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滑環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6:20:56
專利名稱: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滑環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風力發電機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滑環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直驅風力發電機組在風能發電領域的份額不斷擴大,直驅風力發電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直驅風力發電機與雙饋風力發電機的最大區別即無齒輪箱。現有的輪轂內滑環的安裝,在雙饋風力發電機中,是安裝在齒輪箱的尾部,即主軸貫穿至增速箱的中心部位。由於直驅風力發電機組並沒有齒輪箱,滑環的安裝位置成了直驅風機的難題。傳統結構是在輪轂與直驅發電機連接螺栓的部位製作一個支架,將滑環安裝於支架上,但是此做法有其弊端,因為從直驅電機進入到輪轂是需要穿過發電機才能進入到輪轂中,由於輪轂空間有限,進入時滑環支架和滑環會佔用工作人員的工作空間,而且由於支架的高度不能過高,所以滑環在輪轂中的位置也相對靠近輪轂的正中心,這樣會佔用調試人員的過多工作空間,給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滑環的連接結構,它通過改變其內部結構,便於風場工作人員進出輪轂,並有更多的操作空間。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滑環的連接結構,包括置於輪轂內的滑環支架、滑環及連接杆,在所述風輪輪轂內與發電機連接端固定有滑環支架,且所述滑環支架一端和發電機連接,滑環轉動端固定在輪轂頂部內壁上,滑環固定端與發電機同軸,並通過連接杆固定在滑環支架上。所述滑環支架包括第一、第二連接板、安裝筋板和爬梯,所述爬梯為框架式結構, 爬梯一端通過第一連接板與發電機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板及安裝筋板與滑環的連接架連接,爬梯踏板為花紋踏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能夠使輪轂內部留出更多的工作空間,且滑環固定比較牢固。本實用新型帶有滑環支架,能解決工作人員在作業突發意外時的安全問題,如在輪轂突然旋轉時,工作人員可抓住爬梯,因爬梯是與發電機連接的,位置固定,工作人員在其上會隨著輪轂有規律的旋轉,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危險,且本結構簡單,易實現,投入費用不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2為圖1中的滑環支架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左視圖。圖4為圖2的俯視圖。圖中1.發電機,2.第一連接板,3.扶手,4.踏板,5.爬梯,6.第二連接板,7.安裝筋板,8.輪轂,9.連接杆,10.滑環,11.滑環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滑環的連接結構,包括置於輪轂8內的滑環支架11、滑環10及連接杆9,在所述風輪輪轂8內與發電機1連接端固定有滑環支架11,且所述滑環支架11 一端和發電機1連接,滑環10轉動端固定在輪轂8頂部內壁上,滑環10固定端與發電機1同軸,並通過連接杆9固定在滑環支架11上。所述滑環支架包括第一、第二連接板2、6、安裝筋板7和爬梯5,所述爬梯5為框架式結構,爬梯5 —端通過第一連接板2與發電機1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板6及安裝筋板7與滑環10的連接杆9連接,爬梯5的踏板為花紋踏板。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直驅風力發電機在吊裝時,將滑環支架11安裝到直驅發電機1的緊固件上;在裝配時,將滑環10轉動端固定於輪轂8頂端內壁上,滑環10的固定杆9與滑環支架11連接。 滑環10的旋轉端隨著輪轂8轉動,滑環10的固定端與發電機1軸同軸,並通過連接架9固定在滑環支架上。
權利要求1.一種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滑環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置於輪轂內的滑環支架、滑環及連接杆,在所述風輪輪轂內與發電機連接端固定有滑環支架,且所述滑環支架一端和發電機連接,滑環轉動端固定在輪轂頂部內壁上,滑環固定端與發電機同軸,並通過連接杆固定在滑環支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滑環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滑環支架包括第一、第二連接板、安裝筋板和爬梯,所述爬梯為框架式結構,爬梯一端通過第一連接板與發電機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板及安裝筋板與滑環的連接架連接,爬梯踏板為花紋踏板。
專利摘要一種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滑環的連接結構,屬於風力發電機組技術領域。包括置於輪轂內的滑環支架、滑環及連接杆,在所述風輪輪轂內與發電機連接端固定有滑環支架,且所述滑環支架一端和發電機連接,滑環轉動端固定在輪轂頂部內壁上,滑環固定端與發電機同軸,並通過連接杆固定在滑環支架上。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能夠使輪轂內部留出更多的工作空間,且滑環固定比較牢固。本實用新型帶有滑環支架,能解決工作人員在作業突發意外時的安全問題,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危險,且本結構簡單,易實現,投入費用不大。
文檔編號H02K13/00GK202111592SQ20112023306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5日
發明者劉衍選, 王國力, 蔡曉峰, 趙炳勝, 馬強 申請人:瀋陽華創風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