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2:59:51 3
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組份製成:荊芥5-20份,防風5-20份,川連5-20份,陳皮5-20份,蟬衣5-20份,赤芍10-30份,地膚子10-30份,雲苓10-30份,黃岑10-30份,公英10-35份,夏枯草10-30份,連翹5-20份,銀花5-20份,蜈蚣1-5份,牡蠣10-40份,白鮮皮10-40份。本發明的中藥混合物各原料配伍合理,藥理協同,對於治療脂溢性皮炎具有療效明顯、無副作用、治療成本低廉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
[0002]【背景技術】:
脂溢性皮炎又稱脂溢性溼疹,是發生在皮脂腺豐富部位的一種慢性丘疹鱗屑性炎症性皮膚病。脂溢性皮炎的發病可能與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經遞質異常、物理氣候因素、營養缺乏以及藥物等的作用有關。目前對於治療脂溢性皮炎多是採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和抗生素等,存在著副作用大等缺點。
[0003]
【發明內容】
:
本發明就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對於治療脂溢性皮炎具有療效明顯、無副作用、治療成本低廉的中藥混合物。
[0004]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組份製成:荊芥5-20份,防風5-20份,川連5-20份,陳皮5_20份,蟬衣5_20份,赤芍10-30份,地膚子10-30份,雲苓10-30份,黃岑10-30份,公英10-35份,夏枯草10-30份,連翹5_20份,銀花5-20份,蜈蚣1-5份,牡蠣10-40份,白鮮皮10-40份。
[0005]配方優選為:
荊芥10份,防風10份,川連1`0份,陳皮10份,蟬衣10份,赤芍20份,地膚子20份,雲苓20份,黃岑20份,公英15份,夏枯草15份,連翹10份,銀花10份,蜈蚣2份,牡蠣20份,白鮮皮25份。
[0006]製備方法:
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取除蜈蚣與牡蠣之外的其它中藥原料,篩選去渣,洗淨後放去4倍的水中浸泡20分鐘,而後煎煮90分鐘後,倒出藥液,在藥渣中加3倍水再次煎煮60分鐘,倒出藥液後將前後兩次的藥液合併,濾去藥渣後加入牡蠣煎煮20分鐘後,將蜈蚣粉碎至100目細粉後撒入藥液中,再煎煮5-10分鐘後,所得藥液便是本發明口服的藥液,每150毫升無菌灌裝。
[0007]服用說明:
每日服用3次,每次150毫升,治療期間注意休息,控制情緒,解除菸酒,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連續服用I周為一個療程。
[0008]本發明所涉及的各種中藥原料的說明:
荊芥別名:香荊薺、線莽、四稜杆蒿、假蘇。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歸肺、肝經。荊芥為發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痰、祛風、涼血。
[0009]防風別名:銅芸、回雲、回草、百枝、百種。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肺、脾、肝經。為解表、祛風藥,具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解痙、止癢的功效。可以起到鎮痛、抗過敏、解熱等作用。
[0010]川連及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功效。研究表明:本品還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抗炎、抗腹瀉、解熱作用、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此外對血液系統的也有一定作用。
[0011]陳皮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果皮以陳者良,故名。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調中,燥溼,化痰等功效。
[0012]蟬衣及蟬的幼蟲變成成蟲時脫下來的殼。味甘,性寒。歸肺、肝經。具有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的功效。動物實驗表明本品對免疫抑制和抗過敏作用。
[0013]赤芍別名木芍藥、草芍藥。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發熱、身法斑疹,以及血熱妄行等症。本品還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動脈硬化、降血脂和保肝等作用。
[0014]地膚子別名:地葵、地麥、掃帚菜子。味:辛、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溼,祛風止癢等功效。主要用於風疹、溼疹、皮膚瘙癢等症。本品的水浸劑具有抗皮膚真菌的作用,煎劑有利尿作用。
[0015]雲苓及茯苓,《本草經疏》中記載:「茯苓,其味甘平,性則無毒,入手足少陰,手大陽,足太陰、陽明經,陽中之陰也。本品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溼而不傷正氣。本品中所含的茯苓酸、茯苓聚糖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鎮靜、降血糖、抗菌、防止肝細胞壞死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
[0016]黃岑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味苦、性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能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變態反應等作用,且不會產生抗藥性。
[0017]公英及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入肝、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此藥花含葉黃呋喃素、維生素B2,根含多種三帖醇,本草含肌醇,天冬醯胺、苦味質、皂甙、樹脂、菊糖`,此外,尚含果膠、膽鹼等。藥理實驗發現蒲公英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水浸劑有相當強的利膽作用。另外,還有抗肺癌之作用。
[0018]夏枯草又稱鐵色草、大頭花、棒柱頭花、羊腸菜、鑼錘草、六月幹、棒頭柱等,其性寒,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洩肝火、散結消腫、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涼血止血等功效。現代機理研究表明,夏枯草有降血壓、擴張血管、抗炎、降低血管通透性、降肝脂以及抵制癌細胞等作用。
[0019]連翹又稱黃花條、連殼、清翹等。味苦,微寒。歸肺、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等功效。本品對多種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解熱、鎮吐、利尿、抗肝損傷等作用。
[0020]銀花及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等功效。本品對多種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劑有明顯抑制炎症以及解熱作用,還可以提高白細胞的吞噬能力。此外還有抑制多種皮膚真菌以及降血脂等作用。
[0021]蜈蚣味辛,性溫。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等功效。本品的水提液有抑制中樞、抗驚厥、鎮痛等作用,水浸劑對多種皮膚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還有抗炎、抗癌等作用。
[0022]牡蠣又名生蠔,味鹹、澀,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等功效。本品具有抗酸、鎮靜、消炎、抑制抽搐等作用。此外本品種所含牡蠣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促進機體免疫力等作用。[0023]白鮮皮別名八股牛、山牡丹等。味苦,寒。歸脾、胃經。具有清熱燥溼,解毒,祛風等作用。本品的水煎劑對多種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還具有抗炎、解熱、抗癌等作用。
[0024]一般性資料:
發明人提供了 1998年-2008年十年間使用本發明進行過治療的170例患者的病歷,這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2例,年齡最大的65歲,最小的16歲。
[0025]臨床表現:
在頭部,上肢軀幹,腹股溝等處出現皮損,出現暗紅色斑塊狀炎症性丘疹,其上覆蓋鱗狀皮屑,帶有輕度瘙癢等。
[0026]療效評價標準:
痊癒:各體症消失,身體皮膚恢復如初,且半年來無復發。有效:各體症均有明顯好轉。無效:患者連續服藥3-6個療程後,各體症與治療前沒有明顯好轉。
[0027]經過4-8個療程的治療後,170例患者中治癒89例,佔總人數的52.35%,有效70例,佔總人數的41.17%,無效11例佔總人數的6.47%。
[0028]本發明的中藥混合物各原料配伍合理,藥理協同,對於治療脂溢性皮炎具有療效明顯、無副作用、治療成本低廉的優點。
[0029]【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組份製成:荊芥10份,防風10份,川連10份,陳皮10份,蟬衣10份,赤芍20份,地膚子20份,雲苓20份,黃岑20份,公英15份,夏枯草15份,連翹10份,銀花10份,蜈蚣2份,牡蠣20份,白鮮皮25份。
[0030]製備方法:
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取除蜈蚣與牡蠣之外的其它中藥原料,篩選去渣,洗淨後放去4倍的水中浸泡20分鐘,而後煎煮90分鐘後,倒出藥液,在藥渣中加3倍水再次煎煮60分鐘,倒出藥液後將前後兩次的藥液合併,濾去藥渣後加入牡蠣煎煮20分鐘後,將蜈蚣粉碎至100目細粉後撒入藥液中,再煎煮5-10分鐘後,所得藥液便是本發明口服的藥液,每150毫升無菌灌裝。
[0031]實施例2:
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組份製成:荊芥15份,防風15份,川連15份,陳皮10份,蟬衣10份,赤芍15份,地膚子15份,雲苓25份,黃岑10份,公英10份,夏枯草10份,連翹15份,銀花15份,蜈蚣5份,牡蠣30份,白鮮皮30份。
[0032]製備方法:
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取除蜈蚣與牡蠣之外的其它中藥原料,篩選去渣,洗淨後放去4倍的水中浸泡20分鐘,而後煎煮90分鐘後,倒出藥液,在藥渣中加3倍水再次煎煮60分鐘,倒出藥液後將前後兩次的藥液合併,濾去藥渣後加入牡蠣煎煮20分鐘後,將蜈蚣粉碎至100目細粉後撒入藥液中,再煎煮5-10分鐘後,所得藥液便是本發明口服的藥液,每150
毫升無菌灌裝。[0033]實施例3:
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組份製成:荊芥13份,防風15份,川連16份,陳皮17份,蟬衣18份,赤芍25份,地膚子25份,雲苓20份,黃岑10份,公英16份,夏枯草13份,連翹17份,銀花16份,蜈蚣3份,牡蠣33份,白鮮皮28份。
[0034]製備方法:
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取除蜈蚣與牡蠣之外的其它中藥原料,篩選去渣,洗淨後放去4倍的水中浸泡20分鐘,而後煎煮90分鐘後,倒出藥液,在藥渣中加3倍水再次煎煮60分鐘,倒出藥液後將前後兩次的藥液合併,濾去藥渣後加入牡蠣煎煮20分鐘後,將蜈蚣粉碎至100目細粉後撒入藥液中,再煎煮5-10分鐘後,所得藥液便是本發明口服的藥液,每150
毫升無菌灌裝 。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組份製成:荊芥5-20份,防風5-20份,川連5-20份,陳皮5_20份,蟬衣5_20份,赤芍10-30份,地膚子10-30份,雲苓10-30份,黃岑10-30份,公英10-35份,夏枯草10-30份,連翹5_20份,銀花5-20份,蜈蚣1-5份,牡蠣10-40份,白鮮皮10-4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組份製成:荊芥10份,防風10份,川連10份,陳皮10份,蝶衣10份,赤苟20份,地膚子20份,雲苓20份,黃岑20份,公英15份,夏枯草15份,連翹10份,銀花10份,蜈蚣2份,牡蠣20份,白鮮皮25份。
3.一種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藥混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具體步驟: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取除蜈蚣與牡蠣之外的其它中藥原料,篩選去渣,洗淨後放去4倍的水中浸泡20分鐘,而後煎煮90分鐘後,倒出藥液,在藥渣中加3倍水再次煎煮60分鐘,倒出藥液後將前後兩次的藥液合併,濾去藥渣後加入牡蠣煎煮20分鐘後,將蜈蚣粉碎至100目細粉後撒入藥液中,再煎煮5-10分鐘後,所得藥液便是本發明口服的藥液,每150毫升無菌灌裝。·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3845486SQ201410115556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6日
【發明者】陳曉明 申請人:蚌埠火鶴製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