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節嗎?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2023-12-08 02:22:46
近日湖南衛視播出的電視劇《思美人》中,一開始就講述了屈原和哥哥屈由趕著去參加端午祭祀,屈原和屈由為了趕回去,著急趕路,途中偶遇了百戲團演出,這才遇到了莫愁女。莫愁女當時正在表演雜技,而且這是百戲團特意在端午這一天舉行的活動。世界怎麼了,不少觀眾就傻眼了,怎麼回事?端午節難道不是用來紀念屈原的嗎?怎麼在屈原之前就有端午節了呀?難道這麼多年都過得假的端午節!
我國古代就流傳下來的端午節,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很興奮,戶外活動也很多。端午節的習俗就是賽龍舟、吃粽子、採摘艾草熬水洗浴等等,這些不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嗎?是不是劇組搞錯啦!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抱著石頭投江自盡了,他是因為得不到國君的信任,心中悲憤,所以才自殺的。老師還特意說明,屈原是綁了一個大石頭在自己身上的,就是害怕自己浮起來,死不掉!楚國人在屈原死後,害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害怕屈原被魚兒咬痛了,就家家戶戶包粽子,然後帶到江邊屈原投江自盡的地方,把包有大米飯的粽子扔進江中。老百姓這樣做,是希望魚兒如果餓了就來吃粽子,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體。年復一年,江邊的老百姓每一年都在屈原投江自盡的地方,在屈原自殺的那一天來江邊扔粽子。漸漸地,到了端午就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而且人們也不再將粽子扔進江裡,而是一家人一起吃粽子。
其實,這端午節說起來,還真的就在屈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據考證,端午節的來歷甚至和屈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而且我們現如今所有的端午節的習俗也不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像賽龍舟、吃粽子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別的事情。那麼,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它和屈原是如何扯上關係的呢?
首先,這裡值得說明的是,端午祭祀上神最初是古代時候百越地區的一種圖騰祭祀活動,百越地區大約是現如今的長江中下遊以南的地區。早在春秋以前,這種祭祀活動就已經存在了。所以,以戰國末期為時代背景的《思美人》,電視劇中屈原的哥哥屈由催促屈原去參加端午祭祀,這是沒有問題的。其次,端午節到底祭祀什麼呢?在電視劇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楚懷王和一眾大臣似乎很看重這次祭祀,還有巫師在旁邊做法,一看就是祭祀神靈的。那又是什麼神靈,需要在端午這時候祭祀呢?據考證啊,這祭祀時候的圖騰是龍圖騰,所以人們猜測大概端午祭祀的神靈是龍神。在中華文化中,龍神掌管風雨,人們祭祀龍神,求得就是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遙遠的古代,圖騰文化高於部落、高於國家,是最為尊貴的存在。屈原既不是有著真龍天子身份的帝王,也不是神話人物,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再來說那扔進江中的粽子,換個角度思考的話,其實這些粽子並不一定是給屈原、或者是魚兒吃的,而是給江中的神靈吃的,即龍神。早期,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投入粽子,就像現在我們給觀音菩薩和財神爺擺一些貢品一樣。最後,我們來說一說賽龍舟。百越民族進行龍圖騰祭祀的時候,有一項主要的活動就是比賽划龍舟。龍舟指的是將龍圖騰刻畫在船上的舟。
端午節之所以和屈原聯繫起來,是從屈原死後七百年以後開始的。榜樣的力量很大,統治者為了樹立一個愛國忠君的典型人物,就將屈原列為了這樣的榜樣,讓民眾去學習他,以方便自己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