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式中耕機機械除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02:17:31 2
專利名稱:複式中耕機機械除草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機械類中耕除草機具上使用的除草機 構。
背景技術:
在我國廣大地區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是目前農機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其意義 深遠。目前,我國主要的雜草控制方法是就是化學或機械化學方法來滅草,少數地區仍採 用人工除草。人工除草勞動強度大、耗時費力、作業效率低,化學或機械化學除草所用化學 除草劑的殘留毒性,給作物和土壤造成一定的化學汙染、環境汙染,這與農業可持續性發展 宗旨相違背。近年來,隨著綠色農業和綠色食品的發展,機械類除草機具的研究重新開展起 來,且生產需求日趨增加。但是,由於其結構設計上的缺陷,機械類除草機具普遍存在滅草 率較低、傷苗率較高、結構較複雜等一些技術性問題,推廣應用受到制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結合農業生產需求,設計 提供一種新結構的複式中耕機機械除草裝置,達到提高除草率、降低傷苗率、簡化機具結構 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本設計是,在吊杆組合下側部上鉸接配裝變速箱總成,固定板安 裝在變速箱總成上,調節總成的上、下兩端分別與吊杆組合和固定板鉸連接,在變速箱總成 的動力輸出軸後端部上固連安裝轉動軸,在轉動軸後部表面上設有螺旋線配置的溝槽,彈 性除草齒依次固配安裝在轉動軸的螺旋線溝槽內,驅動鏈輪安裝在變速箱總成的動力輸入 軸上,至此構成複式中耕機機械除草裝置。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合理,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作業效 率高,除草率高,達到82%以上,傷苗率低,為3-4%,均高於國家標準要求,適合大豆、玉 米、白瓜、飯豆、馬鈴薯、向日葵等多種作物的中耕除草使用,用途廣泛,且可配裝在各種類 型機械式中耕除草機上在大小壟、楔子壟、偏坡地、塔頭地、棘杆田等惡劣條件下進行正常 作業,適應能力強。
圖1是複式中耕機機械除草裝置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向視圖;圖3是吊杆組合結構示意圖。圖中件號說明1、吊杆組合、2、調節總成、3、變速箱總成、4、彈性除草齒、5、轉動軸、6、固定板、7、 驅動鏈輪、8、高度調節孔、9、緊固件組、10、上吊杆、11、下吊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一種複式中耕機機械 除草裝置,在吊杆組合1下側部上鉸接配裝變速箱總成3,固定板6安裝在變速箱總成3上, 調節總成2的上、下兩端分別與吊杆組合1和固定板6鉸連接,在變速箱總成3的動力輸出 軸後端部上固連安裝轉動軸5,在轉動軸5後部表面上設有螺旋線配置的溝槽,彈性除草齒 4依次固配安裝在轉動軸5的螺旋線溝槽內,驅動鏈輪7安裝在變速箱總成3的動力輸入軸 上。吊杆組合1由上吊杆10和下吊杆11構成,其中下吊杆11套裝或插裝在上吊杆10上, 在上吊杆10上設有高度調節孔8,通過緊固件組9插入高度調節孔8內將下吊杆11與上吊 杆10固裝成一體。作業使用時,利用吊杆組合1將本裝置整體配裝在複式中耕機的機架上,鏈條將 地輪動力傳遞至驅動鏈輪7上,經變速箱總成3的動力輸入軸和動力輸出軸驅動帶有彈性 除草齒4的轉動軸5旋轉,螺旋線排列的彈性除草齒4完成中耕除草作業。通過調整調節 總成2的長短,實現調整彈性除草齒4入土深度,滿足作業要求。吊杆組合1上的高度調節 孔8用於調整本除草裝置與地面之間垂直高度距離,擴大機具作業適應能力。
權利要求一種複式中耕機機械除草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吊杆組合(1)下側部上鉸接配裝變速箱總成(3),固定板(6)安裝在變速箱總成(3)上,調節總成(2)的上、下兩端分別與吊杆組合(1)和固定板(6)鉸連接,在變速箱總成(3)的動力輸出軸後端部上固連安裝轉動軸(5),在轉動軸(5)後部表面上設有螺旋線配置的溝槽,彈性除草齒(4)依次固配安裝在轉動軸(5)的螺旋線溝槽內,驅動鏈輪(7)安裝在變速箱總成(3)的動力輸入軸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式中耕機機械除草裝置,其特徵在於吊杆組合(1)由上吊 杆(10)和下吊杆(11)構成,其中下吊杆(11)套裝或插裝在上吊杆(10)上,在上吊杆(10) 上設有高度調節孔(8),通過緊固件組(9)插入高度調節孔(8)內將下吊杆(11)與上吊杆 (10)固裝成一體。
專利摘要複式中耕機機械除草裝置屬於農業機械;在吊杆組合下側部上鉸接配裝變速箱總成,固定板安裝在變速箱總成上,調節總成的兩端分別與吊杆組合和固定板鉸連接,在變速箱總成的動力輸出軸後端部上固連轉動軸,在轉動軸後部表面上設有螺旋線配置的溝槽,彈性除草齒依次固配在螺旋線溝槽內,驅動鏈輪安裝在變速箱總成的動力輸入軸上;本裝置設計新穎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除草率高,傷苗率低,適用範圍廣,適應能力強。
文檔編號A01B39/18GK201616989SQ201020044769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14日
發明者張偉, 張禮山, 李玉清, 楊忠國, 梁遠, 車剛, 馬永財 申請人: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