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醫用防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2:41:36 3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醫療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醫用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介入放射學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合了影響診斷和臨床治療於一體的新興學科,雖然它具有安全、高效、適應症廣、創傷小等優點,但是介入診斷和治療是在X射線透視和造影指導下進行,長時間受X射線輻射,對操作者的身體產生很大傷害。目前,對X射線的防護主要包括防護衣、防護帽、鉛眼鏡、防護屏等,這些防護設備多數隻起到局部防護的作用,無法對操作者進行全方位防護,而且透氣性差,穿戴之後操作不方便,長時間的介入診療操作使得醫護人員很疲憊,從而影響診療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方位保護的,可方便觀察病人的一種醫用防護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醫用防護裝置,包括主體防護室和操作室,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體防護室包括前壁、後壁、左側壁、右側壁、頂蓋、底板,依次固定相連組成室體結構;主體防護室的前側凸出有相通的操作室,所述操作室包括操作室左側壁、操作室右側壁、操作室頂蓋、操作臺、操作室前壁,依次固定相連組成室體結構;操作臺一端設為與人體腹部相匹配的弧形結構,操作臺上設有作業通孔。
進一步,所述作業通孔上設有能與之卡合的圓筒狀扣罩。
進一步,所述圓筒狀扣罩上設有若干個開口槽。
進一步,所述底板上設有若干個通氣小孔。
進一步,所述底板四周安裝有萬向輪。
進一步,所述主體防護室前壁,所述操作室左側壁、操作室右側壁、操作臺、操作室前壁均由透明體的防輻射材料製成。
進一步,所述主體防護室及操作室頂蓋由防輻射材料製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防護裝置採用完全封閉的形式,使醫護人員的被輻射程度降到最低,操作臺採用透明防輻射材料製作,使醫護人員能隨時觀察病人的情況,並且結構簡單,適用於多種介入診療手術的護理,底板的萬向輪使移動方便,使用更加便利。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後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圓筒狀扣罩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右側壁,2操作室右側壁,3弧形結構,4萬向輪,5底板,6前壁,7通氣小孔,8操作臺,9作業通孔,10左側壁,11操作室前壁,12操作室左側壁,13操作室頂蓋,14頂蓋,15後壁,16防護門,17圓筒狀扣罩,18開口槽。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的一種醫用防護裝置,包括主體防護室和操作室,所述主體防護室包括前壁6、後壁15、左側壁10、右側壁1、頂蓋14、底板5,依次固定相連組成室體結構;主體防護室的前側凸出有相通的操作室,所述操作室包括操作室左側壁12、操作室右側壁2、操作室頂蓋13、操作臺8、操作室前壁11,依次固定相連組成室體結構;操作臺8一端設為與人體腹部相匹配的弧形結構3,操作臺8上設有作業通孔9,所述作業通孔9上設有能與之卡合的圓筒狀扣罩17,所述圓筒狀扣罩17上設有若干個開口槽18;所述底板5上設有若干個通氣小孔7;所述底板5四周安裝有萬向輪4;所述主體防護室前壁6,所述操作室左側壁12、操作室右側壁2、操作臺8、操作室前壁11均由透明體的防輻射材料製成,所述主體防護室及操作室頂蓋13由防輻射材料製成。
當需要進行介入診斷治療時,將此防護裝置推到病床旁邊,使得操作臺8正好位於病人上方,診斷用的線、動脈擴張器等儀器可通過圓筒狀扣罩17上的開口槽18固定,醫護人員從防護門16進入後,關緊防護門16,醫護人員便可以在防護裝置內進行各種診斷和治療,本實用新型的防護裝置採用完全封閉的形式,使醫護人員的被輻射程度降到最低,操作臺8採用透明防輻射材料製作,使醫護人員能隨時觀察病人的情況,並且結構簡單,適用於多種介入診療手術的護理,底板5上的萬向輪4使移動方便,使用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