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腦靶向肽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2023-12-03 11:50:01 1
一種腦靶向肽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於醫藥【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腦靶向肽,由7個胺基酸組成,序列為FLFRPRN。本發明通過固相合成的方法得到所述多肽,並且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與抗腫瘤藥物偶聯,本發明所述的偶聯物具有通過血腦屏障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腦靶向肽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醫藥【技術領域】,涉及腫瘤相關的藥物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腦靶向多肽,以及該多肽與抗腫瘤藥所形成的偶聯物。
【背景技術】
[0002]腦瘤及腦轉移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在對其治療方面,血腦屏障被認為是阻止化療藥物進入腦組織進而影響療效的主要原因。血腦屏障是機體參與固有免疫的內部屏障之一,由介於血循環與腦實質間的軟腦膜、脈絡叢的腦毛細血管壁和包於壁外的膠質膜所組成,能阻擋病原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質由血循環進入腦組織和腦室。基本上100%的大分子藥物,包括多肽、重組蛋白、單克隆抗體、基於RNA幹擾技術的藥物、基因治療相關藥物等都無法穿越血腦屏障,且大於98%的小分子藥物也無法穿過血腦屏障。目前,放射性治療與化學療法只能延長患者生命4個月,因此本發明致力於研究使現有藥物更好的透過血腦屏障。
[0003]多肽由於其具有極性末端和非極性末端,因此在體內有較高的利用度,由於本身是內源性物質所以毒性小,但是多肽直接作為藥物受到較大的限制,例如其穩定性差,不能口服。近年來,多肽作為藥物輔助功能的應用逐漸成為了新藥研製的熱點之一。細胞穿膜肽是20世紀中期開始認識到的一類具特殊功能的多肽分子,英文學術名稱一般寫為cell2-penetrating-peptides (CPPs)。它們通常由5~30個胺基酸組成,典型的一般由8~16個胺基酸構成,具有生物膜穿透功能,還可攜帶其它分子甚至超分子顆粒進入細胞中。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功能,它們被看作生物活性分子有效的細胞內轉運工具,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0004]近些年來多肽和藥物通過共價方式形成組合物的例子很多,例如:多肽Penetratin和阿黴素共價耦合用於治療乳腺癌;多肽TAT和藥物P53共價耦合用於治療眼癌轉移;多肽YTA4與甲氨蝶呤共價耦合治療乳腺癌。
【發明內容】
[0005]以下是本發明的詳細描述:
[0006](I)本發明所述的穿膜肽
[0007]本發明所述的腦靶向肽,由7個胺基酸組成,胺基酸序列為:
[0008]FLFRPRN
[0009]該多肽本身不具有生理活性,但是具有透過血腦屏障的作用,本發明還涉及該多肽的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0010](2)本發明所述的腦靶向肽的製備方法
[0011]本發明所需多肽是採用固相的方法製備的,固相合成是以固相載體樹脂為載體,從C端即羧基端向N端即氨基端逐漸添加胺基酸的過程。
[0012]本發明中優選樹脂:Fmoc_wang樹脂、2-cl-trt樹脂,樹脂取代度0.24~0.4.[0013]本發明所使用的保護胺基酸為:Fmoc-Phe_0H, Fmoc-1eu (tBu) -OH,Fmoc-Arg (pbf) -OH, Fmoc-Pro-OH, Fmoc-Asn (trt) -OH,反應過程中保護胺基酸 3 ~5 倍過量。
[0014]本發明所使用的脫保護試劑為:哌啶/N,N_ 二甲基甲醯胺,比例為10:90~30:70。
[0015]本發明所使用的偶聯試劑為:①苯並三氮唑-N,N,N』,N』 -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鹽/1-羥基苯並三唑(HOBT),②2-(7-偶氮苯並三氮唑)-N,N, N』,N』 -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1-羥基苯並三唑(HOBT),③N,N』 - 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羥基苯並三唑(HOBT)。
[0016]本發明中,若使用第①或者第②種偶聯試劑,那麼反應中過程中應添加縛酸劑:DIEA/NMP。
[0017]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切割試劑為:TFA/茴香硫醚/水/苯酚/1,2-乙二硫醇,比例為:82.5:5:5:5 ;2.5。
[0018]本發明中所使用MS-1T-TOF確定分子量,使用HPLC純化粗肽
[0019](3)本發明所述多肽與抗腫瘤藥物阿黴素的偶聯方法
[0020]
【權利要求】
1.一種腦靶向肽,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腦靶向肽由7個胺基酸組成,胺基酸序列為:FLFRPRNO
2.一種偶聯物,由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腦靶向肽與抗腫瘤藥物通過化學鍵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偶聯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抗腫瘤藥物選自阿黴素、紫杉醇。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偶聯物,其特徵在於所述化學鍵為醯胺鍵。
5.一種製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腦靶向肽的方法,包括採用Fmoc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
6.如權利要求1所 述的腦靶向肽在製備抗腫瘤藥物中的用途。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4031119SQ201410279992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3日
【發明者】孔維苓, 鄭學敏, 龔珉, 周植星, 於冰, 夏廣萍, 徐為人 申請人:天津藥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