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管道型腹帶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9:02:16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保護管道型腹帶。
背景技術:
腹部手術後,一方面患者需用腹帶保護傷口,另一方面會有引流管將體液定時引出體外,引流管需要穿過腹帶。為避免對傷口的損傷,還需要對腹帶進行有效固定,目前基本用粘帶將引流管粘在病人的皮膚上,但該方法在病人活動時引流管容易脫落,可能對傷口造成二次損傷的風險,同時,其操作也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對引流管進行有效固定進而起到保護引流管的腹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保護管道型腹帶,包括腹帶本體,所述腹帶本體包括中帶、位於中帶兩端的端帶和將兩個端帶與中帶連接的連接帶,任一所述端帶與中帶之間設置有引流管固定裝置,所述引流管固定裝置包括用線繩與端帶和中帶固定的固定盤,所述固定盤上設置有多個引流管固定孔,所述連接帶為在寬度方向上間隔設置的多根彈性帶,相鄰彈性帶之間的間隔空間為引流管通道。
進一步,多個所述引流管固定孔均布在固定盤同一直徑的圓周上。
進一步,任一所述引流管固定孔具有一可從固定盤邊緣導入引流管的導入口。
進一步,所述引流管固定裝置還包括與引流管固定孔一一對應設置對導入口進行封閉或打開操作的限位擋杆,所述限位擋杆鉸接在固定盤的外圓周上。
進一步,所述限位擋杆與固定盤之間還設置有復位彈簧。
進一步,所述端帶和中帶上設置有承力杆,所述線繩與承力杆固定。
進一步,還包括調節帶。
進一步,所述中帶、端帶、連接帶及調節帶通過粘扣可拆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實用新型通過彈性帶之間的間隔空間將引流管從體內引出,並用引流管固定裝置對引流管進行固定,避免病人活動時引流管的脫落。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徵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後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基於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拆開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連接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引流管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2、3、4所示,本實施例的保護管道型腹帶,包括腹帶本體,所述腹帶本體包括中帶1、位於中帶1兩端的端帶2和將兩個端帶與中帶連接的連接帶3,任一所述端帶與中帶之間設置有引流管固定裝置,所述引流管固定裝置包括用線繩4與端帶和中帶固定的固定盤5,所述固定盤上設置有多個引流管固定孔6,所述連接帶為在寬度方向上間隔設置的多根彈性帶,相鄰彈性帶之間的間隔空間為引流管通道7。
本實施例中,多個引流管固定孔均布在固定盤同一直徑的圓周上,可設置更多固定孔和方便從邊緣導入,毎一引流管固定孔在其側邊即靠近固定盤邊緣設置有導入口8,通過導入口可以方便的將引流管從固定盤邊緣導入,使操作簡單快捷。
本實施例還將固定盤邊緣位於引流管固定孔附近的區域設置得厚一些,而將中部遠離引流管固定孔的區域設置得薄一些,如圖3所示,可以用較少的材料實現較強的夾持效果。
本實施例中,引流管固定裝置還包括與引流管固定孔一一對應設置對導入口進行封閉或打開操作的限位擋杆9,限位擋杆鉸接在固定盤的外圓周上,限位擋杆與固定盤之間還設置有復位彈簧10,如圖4所示,通過復位彈簧可以使擋杆一直對導入口內的引流管形成阻擋狀態,進而使引流管固定孔一直處於封閉狀態,可消除患者操作時忘記將限位擋杆置於工作狀態而存在引流管掉出的隱患。
本實施例中,端帶和中帶上設置有承力杆11,線繩與承力杆固定,通過承力杆可防止線繩受力時,對腹帶的牽扯變形,進而影響其使用壽命的問題。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調節帶12,可以調節腹帶的長度,以適應不同腹部尺寸的患者。
本實施例中,中帶、端帶、連接帶及調節帶通過粘扣13可拆卸連接,使用時,可根據需要進行快速拆卸,如圖1為本腹帶拆開狀態時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連接狀態時的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在固定盤上還設置有擋杆固定槽14,如圖3所示,可將擋杆置入其內,避免其冒出固定盤,影響使用或誤操作等。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