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控式芯紗張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7:17:5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裝置,具體是涉及一種可控式芯紗張力裝置。
背景技術:
包芯紗既具有外包纖維的優異特性,又具有作為骨架紗的芯絲所具有的強伸度、保形性,均勻的條幹和勻整的織物布面效果等優異特性,因此應用廣泛。高品質的包芯紗是將外包纖維均勻、整齊地卷繞與芯絲外,且完全覆蓋芯絲。要達到上述標準,在紡紗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芯紗張力,張力過大,芯紗易拉斷,張力過小,導致加捻效果差,影響產品質量。目前針對如何有效控制芯紗張力這方面的研究不多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控式芯紗張力裝置,不僅能夠嚴格控制及自動調節芯紗張力,並且保證芯紗時刻處於中心,防止芯紗與外包纖維螺旋線狀交纏,提高產品質量,且結構簡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可控式芯紗張力裝置包括機體、連杆、芯紗筒、張力器、張力臂、第一橡膠墊、鐵片、芯紗孔、電磁吸盤、第二橡膠墊、壓力傳感器、導線、控制器、導絲輪、前羅拉、中羅拉、後羅拉、喇叭口、包芯紗筒;其中連杆與機體固定連接,芯紗筒與連杆活動連接,張力器與連杆固定連接,電磁吸盤與張力器中部固定連接,第二橡膠墊與張力器下端固定連接,壓力傳感器與第二橡膠墊內壁固定連接,電磁吸盤、壓力傳感器通過導線分別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與機體上端固定連接,張力臂與張力器活動連接,鐵片與張力臂中部固定連接,張力臂下端與第一橡膠墊固定連接,第一橡膠墊中間設有芯紗孔,導絲輪、前羅拉、中羅拉、後羅拉、包芯紗筒分別與機體活動連接,喇叭口與機體固定連接。
其中,第一橡膠墊與第二橡膠墊均為半球形結構。
其中,控制器內設有變壓器及整流器。
該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為:在控制器中設置所需芯紗張力後,接通控制器電源,電磁吸盤帶有磁性,對鐵片產生吸引力,使得第一橡膠墊與第二橡膠墊之間產生壓力,壓力的大小通過壓力傳感器反饋至控制器,當壓力過大,控制器內的整流器自動調節,使電流降低,磁性下降,壓力調整至目標值,當壓力過小,整流器自動調節,使電流升高,磁性增加,壓力調整至目標值,使得芯紗張力始終保持恆定,芯紗通過芯紗孔進入導絲輪,保證了芯紗始終由同一位置輸入,避免由於芯紗筒旋轉導致芯紗輸入位置不穩定,影響包芯效果,芯紗最終在前羅拉與經過牽伸羅拉的粗紗捻合,形成包芯紗纏繞在包芯紗筒上。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電磁吸盤及壓力傳感器的共同作用,不僅能夠控制芯紗張力,而且芯紗張力能根據工作狀態的變化而自動調節,同時,能夠保證芯紗在輸入過程中時刻處於中心位置,克服了芯紗輸送過程中因芯紗筒的轉動而引起的偏移,提高了產品質量,且該裝置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附圖標記:機體1、連杆2、芯紗筒3、張力器4、張力臂5、第一橡膠墊6、鐵片7、芯紗孔8、電磁吸盤9、第二橡膠墊10、壓力傳感器11、導線12、控制器13、導絲輪14、前羅拉15、中羅拉16、後羅拉17、喇叭口18、包芯紗筒19。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可控式芯紗張力裝置包括機體1、連杆2、芯紗筒3、張力器4、張力臂5、第一橡膠墊6、鐵片7、芯紗孔8、電磁吸盤9、第二橡膠墊10、壓力傳感器11、導線12、控制器13、導絲輪14、前羅拉15、中羅拉16、後羅拉17、喇叭口18、包芯紗筒19;其中連杆2與機體1固定連接,芯紗筒3與連杆2活動連接,張力器4與連杆2固定連接,電磁吸盤9與張力器4中部固定連接,第二橡膠墊10與張力器4下端固定連接,壓力傳感器11與第二橡膠墊10內壁固定連接,電磁吸盤9、壓力傳感器11通過導線12分別與控制器13連接,控制器13與機體1上端固定連接,張力臂5與張力器4活動連接,鐵片7與張力臂5中部固定連接,張力臂5下端與第一橡膠墊6固定連接,第一橡膠墊6中間設有芯紗孔8,導絲輪14、前羅拉15、中羅拉16、後羅拉17、包芯紗筒19分別與機體1活動連接,喇叭口18與機體1固定連接。
實施例2:第一橡膠墊6與第二橡膠墊10均為半球形結構,其餘同實施例1。
實施例3:控制器13內設有變壓器及整流器,其餘同實施例1。
以上內容是結合優選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所做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僅限於這些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簡單的推演及替換,都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