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的複方灌注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12-03 06:42:16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的複方灌注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的複方灌注劑及其製備方法,屬獸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奶牛子宮內膜炎是奶牛的常發病之一,不僅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而且是造成奶牛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有時還會激發其它生殖系統疾病而導致終生不孕,奶牛子宮內膜炎總的治則是抗菌消炎,促進炎性產物的排除和恢復子宮機能;現治療該病多以子宮灌注為主,選用的藥物以抗生素為主,製劑方式均為直接灌注液體製劑,經多年醫治經驗,其療效不佳,治癒率甚低,達不到醫療目的。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不足,以近幾年的治療實踐,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複方長效土黴素灌注用粉劑,並提供該製劑的製備方法,它以土黴素為抗菌消炎的主要成份,加以複方中藥提取物起到療養子宮,促孕發情的功能,加入緩釋材料,通過超微粉碎技術,β-環一次性無菌注射器將滅菌生理鹽水注入輸液瓶中,搖勻,形成發泡的混懸液,再用注射器抽出,輸入奶牛子宮內進行治療,其治癒率大大提高,治癒率高達97%以上。
一種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的複方灌注劑配方配比是每100g藥粉的含量是土黴素30~50份、β-環糊精30~5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0.5~4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10份。
每100g藥粉中製備中藥提取物的藥材重量為益母草80-120g、桃仁40-60g、當歸40-120g、川芎20-40g、黃芪40-120g、甘草40-60g。
生產每100g藥粉的工藝流程(1)將中藥材加10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1小時,合併濾液,過濾,濃縮,加入酒精使含醇量達到75%(體積比),過濾,回收乙醇,濾液濃縮成浸膏,噴霧乾燥得浸膏粉。
(2)將中藥浸膏粉和土黴素、β-環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乙烯吡咯烷酮加2~5倍純化水混勻,經膠體磨研成糊狀,置真空乾燥箱中,調溫至40~60℃真空乾燥,分裝至無菌輸液瓶中,壓蓋,包裝,即得。
使用方法使用時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將滅菌生理鹽水注入輸液瓶中,搖勻,形成發泡的混懸液,再用注射器抽出,輸入奶牛子宮內進行治療。
本發明特點是中西結合,以土黴素抗菌消炎,以中藥療養子宮、促孕發情;採用環糊精包合技術,使土黴素等藥物更穩定,起到緩釋作用,減少土黴素的刺激性,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起到緩釋、助懸作用;加入發泡劑,灌注後在子宮內產生泡沫,使藥液於治療部位接觸更充分,無死角;增強了土黴素的保存時間,使含量更穩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採用中西藥相結合,以土黴素抗菌消炎,以中藥療養子宮,促孕發情;採用環糊精包合技術,使土黴素等藥物更穩定,減少土黴素的刺激性,提高藥物利用度;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起到緩釋、助懸作用;藥液於治療部位接觸更加充分,無死角;提高土黴素的保存時間,使含量更穩定。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生產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複方長效土黴素灌注用粉劑每100g藥粉的製劑取益母草100g、桃仁50g、當歸80g、川芎30g、黃芪70g、甘草50g、土黴素40g、β-環糊精40g、十二烷基硫酸鈉4g、聚乙烯吡咯烷酮8g、中藥浸膏粉8g。其製備法方法是將中藥材加10倍量的水煎煮兩次,每次1小時,合併濾液,過濾,濃縮,加入酒精使含醇量達到75%(體積比),過濾,回收乙醇,濾液濃縮成浸膏,噴霧乾燥得浸膏粉;將中藥浸膏粉和土黴素、β-環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乙烯吡咯烷酮加2~5倍純化水混勻,經膠體磨巖成糊狀,置真空乾燥箱中,調溫至40-60℃真空乾燥,分裝至無菌輸液瓶中,包裝,壓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的複方灌注劑及其製備方法,包括中藥和西藥,其特徵是每100g藥粉的製劑量為土黴素30~50份、β-環糊精30~5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0.5~4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10份;每100g藥粉製劑中的中藥為益母草80-120g、桃仁40-60g、當歸40-120g、川芎20-40g、黃芪40-120g、甘草40-60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的複方灌注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將中藥材加10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1小時,合併濾液,過濾,濃縮,加入酒精使含醇量達到75%(體積比),過濾,回收乙醇,濾液濃縮成浸膏,噴霧乾燥得浸膏粉;將中藥浸膏粉和土黴素、β-環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乙烯吡咯烷酮加2~5倍純化水混勻,經膠體磨研成糊狀,置真空乾燥箱中,調溫至40~60℃真空乾燥,分裝至無菌輸液瓶中,包裝,壓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的複方灌注劑及其製備方法,它以土黴素為抗菌消炎的主要成份,其配方配比是每100g藥粉的含量是土黴素30~50份、β-環糊精30~5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0.5~4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10份;每100g藥粉中藥材重量為益母草80-120g、桃仁40-60g、當歸40-120g、川芎20-40g、黃芪40-120g、甘草40-60g;製備方法是將藥材煎煮兩次,合併濾液,過濾濃縮加入酒精使含醇量達到75%(體積比),過濾回收乙醇,濾液濃縮成浸膏,噴霧乾燥得浸膏粉,將浸膏粉和上述土黴素等加純化水混勻,經膠體磨研成糊狀,置真空乾燥箱中乾燥,分裝至無菌輸液瓶中包裝,壓蓋。
文檔編號A61P15/00GK101057898SQ20071007214
公開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4日
發明者史義林, 陳文路, 倪志剛 申請人:史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