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純孝」的蘇過到底有多孝順?蘇過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3-12-07 23:41:06 2
「孝」是中國重要的倫理觀念,是中華民族始終提倡的傳統美德。這個觀念十分重要,在古代可能成為一個官員升遷的依據,一個士子被上司舉薦提拔的因由,成為大家評價這個人的依據。就算放在現代,大家自幼接受的教育也是要孝順父母。長大之後,成家立業,有許多人在尋找自己另一半的時候,必須的要求就是要孝順。可見「孝」,在中華民族的思想觀念中佔據多麼重要的地位。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孝順自己父母的人,都會受到周邊人的讚揚。蘇過是蘇軾後蘇門下一代中最出色的人物,文學成就很高,有「四蘇」之一的美稱。當時在蘇家諸多兄弟中,蘇過最為人所稱道。大家稱讚的不僅僅是他的才學,同時還有他「純孝」的品德。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是一個全才的人,在文學上成就很高,號稱北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人物之一。文學上的光輝萬丈,對立的卻是政治上的一波三折和曲折坎坷。
蘇軾在為官期間,曾經多次遭到貶謫。情況差不多是這樣,被提上來,不多久受政敵打壓貶謫,被提上來,不多久因為黨爭的關係又被貶謫。總之相比於他人的順風順水,青雲直上,蘇軾的仕途可謂是坎坷艱辛,一把辛酸淚啊!在蘇軾多次被貶謫的時候,蘇過一直陪在蘇軾身邊,給予蘇軾心靈上的安慰。
紹聖元年,蘇軾被貶到廣東惠州。這個時候的蘇過,正好是二十二歲,正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一展抱負的時候。許多人在蘇過這個年紀你,凡是學有所成者,大多數都在為了科舉考試你而努力奮鬥。但是蘇過在得知蘇軾被貶惠州之後,毅然決然的拋棄了對名利的追逐,對愛情的追求,跟隨蘇軾一起來到惠州,過著清苦的日子。
他將年輕的妻子和弱小的孩子留在宜興,自己前往照顧自己的父親。這一走,一直等到三年後,才將妻兒接到惠州一家團聚。
這還不算,不久之後蘇軾又被貶到海南一個小縣城。剛和妻兒團聚沒多久的蘇過,將自己的妻兒託付給兄嫂照顧,自己背著書擔,又陪同蘇軾一起來到了海南。在語言不通,習俗不同的海南,蘇過陪著蘇軾一起過著鋤田讀書的耕讀生活。
現代許多人對於自己的老父母,能給出的只是衣食無憂的生活,很少有時間多陪陪他們。大家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在享受生活的時候,忘記了自己年邁的父母。別說見面,電話都很少打一通。這一點完全不能喝蘇過這樣盡心盡力贍養父親相比,是值得大家反思的。
孔子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說法,對待自己的父母,如果只是讓他們吃飽肚子,那麼和餵養牲畜又有什麼區別呢?真正的孝順,應該是用心去敬,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儘自己的努力去讓父母感到高興。這一點許多人都沒有做到,但是蘇過他做到了,所以被讚揚「純孝」。
在蘇軾被貶謫的日子裡,蘇過並不能在物質上讓蘇軾享受更多,但是他儘可能讓蘇軾在精神上得到滿足。他不時寫出詩文,交於蘇軾賞析,不時大聲讀書,讓蘇軾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個人。蘇過陪伴了蘇軾七年的貶謫時光,一直等到後來蘇軾回到常州離世也未離去。
蘇軾去世之後,蘇家兄弟按照遺囑將蘇軾遷葬到郟城縣小峨眉山。此後蘇過便將一家人都遷到此地,為父親看守墳墓。
除了孝順父母,蘇過還有許多其他的優點,比如說安與寧靜、文採過人、甘於平淡不求富貴。蘇過七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一起被貶到黃州,那個生活貧困,蘇軾微薄的工資根本不足以負擔家用,所以時常種菜貼補。蘇過沒有過上富庶的童年,幼年的經歷讓蘇過有了這樣一個淡泊寧靜,不圖仕進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