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臣于謙是誰?他的生平簡介
2023-12-06 15:01:41 2
一提起「于謙」二字,大多數人都想到的是德雲社那個相聲大師于謙,郭德綱的搭檔。但是小編今天要講的則是一位古人,是明代的名臣于謙,深受百姓的愛戴。
于謙從小的偶像就是文天祥,魯迅先生為了提醒自己早起,就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于謙就把文天祥的畫像掛在座位旁,天天年年都看著,激勵自己長大後成為一個如文天祥般的好官,為民愛戴。
七歲的時候,于謙碰見了一個和尚。按照慣用的套路,和尚必定會說于謙將來是個貴人。沒錯,那和尚就說于謙是將來能拯救國家的宰相。
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不管于謙信不信,反正小編是信了。
于謙二十三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入仕,宣德元年被任命為御史。這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漢王朱高煦起兵謀反,明宣宗朱瞻基親徵,打算去會一會他謀反的叔叔。
皇帝都親徵了,朱高煦自然是敗了,向侄子投降。好歹是自己的親叔叔,朱瞻基不好直接殺了,但是心有不平,自己又不能破口大罵,就把于謙派出去開罵朱高煦,過過乾癮。
于謙一出場,沒有辜負御史這個身份。雖然字字不帶髒,但是罵得朱高煦抬不起頭,趴在地上直發抖,在于謙口中,自己就是個窮兇至極的惡人,幹了無數傷天害理的事情,怎麼有臉還活著。
明宣宗看著一本正經、一臉嚴肅,心底卻是樂開了花,不停地給于謙豎起大拇指,就該這麼罵。于謙就因為這個得了宣宗的青睞,所以直接越級把于謙提拔為兵部右侍郎,緊接著就把于謙派出去巡撫河南、江西。
于謙到任之後,走遍了河南、江西各地,體察民情,了解百姓真實的生活,從而作出有利於他們的舉措。尤為關心自然災害帶給百姓們的傷害,及時上報給朝廷,解決平民的生活問題。
當時主持內閣朝政的是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他們都很賞識于謙,所以一看到于謙上的摺子,總是會積極處理。
作為巡撫,于謙定時會回北京向皇帝匯報他的工作情況。一般的官員回京起碼會帶點禮物給京城的官員們,但是于謙每次回來的時候啥也沒有。
當時有個掌權的太監叫做王振,就喜歡收受賄賂,看百官巴結他的樣子。只有于謙是個例外,什麼都不給王振,王振氣得牙痒痒,就想給于謙一點教訓,誣陷于謙有過,把他關在了牢裡判處死刑。
百姓們一聽于謙要被殺了,都很激憤,聯名上書請求放了于謙。王振迫於壓力,就把于謙給放了,降職為大理寺卿這樣還不行,山西和河南的官吏、百姓都請求于謙繼續回到山西,所以于謙又官復原職了。
正統十四年,發生了「土木之變」,英宗被瓦剌挾持。于謙反對南遷,力主抗戰。升任兵部尚書之後,全權負責京師的安全。
于謙率軍二十二萬,排布在京師九門抵抗瓦剌之軍。也先看著明軍的陣勢,認為這是一場惡戰,屢攻不下,就挾持英宗想要求和。于謙依然不同意議和,防止也先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他是以「社稷為重,君為輕」。
後來也先認清自己確實佔不到什麼便宜,就把英宗給放了。英宗是回來了,于謙卻因此不幸。英宗恢復帝位之後,立即把于謙逮捕入獄,因為于謙當時拒絕也先的求和提議,讓英宗受了不少罪,還因為是于謙把明代宗推上帝位的。
英宗也曉得于謙是有功勞的,當時是情勢所逼,才不得已為之,但是在奸臣石亨、徐有貞的慫恿下,還是判了于謙死刑。行刑的地方是崇文門外,就是于謙當初拼死守衛京師的地方,于謙在這被處決,實在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