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盜版軟體致中小企業損失超億元
2023-12-02 22:29:53 1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信息產業革命開始席捲全球,伴隨而來的軟體業也得到長足發展。在軟體業的發展歷程中,對盜版問題的看法一直是是非非,眾說紛紜。甚至出現了「盜版有理」與「盜版可恥」之爭。
從我國軟體業的情況看,近幾年發展迅速。僅2002年,軟體產業銷售額突破1100億元,比上年增長40%。預計今後幾年,我國軟體業仍將保持30%到35%的增長速度。但盜版問題也普遍存在。按照BSA發布的數據,我國2002年的軟體盜版率為94%,2001年為92%。在2001年開展的嚴打盜版行動中,全國銷售盜版盤11億張,僅2001年12月就銷毀盜版盤18萬多張。北京方正集團總公司每年投入200多萬元,200多名博士和碩士開發軟體,而被盜版的軟體損失累計達億元。為此,方正集團成立了專門的打假辦公室,但收效甚微。這表明,盜版問題在我國了極為嚴重。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無論國外、國內,先進地區、落後地區,只要有正版市場就有盜版問題。
近日記者走訪市場時也接到多起盜版用戶投訴事件,據武漢一位深受盜版軟體危害的魯姓用戶透露自己在年初花了400多元購買一款管家婆破解版軟體,剛用不到2個月就出問題了,軟體裡的數據全部丟失,其中很多重要的客戶數據無法找回,初步估計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000多元,用戶非常氣氛的盜版軟體界面展示給記者看:
當客戶點擊確定是,卻提示以下對話框:
隨後記者在漢正街走訪其它商戶時,多數管家婆、速達盜版用戶表示有過類似魯姓用戶的遭遇,後來都高價購買了正版。就以上現象,記者採訪業內相關權威專家,造成國內盜版軟體猖獗的主要原因由以下三點:
第一、是因為市場的需要,而正版軟體又太貴。人們需要用軟體,又買不起正版,所以給盜版軟體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例如,微軟的一款軟體,象WINDOWS,在國外買100到200美圓之間,而到了中國加上關稅,就要1000多人民幣。而國外人均收入在每月幾千美圓,拿出一小部分買正版是比較輕鬆的,而中國人均收入只有幾百人民幣,花千元去買正版就是一筆負擔。
第二,國人的版權意識不夠,很多靠大家自覺自愿遵守的規則,無法順利實施,有待提高素質。尤其很多小企業老闆根本無法識別正版和所謂的破解版軟體,只圖便宜。
第三、是由於我國法律、法規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以及處罰措施不嚴厲造成的。在國外,如果被發現生產、銷售盜版,輕則會被罰得傾家蕩產,重則要被判入獄,盜版利潤不是很高,所以他們不敢或者說不願冒險。而我國,發現盜版也就是沒收,沒有其他更嚴厲措施,是屬於斬草不除根!
2000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18號文件」)。該政策以及國家相關部委陸續出臺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對促進國內軟體產業及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中小企業並未享受到該政策帶來的實惠,業內專家表示打擊盜版不只是政府的事,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學術權威機構等多方力量一起來推動,近幾年很多企業力量也介入打擊盜版的行業,比如微軟、金蝶等企業一直堅持推動企業辦公軟體正版化,近日記者獲悉金蝶友商網已推出一款叫「智慧記」的免費進銷存軟體,深受用戶喜愛,或將帶領國內眾多盜版用戶脫離苦海。
為進一步深化保護智慧財產權工作,加大打擊侵權盜版違法犯罪活動的執法力度,解決當前出版物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保護智慧財產權工作的深入開展,中央宣傳部、公安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決定,自去年11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陝西組織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嚴厲打擊侵權盜版違法犯罪活動區域性整治行動」。 據了解,從3月初開始,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對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政府軟體正版化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