,授通政使,歷任內閣學士,工部、吏部侍郎。嘉慶十一年的時候,升至工部尚書,隨後奉上命編撰《高宗實錄》。為皇帝著書,那絕對是一個大功績。一般而言,類似這種為皇帝編撰著書的,一旦書成,必定升官。果不其然,等《高宗實錄》一完成,曹振鏞便被加太子少保,調任戶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嘉慶十八年九月調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隨又升體仁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嘉慶二十五年九月任軍機大臣。成了軍機大臣,進了軍機處,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務委員,每日做的都是幫皇帝處理政務的工作。
嘉慶帝去世,道光帝繼位,曹振鏞更是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期。道光初年,晉武英殿大學士,軍機本臣兼上書房總師傅,又以平喀什噶爾功績晉太子太師,旋晉太傅,並賜畫像入紫光閣,列次功臣之首。道光朝,曹振鏞受到的信任,滿朝無人能及。當時許多人,在面對皇帝的時候,多數都會來曹振鏞此處指點迷津。
後世對於曹振鏞此人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議。有些人說,曹振鏞是清朝重臣,為官五十多年,清朝其他官員無人能及,其為官之道值得稱道。但也有人說,曹振鏞是個誤國之人,正是因為他做了道光朝的「宰相」,才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曹振鏞實際上是清朝的掘墓人。
曹振鏞得到這樣的評價,一是因為他是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老臣,為官時間極久。二是因為他的為官之道,在於「多磕頭,少說話」。簡單來說,就是以皇帝的思想為自己的思想,一切跟著皇帝的腳步走,說話一定要精簡,要對上位者胃口。
曹振鏞的為官之道,是他為官五十多年,經過宦海沉浮總結出來的。照理來說,與別人本無關係。但是偏偏他身居高位,一生做到「宰相」,但卻沒有履行相應的職責。在他當「宰相」的時期,整個清朝國家的官僚系統都是崩壞的。據說當時一些大臣,都會前往拜訪曹振鏞,請求其指點一二。而對於自己的後生,以及前來請教的人,曹振鏞無一不是讓別人少說話。特別是當御史臺的官員前來時,還祝福別人,沒事不要老上摺子,彈劾這個,彈劾那個。御史官員,本來是諫臣,職責就是四處挑人毛病。如今讓別人閉上嘴巴,皇帝和官員都看不到錯處,國家如何不走歪。所以這才是曹振鏞被稱為掘墓人的原因。
除了這點,曹振鏞還是有些成就的,比如主持了四次會試,是《會典》、兩朝《實錄》、《河工方略明鑑》、《皇朝文穎》、《全唐文》的總裁官。承書諭旨及衙門奏章、翰苑進呈之文無不反覆閱視,一字一句,反覆斟酌,一點一畫的錯誤,必予改正。甚至在嘉慶帝離開京都時,代為管理朝政三個月。
八十歲的時候,曹振鏞遞折請辭,這才算結束了自己五十二年的為官生涯。道光十五年,因病去世,道光帝親臨弔喪,下詔褒恤,稱其「親政之始,先進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問學淵博,獻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絲綸」,賜諡文正,入祀賢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