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2023-12-07 03:53:46

本發明涉及深基坑支護結構及方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城市建設正遇到越來越多的深基坑工程,而隨著建設用地的日益緊張,越來越多的深基坑需要在城市建築密集區內施工,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相鄰深基坑支護的問題。這些基坑大多臨近已有建築、地下隧道、地下市政管線設施等,這些深基坑的施工必然會對周圍已有建築物和地下市政管線設施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就需要一種相鄰深基坑支護結構,使其錨固可靠,能夠保證相鄰深基坑間邊坡的安全和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旨在錨固可靠,同時保證相鄰深基坑間邊坡的安全和穩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包括巖土體、支護樁、橫梁、錨孔、預應力錨索、錨頭以及樁間擋土板,其中,所述巖土體的兩側分別設有一一對應的支護樁;所述橫梁將同一側支護樁的頂部連接在一起;所述錨孔為水平孔並貫穿相對應的支護樁和巖土體;所述預應力錨索放置於錨孔中;所述錨頭將預應力錨索錨固在支護樁上;兩相鄰所述支護樁之間設有樁間擋土板。
優選地,所述支護樁、橫梁以及樁間擋土板均為鋼筋混凝土。
優選地,所述樁間擋土板上還設有洩水孔。
優選地,所述預應力錨索由多束鋼絞線製成,所述預應力錨索外設有塑料套管,所述錨頭與錨孔之間有混凝土錨墩。
優選地,所述錨頭外設有混凝土將所述錨頭和所述預應力錨索封閉。
優選地,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還包括設於基坑底部的排水溝以及設於邊坡頂部的截水溝。
本發明進一步提出一種基於上述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施工圖進行支護樁位置放線,施工支護樁;
2)施工橫梁,將同側的所述支護樁的頂部連接在一起;
3)施工截水溝;
4)開挖左側支護樁左側的巖土體和右側支護樁右側的巖土體;
5)在支護樁和巖土體上鑽出錨孔,錨孔為水平孔;
6)將預應力錨索放置於所述錨孔中;
7)在錨孔的兩側安裝錨頭,將預應力錨索穿過錨頭;
8)在兩側同時對預應力錨索進行張拉,同一水平高度的預應力錨索的張拉順序是從中間向兩側張拉;
9)預應力錨索張拉完成後,切除多餘的鋼絞線,用混凝土將錨頭封閉;
10)完成兩側開挖高度之內的樁間擋土板施工,並在樁間擋土板上預留洩水孔;
11)重複步驟4)至10),直至施工完成;
12)在基坑底部設置排水溝。
優選地,採用鑽孔機在支護樁和巖土體上鑽出錨孔,鑽孔過程中採用全站儀測量鑽機鑽杆的外露偏差並採用電子導向儀來實時測量鑽頭偏差,以控制錨孔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孔距誤差不大於20mm、偏斜度不大於5%。
優選地,剛完成混凝土澆築的支護樁與相鄰樁孔的安全成孔距離不應小於4倍樁徑,間隔時間不應小於36小時。
優選地,當支護樁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後,再進行開挖左側支護樁左側的巖土體和右側支護樁右側的巖土體的步驟;當所有支護樁的混凝土強度均大於20Mpa且達到設計強度的85%後,再進行對所述預應力錨索進行張拉的步驟。
本發明提出的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通過在兩側對應支護樁成對穿錨索孔,將錨索錨固在支護樁上,形成對拉錨固體系,預應力錨索無自由端盒錨固端,支護體系通過對預應力錨索兩端分別進行預應力張拉,並錨固於樁體,與支護樁形成一個整體,限制巖土體位移,其錨固可靠,能夠保證相鄰深基坑邊坡的安全和穩定。另外,通過橫梁將一側支護樁的頂部連接,同時相鄰支護樁之間設有樁間擋土板,從而提高了本支護結構的結構強度。本發明的結構合理、操作簡單、易於推廣,具有較強的經濟性和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優選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優選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的錨孔偏差測量示意圖。
圖中,1-巖土體、2-支護樁、3-橫梁、4-截水溝、5-錨孔、6-預應力錨索、7-錨頭、8-樁間擋土板、9-洩水孔、10-排水溝。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提出一種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
參照圖1和圖2,本優選實施例中,一種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包括巖土體1、支護樁2、橫梁3、錨孔5、預應力錨索6、錨頭7以及樁間擋土板8,其中,巖土體1的兩側分別設有一一對應的支護樁2;橫梁3將同一側支護樁2的頂部連接在一起;錨孔5為水平孔並貫穿相對應的支護樁2和巖土體1;預應力錨索6放置於錨孔5中;錨頭7將預應力錨索6錨固在支護樁2上;兩相鄰支護樁2之間設有樁間擋土板8。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支護樁2、橫梁3以及樁間擋土板8均為鋼筋混凝土。支護樁2的截面為圓形,橫梁3的截面為矩形。兩側對應的支護樁2的連線與巖土體1垂直,支護樁2伸入巖土體1的底部。樁間擋土板8上還設有洩水孔9。樁間擋土板8的兩端將兩相鄰支護樁2連接。本實施例中,洩水孔9呈梅花形布置,洩水孔9的水平間距與支護樁2水平間距相同,洩水孔9的豎向間距為2.0m。
本實施例中,預應力錨索6由多束鋼絞線製成,預應力錨索6外設有塑料套管,錨頭7與錨孔5之間有混凝土錨墩。錨頭7外設有混凝土將錨頭7和預應力錨索6封閉。
進一步地,本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還包括設於基坑底部的排水溝10以及設於邊坡頂部的截水溝4。
本發明提出的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通過在兩側對應支護樁2成對穿錨索孔,將錨索錨固在支護樁2上,形成對拉錨固體系,預應力錨索6無自由端盒錨固端,支護體系通過對預應力錨索6兩端分別進行預應力張拉,並錨固於樁體,與支護樁2形成一個整體,限制巖土體1位移,其錨固可靠,能夠保證相鄰深基坑邊坡的安全和穩定。另外,通過橫梁3將一側支護樁2的頂部連接,同時相鄰支護樁2之間設有樁間擋土板8,從而提高了本支護結構的結構強度。本發明的結構合理、操作簡單、易於推廣,具有較強的經濟性和實用性。
本發明進一步提出一種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
本優選實施例中,一種基於上述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施工圖進行支護樁位置放線,施工支護樁2;
支護樁2的開挖採用旋挖鑽機成孔,支護樁2的成孔採用間隔成孔的施工順序,剛完成混凝土澆築的支護樁2與相鄰樁孔的安全成孔距離不應小於4倍樁徑,間隔時間不應小於36小時,支護樁2伸入巖土體1部的深度要達到施工圖的要求;
2)施工橫梁3,將同側的支護樁2的頂部連接在一起;
3)施工截水溝4(本實施例中,截水溝4與支護樁2的距離為1.0m);
4)開挖左側支護樁2左側的巖土體1和右側支護樁2右側的巖土體1;
當支護樁2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後,再進行開挖左側支護樁2左側的巖土體1和右側支護樁2右側的巖土體1的步驟,在開挖巖土體1需保證每次開挖高度不得大於預應力錨索6的豎向間距;
5)在支護樁2和巖土體1上鑽出錨孔5,錨孔5為水平孔;
具體採用鑽孔機在支護樁2和巖土體1上鑽出錨孔5,參照圖3,鑽孔過程中採用全站儀測量鑽機鑽杆的外露偏差並採用電子導向儀來實時測量鑽頭偏差,以控制錨孔5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孔距誤差不大於20mm、偏斜度不大於5%;
6)將預應力錨索6放置於錨孔5中(錨索放入角度應與錨孔55的角度保持一致);
7)在錨孔5的兩側安裝錨頭7,將預應力錨索6穿過錨頭7;
8)在兩側同時對預應力錨索6進行張拉,同一水平高度的預應力錨索6的張拉順序是從中間向兩側張拉;
當所有支護樁2的混凝土強度均大於20Mpa且達到設計強度的85%後,再進行對預應力錨索6進行張拉的步驟;
9)預應力錨索6張拉完成後,切除多餘的鋼絞線,用混凝土將錨頭7封閉;
10)完成兩側開挖高度之內的樁間擋土板8施工,並在樁間擋土板8上預留洩水孔9;
本實施例中,控制洩水孔9外傾5%;
11)重複步驟4)至10),直至施工完成;
12)在基坑底部設置排水溝10(排水溝10距支護樁2的距離為0.5m)。
本發明提出的相鄰深基坑的對拉錨索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保證了巖土體1和支護樁2的安全穩定,同時施工方法簡單、安全可靠。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