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餾水器電熱管清洗刷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5:21:51 1

本發明涉及實驗器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蒸餾水器電熱管清洗刷。
背景技術:
蒸餾水器是用電加熱自來水製取純水的儀器,在各類實驗室普遍使用。蒸餾水器主要由冷凝器、蒸發鍋、電熱管三部分組成。主體材料均採用不鏽鋼薄板與不鏽鋼無縫管制成。電加熱部分採用浸入式電熱管,本部分是在蒸發鍋內底部,將電熱管浸入到水中加熱,使水沸騰從而得到蒸汽。由於自來水中含有較多鈣(ca)鎂(mg)鹽類等礦物質,在沸騰的水裡分解,會變成難溶解的碳酸鈣(caco3)和氫氧化鎂(mg(oh)2)也沉澱下來,有時也會生成mgco3,也就是水垢。故而使用一段時間後,蒸發鍋內和電熱管表面都會堆積大量水垢,且此水垢質地較硬,不易清理。尤其是電熱管表面,因其特殊的形狀,水垢的清理尤其困難。而如若水垢清理不完全,可能會導致電熱管散熱不均,影響使用效果,降低使用壽命,甚至有安全隱患。
目前,針對蒸餾水器內部水垢的清理大都採用長時間弱酸溶液浸泡,分解、軟化部分水垢以後,再加以清洗。可是,即便如此,由於電熱管的水垢清洗仍由於其特殊結構而難以清洗完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蒸餾水器電熱管清洗刷,它能實現全方位、無死角、且高效地清理電熱管上水垢。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蒸餾水器電熱管清洗刷,包括刷體,刷體為弧形結構,在刷體的正面設有帶連接杆的刷球,刷球通過其連接杆均勻間隔的安裝在刷體上,在刷球的連接杆末端連接有傘狀傳動齒,在刷體正面還有是有與刷球的連接杆位置對應、但交錯分布的滾輪,滾輪有1/4-1/3裸露在刷體外部,滾輪中軸的一端或兩端均通過傘狀齒輪與對應的傘狀傳動齒連接,傘狀傳動齒、滾輪及傘狀齒輪的中軸均固定在刷體內;在刷體的背面設有背刷。
在刷球的連接杆的間隔位置之間設有固定在刷體正面的內層刷,內層刷的長度小於刷球的連接杆長度。
在刷體的頂部設有頂刷。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採用了在刷體上設置特殊的刷球及滾輪,通過滾輪可帶動求刷轉動,從而使刷球對加熱管進行多方位的全面清潔,這樣的二結構既能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的清理,又能保證清理的效率,極大的降低了清理工作的勞動強度,減少了清理時間。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背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刷球與滾輪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滾輪與傘狀齒輪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例:蒸餾水器電熱管清洗刷,包括刷體1,刷體1為弧形結構,在刷體1的正面設有帶連接杆的刷球2,刷球2通過其連接杆均勻間隔的安裝在刷體1上,在刷球2的連接杆末端連接有傘狀傳動齒3,在刷體1正面還有是有與刷球2的連接杆位置對應、但交錯分布的滾輪4,滾輪4有1/4-1/3裸露在刷體1外部,滾輪4中軸的兩端均通過傘狀齒輪5與對應的傘狀傳動齒3連接,傘狀傳動齒3、滾輪4及傘狀齒輪5的中軸均固定在刷體1內;在刷體1的背面設有背刷6;在刷球2的連接杆的間隔位置之間設有固定在刷體1正面的內層刷8,內層刷8的長度小於刷球2的連接杆長度;在刷體1的頂部設有頂刷7。
本實施例中,由1個滾輪4帶動兩個相鄰的刷球2的連接杆的傘狀傳動齒3,不能由2個滾輪4帶動同一個刷球2的連接杆的傘狀傳動齒3。刷體1內需要留有放置各個部件的空間,齒輪、滾輪等部件需要通過軸、軸承等部件進行固定,這些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手段,此處就不再贅述。
在使用時,將刷體1插入電熱管內圈,正面面對電熱管。將對應刷球2穿過電熱管間空隙,並使滾輪4貼合在電熱管表面,左右來回擦洗時,滾輪4進行滾動,從而帶動傘狀齒輪5,傘狀齒輪5帶動傘狀傳動齒3,從而使刷球2的連接進行轉動,使整個刷球2在左右擦洗的同時也進行旋轉擦洗,從而實現對電熱管上部、下部和外部的同時清洗,而內層刷8則清洗電熱管內部;正面清洗完畢後,將刷體1取出,放置在電熱管外側,用刷體1的背面對著電熱管,利用背面上均勻分布的毛刷補充清洗電熱管外部水垢,保證電熱管的清洗效果;設置在刷體1頂部的頂刷7清洗電熱管附近蒸餾水器底部的水垢,保證全方位、無死角。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蒸餾水器電熱管清洗刷,包括刷體,刷體為弧形結構,在刷體的正面設有帶連接杆的刷球,刷球通過其連接杆均勻間隔的安裝在刷體上,在刷球的連接杆末端連接有傘狀傳動齒,在刷體正面還有是有與刷球的連接杆位置對應、但交錯分布的滾輪,滾輪有1/4‑1/3裸露在刷體外部,滾輪通過傘狀齒輪與對應的傘狀傳動齒連接,傘狀傳動齒、滾輪及傘狀齒輪的中軸均固定在刷體內;在刷體的背面設有背刷。本發明採用了在刷體上設置特殊的刷球及滾輪,通過滾輪可帶動求刷轉動,從而使刷球對加熱管進行多方位的全面清潔,這樣的二結構既能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的清理,又能保證清理的效率,極大的降低了清理工作的勞動強度,減少了清理時間。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技術研發人員:劉韻琦;陳前林;張紀芳;王永友;鄭越源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貴州大學
技術研發日:2017.07.26
技術公布日: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