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羅非魚的池塘養殖方法與流程
2023-12-05 07:30:41 2
本發明涉及羅非魚的養殖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雄性羅非魚的池塘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羅非魚屬鱸形目麗魚科,是一種熱帶中小型魚類,約有100多種。該魚原產非洲,後來傳播到中美洲、南美洲和東亞、南亞,現已成為世界性的養殖對象。羅非魚是以植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幼魚階段主要攝食浮遊生物,成魚的食物種類很多,如各種藻類、嫩草、有機碎屑、底棲動物和水生昆蟲等,還能直接吞食人工飼料。由於其食性廣、餌料要求低、生長快、適應能力強、魚病少,也已成為我國淡水養殖的主要品種。
優質雄性羅非魚(奧尼魚)是奧利亞羅非魚(雄)和尼羅羅非魚(雌)雜交的後代,其雄性率穩定地保持在95%左右,生長速度比雙親快20%~30%,起捕率高達60%~70%。但現有技術中缺少其專門的飼養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雄性羅非魚的池塘養殖方法,該方法可提高雄性羅非魚的畝產量。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雄性羅非魚的池塘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放養前準備:準備面積1-10畝,水深1-1.5米的池塘;並經整池清塘與肥塘;
2)魚种放養:當水溫穩定在18-20℃時,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的3點之前投放體表光滑、無損傷、無病態的魚種;每畝放養越冬雄性羅非魚種1000-1500尾,搭配大規格的鰱魚種150-200尾、鱅魚50-100尾、鯽魚50-100尾;
3)飼養管理:雄性羅非魚體重至100克/尾以前,每天投餵3次,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6-8%;當魚生長到100克/尾以後,每天投餵2次,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5-6%;
4)水質調控:在魚苗投放後1周內,保持水位不變,以後每天增加水位5釐米,直至水深達到1.5米,以後每隔15-20天加換新水10-15%,使透明度保持在25-30釐米;每隔20天施放1次生石灰,用量為10-15ppm,使池水ph值保持在7.5-8.5;在魚苗抽放2周後,向池中移植紫背浮萍,覆蓋池水面15-20%。
進一步地,整池清塘時,排乾塘水,曝曬7天以上,向池中均勻潑灑石灰漿,生石灰用量為60-75公斤/畝;肥塘時,在清塘後7天,用50-60目篩絹網過濾加水70-80釐米,每畝施有機肥300-400公斤,隨水色轉濃逐漸加水至1米。
進一步地,步驟3)中每天3次的投餵時間分別是8:30、12:30與17:30,每天2次的投餵時間分別是9:00與14:00。
進一步地,魚種入池時,用0.4%食鹽溶液浸泡魚體10-15分鐘,每隔1個月用1ppm漂白粉或適量生石灰進行全池消毒。
進一步地,每20天用大黃、黃連或者大蒜製成藥餌投喂,預防疾病的發生。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於: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雄性羅非魚的專用飼養方法,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提高產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放養前準備:準備面積1畝,水深1-1.5米的池塘;並經整池清塘與肥塘。
整池清塘時,排乾塘水,曝曬7天以上,向池中均勻潑灑石灰漿,生石灰用量為60公斤/畝;肥塘時,在清塘後7天,用50目篩絹網過濾加水70釐米,每畝施有機肥300公斤,隨水色轉濃逐漸加水至1米。
魚种放養:當水溫穩定在18℃時,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的3點之前投放體表光滑、無損傷、無病態的魚種;每畝放養越冬雄性羅非魚種1000尾,搭配大規格的鰱魚種150尾、鱅魚50尾、鯽魚50尾;魚種入池時,用0.4%食鹽溶液浸泡魚體10分鐘,每隔1個月用1ppm漂白粉或適量生石灰進行全池消毒。
飼養管理:雄性羅非魚體重至100克/尾以前,每天投餵3次,投餵時間分別是8:30、12:30與17:30,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6%;當魚生長到100克/尾以後,每天投餵2次,投餵時間分別是9:00與14:00,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5%。
水質調控:在魚苗投放後1周內,保持水位不變,以後每天增加水位5釐米,直至水深達到1.5米,以後每隔15天加換新水10%,使透明度保持在25釐米;每隔20天施放1次生石灰,用量為10ppm,使池水ph值保持在7.5;在魚苗抽放2周後,向池中移植紫背浮萍,覆蓋池水面15%。
實施例2
放養前準備:準備面積6畝,水深1-1.5米的池塘;並經整池清塘與肥塘。
整池清塘時,排乾塘水,曝曬7天以上,向池中均勻潑灑石灰漿,生石灰用量為70公斤/畝;肥塘時,在清塘後7天,用55目篩絹網過濾加水75釐米,每畝施有機肥350公斤,隨水色轉濃逐漸加水至1米。
魚种放養:當水溫穩定在19℃時,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的3點之前投放體表光滑、無損傷、無病態的魚種;每畝放養越冬雄性羅非魚種1200尾,搭配大規格的鰱魚種170尾、鱅魚80尾、鯽魚80尾;魚種入池時,用0.4%食鹽溶液浸泡魚體13分鐘,每隔1個月用1ppm漂白粉或適量生石灰進行全池消毒。
飼養管理:雄性羅非魚體重至100克/尾以前,每天投餵3次,投餵時間分別是8:30、12:30與17:30,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7%;當魚生長到100克/尾以後,每天投餵2次,投餵時間分別是9:00與14:00,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6%。
水質調控:在魚苗投放後1周內,保持水位不變,以後每天增加水位5釐米,直至水深達到1.5米,以後每隔18天加換新水12%,使透明度保持在28釐米;每隔20天施放1次生石灰,用量為13ppm,使池水ph值保持在8;在魚苗抽放2周後,向池中移植紫背浮萍,覆蓋池水面18%。
實施例3
放養前準備:準備面積10畝,水深1-1.5米的池塘;並經整池清塘與肥塘。
整池清塘時,排乾塘水,曝曬7天以上,向池中均勻潑灑石灰漿,生石灰用量為75公斤/畝;肥塘時,在清塘後7天,用60目篩絹網過濾加水80釐米,每畝施有機肥400公斤,隨水色轉濃逐漸加水至1米。
魚种放養:當水溫穩定在20℃時,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的3點之前投放體表光滑、無損傷、無病態的魚種;每畝放養越冬雄性羅非魚種1500尾,搭配大規格的鰱魚種200尾、鱅魚100尾、鯽魚100尾;魚種入池時,用0.4%食鹽溶液浸泡魚體15分鐘,每隔1個月用1ppm漂白粉或適量生石灰進行全池消毒。
飼養管理:雄性羅非魚體重至100克/尾以前,每天投餵3次,投餵時間分別是8:30、12:30與17:30,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8%;當魚生長到100克/尾以後,每天投餵2次,投餵時間分別是9:00與14:00,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6%。
水質調控:在魚苗投放後1周內,保持水位不變,以後每天增加水位5釐米,直至水深達到1.5米,以後每隔20天加換新水15%,使透明度保持在30釐米;每隔20天施放1次生石灰,用量為15ppm,使池水ph值保持在8.5;在魚苗抽放2周後,向池中移植紫背浮萍,覆蓋池水面20%。
上述實施例中,每20天用大黃、黃連或者大蒜製成藥餌投喂,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上文對本發明進行了足夠詳細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實施例中的描述僅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真實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變都應該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範圍是由所述的權利要求書進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實施例中的上述描述來限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