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插秧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03:48:46 2
專利名稱:自動插秧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水稻的自動插秧機。
背景技術:
現有插秧機結構複雜,造價高,體積大,在丘陵山區適應性差, 在性能上,現有插秧機只適用於帶土秧苗,而且所插秧苗傾斜度過大,
影響了秧苗長勢,產量一般會少5%左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 單,造價低、體積小、適用於水稻洗根秧苗,所插秧苗長勢好、產量 高的自動插秧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自動插秧機包括 機座和安裝在機座上的傳動機構以及由該傳動機構拔動的秧箱,在該 秧箱的前下方設置了由傳動機構傳動的分送秧機構和抓插秧機構,所 述分送秧機構包括彈性支架和驅動該彈性支架的驅動器,在該彈性支 架上安裝了拔秧器和分秧器,所述驅動器通過其軸端的鏈輪和鏈條與 傳動機構上的鏈輪連動,所述抓插秧機構包括具有中部轉軸的秧夾, 在該秧夾的端部設置了開合該秧夾的驅動輪,該驅動輪通過其軸端的 鏈輪和鏈條與傳動機構上的鏈輪連動。所述傳動機構可以與動力裝置連接,在所述機座的下面可以安裝行走輪。 所述驅動器為具有轉軸的扇形偏心輪。
所述分秧器包括成對間隔設置的定量片,其上端具有齒。 所述驅動輪的周邊不等厚。所述驅動輪可以是周邊不等厚的其他 形狀。
所述傳動機構的轉軸為彎曲形。
所述秧夾成對設置,其夾秧端彎曲,另一端處於兩個驅動輪之間。 在所述秧箱的後面設置了齒條和與傳動機構連動的拔齒機構。 所述傳動機構的轉軸為彎曲形。
本實用新型在秧箱的前下方設置了由傳動機構傳動的分送秧機 構和抓插秧機構,所述分送秧機構通過其驅動器軸端的鏈輪和鏈條與 傳動機構連動,所述抓插秧機構通過其開合秧夾的驅動輪的軸端鏈輪 和鏈條與傳動機構連動,在傳動機構作用下,通過鏈、鏈輪、扇形偏 心輪、周邊不等厚的驅動輪等的協調動作,完成分秧、拔送秧、抓秧 和插秧動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造價低(只相當於現有 插秧機的30%)、適應性強、特別適宜丘陵山區小塊田和水稻洗根秧 苗,實用結果表明,插秧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所插秧苗豎直,長 勢好,產量提高5%以上。
該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l.秧箱,2.傳動機構,3.鏈輪,4.鏈輪,5.機座,6. 鏈條,7.彈性支架,8.鏈輪,9.驅動器,IO.鏈條,ll.鏈輪,12.驅動輪,13.秧夾,14.拔秧器,15.分秧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該自動插秧機包括機座5和安裝在機座5上的傳動機 構2,以及由該傳動機構2拔動的秧箱1,其特徵是,在該秧箱1的 前下方設置了由傳動機構2傳動的分送秧機構和抓插秧機構,所述分 送秧機構包括彈性支架7和驅動該彈性支架7的驅動器9,在該彈性 支架7上安裝了拔秧器14和分秧器15,所述驅動器9通過其軸端的 鏈輪8和鏈條6與傳動機構2上的鏈輪4連動,所述抓插秧機構包括 具有中部轉軸的秧夾13,在該秧夾13的端部設置了開合該秧夾13 的驅動輪12,該驅動輪12通過其軸端的鏈輪11和鏈條10與傳動機 構2上的鏈輪3連動,所述驅動器9為具有轉軸的扇形偏心輪,所述 分秧器15包括成對間隔設置的定量片,其上端具有齒,所述驅動輪 12的周邊不等厚,所述秧夾13成對設置,其夾秧端彎曲,另一端處 於兩個驅動輪12之間,在所述秧箱1的後面設置了齒條和與傳動機 構2連動的拔齒機構,傳動機構2的轉軸為彎曲形。
傳動機構2可以人力轉動或通過動力裝置帶動,所述拔秧器14 和分秧器15以及秧夾13可以按需設置多組(該附圖只畫出一組)。
權利要求1. 一種自動插秧機,包括機座[5]和安裝在機座[5]上的傳動機構[2],以及由該傳動機構[2]拔動的秧箱[1],其特徵是,在該秧箱[1]的前下方設置了由傳動機構[2]傳動的分送秧機構和抓插秧機構,所述分送秧機構包括彈性支架[7]和驅動該彈性支架[7]的驅動器[9],在該彈性支架[7]上安裝了拔秧器[14]和分秧器[15],所述驅動器[9]通過其軸端的鏈輪[8]和鏈條[6]與傳動機構[2]上的鏈輪[4]連動,所述抓插秧機構包括具有中部轉軸的秧夾[13],在該秧夾[13]的端部設置了開合該秧夾[13]的驅動輪[12],該驅動輪[12]通過其軸端的鏈輪[11]和鏈條[10]與傳動機構[2]上的鏈輪[3]連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插秧機,其特徵是,所述驅動器[9] 為具有轉軸的扇形偏心輪。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插秧機,其特徵是,所述分秧器[15] 包括成對間隔設置的定量片,其上端具有齒。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插秧機,其特徵是,所述驅動輪[12] 的周邊不等厚。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插秧機,其特徵是,所述秧夾[13] 成對設置,其夾秧端彎曲,另一端處於兩個驅動輪[12]之間。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插秧機,其特徵是,在所述秧箱[l] 的後面設置了齒條和與傳動機構[2]連動的拔齒機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插秧機,其特徵是,所述傳動機構[2] 的轉軸為彎曲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插秧機。為了克服現有自動插秧機結構複雜、造價高、體積大、適應性差等不足,本實用新型在秧箱的前下方設置了由傳動機構傳動的分送秧機構和抓插秧機構,所述分送秧機構通過其驅動器軸端的鏈輪和鏈條與傳動機構連動,所述抓插秧機構通過其開合秧夾的驅動輪的軸端鏈輪和鏈條與傳動機構連動。本實用新型用於水稻洗根秧苗的自動插栽,結構簡單、體積小、造價低、適應性強、特別適宜丘陵山區小塊田和洗根秧苗,使用證明,插秧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所插秧苗豎直,長勢好,產量提高5%以上。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1226668SQ200820053570
公開日2009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25日
發明者黃德坤 申請人:黃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