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甲醇回收提純裝置和工藝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5:12:11 2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甲醇回收提純裝置和工藝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甲醇回收提純裝置和工藝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用酯化工藝生產鄰苯二甲酸二甲酯的企業,普遍反應時間長,苯酐的收 率低,工藝落後,能耗大,酯化反應過程中,甲醇的利用率普遍很低,也相應影響產品的質 量。甲醇在反應中既是反應物又是脫水劑,而酯化反應副產物就是水,而水和甲醇又是互 溶,所以含水甲醇脫水效果不好,用其它脫水劑如甲苯、二甲苯等成本高后續處理麻煩,並 且對環境有害,依靠低濃度的帶水的醇在反應過程中循環使用,直接排放對環境有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甲醇回收提純裝置和工藝技術,它組合到酯化工藝 中,可以解決傳統工藝中反應時間長,苯酐的收率低,工藝落後,能耗大,在酯化反應過程中 甲醇的利用率普遍很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它是由蒸發器1、 交換塔2、冷卻器3、原料槽4和接受槽5組成,蒸發器1設置在交換塔2下端,交換塔2與 原料槽4連接,交換塔2、冷卻器3和接受槽5連接。 本發明工作時,將酯化反應的回收醇水用真空抽入高位儲槽內,注意抽料過程中 要關閉向交換塔2內進料閥門,防止倒抽。蒸餾過程中要保持儲槽內物料不能空,要間歇抽 入甲醇廢水。打開蒸氣閥門控制夾套及中心加熱器內蒸氣壓力在0. 2兆帕以下;控制盤管 內蒸氣壓力在0. 2兆帕,開始階段蒸氣壓力控制在0. 1兆帕。觀察溫度上升情況當有回流 出現時,慢慢開啟進料閥門控制流量300-400升/小時左右。塔頂溫度一般在7(TC左右,塔 中95-10(TC左右,塔底85度左右,注意觀察塔頂溫度變化適當控制蒸氣壓力。微開釜底閥 門排放廢水,排放量加上甲醇回收量應該大約等於進料量,並根據溫度及廢水的密度合理 控制排放量,及時測量回收甲醇密度。將接受槽5內的高純度甲醇用泵提升至酯化反應高 位槽中進行滴加,蒸餾完畢關閉進料閥門,關閉蒸汽,關閉釜底排放廢水閥門即可。
本發明多次而且同時運用部分氣化和部分冷凝的方法,使混合液得到較完全分 離,以分別獲得接近純組分的操作。 本發明組合到酯化工藝中,可以解決傳統工藝中反應時間長,苯酐的收率低,工藝 落後,能耗大,在酯化反應過程中甲醇的利用率普遍很低的問題。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l,本具體實施方式
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它是由蒸發器1、交換塔2、冷卻器3、原料槽4和接受槽5組成,蒸發器1設置在交換塔2下端,交換塔2與原料槽4連接,交 換塔2、冷卻器3和接受槽5連接。 本具體實施方式
工作時,將酯化反應的回收醇水用真空抽入高位儲槽內,注意抽 料過程中要關閉向交換塔2內進料閥門,防止倒抽。蒸餾過程中要保持儲槽內物料不能空, 要間歇抽入甲醇廢水。打開蒸氣閥門控制夾套及中心加熱器內蒸氣壓力在0.2兆帕以下; 控制盤管內蒸氣壓力在0. 2兆帕,開始階段蒸氣壓力控制在0. 1兆帕。觀察溫度上升情況當 有回流出現時,慢慢開啟進料閥門控制流量300-400升/小時左右。塔頂溫度一般在70°C 左右,塔中95-10(TC左右,塔底85度左右,注意觀察塔頂溫度變化適當控制蒸氣壓力。微開 釜底閥門排放廢水,排放量加上甲醇回收量應該大約等於進料量,並根據溫度及廢水的密 度合理控制排放量,及時測量回收甲醇密度。將接受槽5內的高純度甲醇用泵提升至酯化 反應高位槽中進行滴加,蒸餾完畢關閉進料閥門,關閉蒸汽,關閉釜底排放廢水閥門即可。
本具體實施方式
多次而且同時運用部分氣化和部分冷凝的方法,使混合液得到較 完全分離,以分別獲得接近純組分的操作。 本具體實施方式
組合到酯化工藝中,可以解決傳統工藝中反應時間長,苯酐的收 率低,工藝落後,能耗大,在酯化反應過程中甲醇的利用率普遍很低的問題。它結構簡單,核 心部分採用多級加熱系統節能,塔內填料獨特設計氣液交換效果好。
權利要求
一種新型甲醇回收提純裝置和工藝技術,其特徵在於它是由蒸發器(1)、交換塔(2)、冷卻器(3)、原料槽(4)和接受槽(5)組成,蒸發器(1)設置在交換塔(2)下端,交換塔(2)與原料槽(4)連接,交換塔(2)、冷卻器(3)和接受槽(5)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新型甲醇回收提純裝置和工藝技術,它涉及一種新型甲醇回收提純裝置和工藝技術。它是由蒸發器(1)、交換塔(2)、冷卻器(3)、原料槽(4)和接受槽(5)組成,蒸發器(1)設置在交換塔(2)下端,交換塔(2)與原料槽(4)連接,交換塔(2)、冷卻器(3)和接受槽(5)連接。它組合到酯化工藝中,可以解決傳統工藝中反應時間長,苯酐的收率低,工藝落後,能耗大,在酯化反應過程中甲醇的利用率普遍很低的問題。
文檔編號C07C31/00GK101759524SQ20091014366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日
發明者寧傑, 郎勇 申請人:山東金海陽藥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