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鞋用起毛輪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06:03:36 1
專利名稱:製鞋用起毛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製鞋工具,具體講,是一種製鞋用起毛輪。
背景技術:
在製作皮鞋過程中,在把鞋底與鞋幫腳粘合以前,需要將平滑的鞋底、鞋幫腳表面打毛或拉毛,使其變粗糙,然後刷上膠粘劑再加壓粘合成整鞋。目前,起毛操作是在起毛機上用砂輪、砂布輪、砂帶或鋼絲輪完成的。砂輪作為一種磨削工具,最適宜於磨削金屬材質,當用其對橡膠或皮革類有機、軟體材料進行起毛時,磨削掉的橡膠屑或皮屑極易粘附在砂輪上,堵塞砂粒孔隙,使砂輪失去作用,再者,砂輪上的砂粒磨鈍後不能修復,磨削時產生的砂塵會造成附加環境汙染;砂布輪是將砂布條繃繞在一個木質輪上而成,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製鞋起毛工具,但是,用砂布輪起毛時,砂布上的砂粒極易脫落,砂布極易撕裂,所以使用壽命短,更換頻繁又麻煩,消耗量大;砂帶的缺點同砂布輪;鋼絲輪是將細鋼絲扎製成圓刷輪狀,最大缺點在於,起毛時鋼絲只是將材料表面劃裂,不易形成有利於刷膠粘合、提高粘合牢度的「絨毛」,而且皮屑極易堵塞在各根鋼絲之間,使其失效,所以極少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質起毛工具——起毛輪,以克服上述各種起毛輪的結構缺陷和起毛時的不足。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在鋼板條的邊稜上刻出細溝槽以形成棘齒,再將若干鋼板條沿圓周豎直鑲嵌在一雙圓盤上,並用鋼板條箍將鋼板條箍緊在雙圓盤上形成如鼠籠狀的鋼刺條輪。當鋼刺條輪(即起毛輪)轉動時,其上的棘齒作為起毛切削刃口,與鞋底或鞋幫腳接觸後,即可進行起毛加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起毛時產生的橡膠屑或皮屑自動從各個鋼刺條之間的縫隙掉落,不會粘附、堆積在棘齒間;鋼刺條損壞後可更換且更換方便,棘齒磨鈍後可修磨;起毛時造成的附加環境汙染相對較輕。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鋼刺條箍的構造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鋼刺條的平面形狀圖。
圖中1.鋼刺條,2.雙圓盤,3.鋼刺條箍,4.刺條槽,5.半圓環體,6.銷,7.螺栓及螺母,8.棘齒,9.長條槽,10.過箍槽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先將若干鋼刺條(1)沿圓周豎直鑲嵌在雙圓盤(2)上的刺條槽(4)中,然後用鋼刺條箍(3)將所有鋼刺條與雙圓盤箍緊,形成如鼠籠狀的鋼刺條輪(即起毛輪)。
在圖2中,鋼刺條箍由兩個具有一定彈性的半圓環體(5)組成,兩半圓環體的一端用銷(6)聯接,另一端用螺栓及螺母(7)聯接。
在圖3中,鋼刺條用具有一定厚度的鋼板裁製而成,在其上邊稜上刻制出棘齒(8),下邊的長條槽(9)用於與雙圓盤上的刺條槽定位配合,兩邊的過箍槽(10)用於鑲嵌鋼刺條箍。在刻制棘齒時,將所有鋼刺條分為兩組,以使刻製成的兩組鋼刺條上的棘齒錯開一個齒。
權利要求1.一種製鞋用起毛輪,包括鋼刺條(1)、雙圓盤(2)和鋼刺條箍(3),其特徵是鋼刺條(1)鑲嵌在雙圓盤(2)的刺條槽(4)中,並用鋼刺條箍(3)將鋼刺條(1)與雙圓盤(2)箍緊,形成如鼠籠狀的鋼刺條輪(即起毛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鞋用起毛輪,其特徵是鋼刺條箍(3)由兩個半圓環體(5)組成,兩半圓環體的一端用銷(6)聯接,另一端用螺栓及螺母(7)聯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鞋用起毛輪,其特徵是在鋼刺條(1)上刻制有棘齒(8)、長條槽(9)和過箍槽(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鞋用起毛輪,其特徵是在雙圓盤(2)上沿圓盤的徑向刻制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刺條槽(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起毛工具,具體說,是一種製鞋用起毛輪。這種起毛輪是在鋼刺條(1)的邊稜上刻出細溝槽以形成棘齒,再將鋼刺條(1)鑲嵌在雙圓盤(2)的刺條槽(4)中,並用鋼刺條箍(3)將鋼刺條(1)與雙圓盤(2)箍緊,形成如鼠籠狀的鋼刺條輪(即起毛輪)。當起毛輪轉動時,其上的棘齒與鞋底或鞋幫腳接觸後,即可進行起毛加工。起毛時產生的橡膠或皮屑自動從各個鋼刺條之間的縫隙掉落,不會粘附、堆積在棘齒間;棘齒磨鈍後可修磨,鋼刺條損壞後可更換且更換方便;起毛時造成的附加環境汙染相對較輕。
文檔編號A43D59/00GK2708708SQ2003201011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11日
發明者李思益, 程鳳俠 申請人:陝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