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山三忠馬世奇簡介 馬世奇是怎麼死的?
2023-12-06 14:25:46 2
馬世奇是明朝末年官員,為人清正剛直而有文名,人雖死,留《書經直解》、《忠鏡錄》、《淡寧居文集》、《淡寧居詩集》、《宋元文選》、《明詩選》等著作。
馬世奇是南直隸無錫人氏,字君常,號素修,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祖父馬濂為嘉靖朝進士,曾為桂林知府。父親馬希尹,萬曆年貢生,入太倉儒學。
馬世奇自幼時起就聰慧異常,小小年紀就能與弟弟一起因孝廉聞名於世,有「平原二龍」的美譽。馬世奇讀書刻苦,十八歲的時候成為諸生,三次考試都為第一,因此在當時又有「小三元」的稱號。
天啟四年,馬世奇考中舉人,崇禎四年進士及第,此後入翰林院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的職位。崇禎十一年,崇禎帝派遣詞臣到諸位藩王處頒布聖諭,馬世奇出使山東、湖廣、江西等地王府。作為特使頒布聖旨,拒絕各地王爺賞賜,保持清廉,回京之後遷左諭德。不久之後父親去世,馬世奇丁憂回家守孝。
三年孝期滿後,馬世奇還朝為左庶子。當時各地農民起義軍力量強大,給明王朝帶來極大的威脅。崇禎帝繼位之後,一直都在處理此事,但是各地鎮壓叛軍的消息都不好。情況艱難,崇禎帝召大臣廷對,尋求良計。
馬世奇表示,李自成和張獻忠兩部叛軍,除掉張獻忠簡單,除掉李自成則很困難。百信們畏懼張獻忠,但是卻對李自成親賴,紛紛投靠。倒不是說他們都依附於李自成,而是因為兵事繁多,危害極大,朝廷賦稅又高,百姓生活艱難。如今要收復人心,就要下令各地將領約束手下士兵,不要暴虐人民。百姓不畏懼士兵,自然投靠李自成的人就少了,暴亂也能得到緩解甚至終止。
然而歷史的馬車仍然滾滾向前,未曾多作停留。崇禎十七年,攜破竹之勢而來的李自成圍攻北京,不等各地勤王部隊趕到,北京城已經被李自成攻破。崇禎帝自縊眉山,殉國而亡。消息傳來,馬世奇內心悲痛,留下兩封遺書,也自縊而亡。與他一道自盡的,還有他的兩位妾室。
馬世奇的遺書,一封是寫給自己弟弟的,一封是寫給自己兒子的。
第一封遺書言:「玄升一門四人,全都死亡,我一室三人,也當與其相匹。朝中官員大部分都選擇了削髮為僧,步入空門,但到底違背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道義。但是也不能反駁他們的苦心,念著的還是在南方的皇室遺脈。所謂忠誠不事二主,如今陛下去世,我也當以一死以報之。這個想法,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決定好了。所不能放下心來,就只有母親了。不過我全須全尾而亡,母親應當能夠無憾,而且魂魄存於天地,無所不在。在天上就為日月星辰,在地上就為山川河嶽,總能時時刻刻陪伴在母親身旁。如今江南也應當沒有安生的地方,一想到此就悲憤不已。」
另一封寫給自己兒子的遺書言:「京都失守,對此卻一籌莫展,真是一死也難逃這個責難。不能不在意的是,你的祖母、母親和你的幾個兄弟!然而忠孝兩字,是我們一家的家風,無論怎麼樣,你一定要堅守。」
當初吳鍾巒聽說北京淪陷,就曾經說過「馬君常必能死節」,事實果然如此。順治九年,馬世奇被清廷統治者追贈禮部右侍郎,諡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