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及製備方法
2023-12-08 02:18:56 3
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及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及製備方法,屬中藥領域;本發明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茄根、百部、鬼針草、扁藤葉、赤楠、山楂、雲實根、紅藤、烏蘞莓、茯苓、水紅袍、糯芋、蒿本、管仲、牡丹皮和蘆薈;本發明中藥藥膏具有消炎消腫、散瘀止痛、舒筋活絡、活血散瘀之功效,不僅能促進皮膚表層血液循環,同時能夠提高表皮抗凍能力,對治療凍傷具有顯著的療效,且無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癒後創面不留任何疤痕,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及製備方法
所屬【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及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凍傷是一種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膚病,是一種冬季常見病,以暴露部位出現充血性水腫紅斑,遇溫高時皮膚瘙癢為特徵,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患處皮膚糜爛、潰瘍等現象。凍瘡發生於寒冷的時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戶外玩耍,或到戶外沒有注意做防寒防護的孩子容易發生的一種皮膚病。當身體較長時間處於低溫和潮溼刺激時,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如腳趾。該病病程較長,冬季還會反覆發作,不易根治,對於一些年輕女士而言,不僅影響了雙手的美觀度,還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治療方面,雖方法較多,但很少能根治, 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0003]凍傷分為凍結性損傷與非凍結性損傷,以損傷的性質,分為凍結性損傷與非凍結性損傷。凍結性與非凍結性的損傷的區別,主要在於受損傷時環境的溫度是否達到組織冰點以下和局部組織有無凍結史而定。在實際遇到的傷員中,以局部凍傷最為常見,臨床上通常所說的凍傷,即指此類損傷,有時輕微的局部凍傷與凍瘡往往不易區別;凍傷也分為全身性損傷和局部性損傷,以損傷部位,分為全身性損傷和局部性損傷。全身性損傷和局部性損傷。局部性損傷多發生於身體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顏面等。其中以足部尤為多見,據統計約佔凍傷總數的半數以上。例如抗美援朝期間我志願軍某部統計凍傷傷員中,下肢凍傷佔97.3%,上肢佔2.7%,但平時與戰時也略有不同,據某寒區部隊近年凍傷的統計,足佔52.8%,手佔 36.5%,顏面佔 11.7%。
[0004]目前,雖有很多用於治療凍傷的藥物和藥水,但普遍存在治癒率低、治療時間長、復發率高、費用高等缺點。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及製備方法;本發明中藥藥膏具有消炎消腫、散瘀止痛、舒筋活絡、活血散瘀之功效,不僅能促進皮膚表層血液循環,同時能夠提高表皮抗凍能力,對治療凍傷具有顯著的療效,且無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癒後創面不留任何疤痕,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0007]—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製成所述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0008]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其特徵在於:製成所述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其特徵在於:製成所述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其特徵在於:製成所述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其特徵在於:製成所述中藥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5.—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治療凍傷的中藥藥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將茄根曬乾後,放入容器內,進行粉碎處理,研末,過180目細粉,備用; (2)將百部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加入0.3倍量的煉蜜開水烊化,拌勻,稍悶,待蜜水吸收,置鍋內文火炒至微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置於研缽內研末,過200目細粉,備用; (3)將鬼針草、山楂、水紅袍和蘆薈洗淨,放陰涼處晾乾,切碎,放入容器內,絞汁,濾雜質,留汁液備用; (4)將扁藤葉、烏蘞莓、糯芋和管仲洗淨,浸入2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時,加熱提取3小時,回收乙醇,濾過,濃縮為65°C下相對密度為1.11~1.13的稠膏,備用; (5)將赤楠、雲實根、紅藤、茯苓、蒿本和牡丹皮洗淨,放入容器內,加入8~10倍量的蒸餾水,浸泡5~6小時後,煮沸3~4小時,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餾水,煮沸2~3小時,提取;最後,加入4~6倍量蒸餾水,加熱煮沸I~2小時,提取;合併三次提取液,過濾,得濾液,備用; (6)將上述步驟(1)~(5)所製得的細粉、汁液、稠膏以及濾液混合,製成稠膏,即得本發明所述的治療 凍傷的中藥藥膏。
【文檔編號】A61K36/904GK103751669SQ201410056282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9日
【發明者】陳曉霞, 劉慶麗 申請人:陳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