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泉州海絲文化徵文
2023-12-04 17:40:56 2
泉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唐五代環城種植刺桐樹,亦別稱「刺桐城」。小編整理了弘揚泉州海絲文化徵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弘揚泉州海絲文化徵文【篇一】
泉州憑海而立、因海而興,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起點城市之一,擁有保存完好、品種多樣的「海絲」文化遺存。早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前,泉州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構建以「海絲文化」為重點的「泉州文化」。自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後,泉州快速響應,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泉州成功舉辦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首屆「中國阿拉伯城市論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等,以及5月1日登陸紐約時代廣場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中國泉州》的城市形象宣傳片,向世界打開了泉州「海絲」的窗口。此外,泉州還作為中國唯一代表城市,應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中國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動,成功向海外推介泉州海絲形象。
海外僑親助推「先行區」建設
多年來,在泉州向海內外推廣「海絲文化」這一歷程中,湧現出一大批貢獻巨大、成就傑出的鄉賢碩彥,成為推動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將轉化為積極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紐帶和橋梁。「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文化節點』,文化上的共同性和認同感,使得閩南文化在沿線各國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播。這不僅得益於泉州得天獨厚的歷史和地域條件,還包括了泉州各界人士和旅外僑親的共同努力。」黎明大學外語外貿與旅遊學院副教授、中美文化交流訪問學者王強表示。
日前,由泉州市圖書館主辦、刺桐會協辦的《閩南的符號——在歐美宣傳泉州海絲文化》在圖書館四樓報告廳舉行,主講人王強通過一本本介紹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書,講述泉州的過去、現在與將來,並和大家分享自己宣傳「海絲」的故事。
不遺餘力推廣「海絲」文化
據了解,1996年9月,泉州舉辦了第一屆商貿洽談會,當時蒙特利公園市商會理事格治·安尼生受邀訪問泉州,由年輕人王強擔任翻譯。正是在那次泉州商貿洽談會上,王強與訪問團的安尼生先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結識了華裔企業家徐嘉定、徐杜經梅夫婦及南加州的華僑。隨後,在海外華僑的支持下,王強作為訪問學者,一直在海外致力於推廣泉州的海絲文化。「在與華僑華人交流過程中,我發現移民海外多年的華僑更加珍惜傳統文化,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一種不屈不撓的內在精神,而他們對於我在海外推廣泉州海絲文化的做法非常認同,並且給予了很多幫助和支持。」王強說。
20xx年,負責絲綢之路項目的專家Shabahang博士在參觀《中國一日重返泉州》展覽後與王強聯繫,希望王強回國前在教科文總部跟他再次見面,並協助他核實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介紹材料中的歷史史實。但他從巴黎回來後的三個月,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內部網際網路升級無法與他取得聯繫。在王強即將放棄時,微博上有個遠在北京叫「海星蟲」的網友,每天堅持更新微博關心故鄉泉州,讓王強看到一種精神,最終王強與Shabahang博士聯繫並促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在海上絲綢之路極其重要地位的新聞稿在官網的發布,以及絲綢之路項目平臺上泉州網頁的設立。
將閩南文化帶入美國展覽
20xx年,王強作為中國社區文化顧問,受邀參與了全球最大的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舉辦的「帶我去體驗中國展」前期籌備工作。用什麼樣的符號能代表泉州、代表閩南、代表海上絲綢之路航海時代的中國呢?為此,王強把出門在外的閩南人的共同鄉愁與閩南人祖籍地的文化都搬進了博物館,讓旅居海外的遊子們為之動容。這次展覽獲得了巨大成功,轟動了歐美國家,美國學生也從中理解了閩南文化的價值。
承天寺王姓家庭成為「帶我去中國展」中國家庭代表
在王強的策劃下,泉州成為「帶我去體驗中國」展的代表城市,展館設計以泉州為原型布展。這項展覽時間長達三年半,擔任展覽顧問的王強,返國後仍將繼續為該館提供展出活動的協助。一直以來,王強都很感謝幫他一起推廣泉州「海絲文化」的海外華人,王強認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推手是那些心系桑梓的海外華人華僑。
近年來,泉州的「海絲文化」在海外的宣傳產生了巨大影響。20xx年7月,美國博物館將再次邀請泉州代表家庭赴美推廣閩南文化。王強表示:希望借泉州晚報、東南早報等多家本地媒體呼籲泉州民間藝術家能一起赴美推廣閩南文化,在美國孩子心中植入中國夢和泉州情。
弘揚泉州海絲文化徵文【篇二】
泉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唐五代環城種植刺桐樹,亦別稱「刺桐城」。在長達400多公裡的海岸線上,三灣十八港點如眾星拱月組成了泉州港,是宋元時期中國海外交通貿易重要港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
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世界多元文化在中國的匯集之地。於唐時,它是世界四大通商口岸城市之一;於宋時,它是東方第一大港。而這些,足以說明泉州作為海絲之路起點的意義和優勢,以及泉州作為海絲之路起點的貢獻。正因如此,泉州成了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而在中華燈謎文化發展的歷史上,泉州同樣也貢獻不小。對古代燈謎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王安石與好友呂惠卿對謎的故事。王安石所作的「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與呂惠卿所作的「東海有一魚,無頭又無尾。更除脊梁骨,便是這個謎」,雙雙成為膾炙人口、傳誦至今的宋代燈謎佳作。而後者更是見之著錄的最早一條由泉州人創作的燈謎。
由於呂惠卿生前積極推動熙寧變法,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此屢遭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詆毀和攻擊。呂惠卿死後,《宋史》將其列入「奸臣列傳」,大肆歪曲、貶低其所作所為。後世連其著作都遭毀沒,導致今人不僅對呂惠卿知之不多,連不少公開出版的謎書都將他的姓氏弄錯,甚至將其名誤作「王吉甫」(呂惠卿字吉甫,正確的名稱應為呂吉甫)。
有感於此,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並進行實地查訪,試圖向讀者介紹這位歷史上最早、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泉州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