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缸多針新型熱流道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04:56:37 1

本發明涉及熱塑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在熱塑加工過程中,熱流道出口處設置有由一個氣缸帶動多個閥針運動的一缸多針新型熱流道系統。
背景技術:
熱流道加工技術是通過注塑機將加工後的塑料顆粒用加熱的方法來保證流道和澆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狀態進行注塑。在現有熱流道加工過程中,熱流道出口如附圖1、2所示,由汽缸1、閥針2及熱咀3組成,閥針2夾固於內、外活塞14、12之間,外界的壓力推動內、外活塞14、12在由氣缸缸體13及缸蓋11組成的腔體內上、下移動,使閥針2在熱咀3內上、下移動,從而實現注塑動作。由於此結構都是通過單一氣缸1控制單一閥針2,而當主噴嘴的位置與熱咀3的位置過近時,兩者則會產生互相干涉的現象,造成熱流道系統無法設計,從而需要重新設計模具和熱流道系統,造成設計成本和時間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一缸多針新型熱流道系統。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缸多針新型熱流道系統,由汽缸、閥針及熱咀組成,閥針2插設在的熱咀通孔中,汽缸由缸蓋、活塞及缸體組成,缸蓋固連於缸體上,活塞滑動設置於缸體的腔體內,在中空的活塞腔體內壁下部,設有環狀凹槽,在環狀凹槽上,設有若干沿軸線方向的通槽,所述的通槽寬度為閥針上的閥針杆直徑。
所述的若干沿軸線方向的通槽的個數優選為二的倍數。
由於用戶可以根據產品的特徵在環狀凹槽上任意點確定閥針的安裝位置,不僅解決了主噴嘴與氣缸位置過近時,兩者則會產生互相干涉的問題,突破了傳統的閥針在氣缸正中心的習慣思維。
附圖說明:
附圖1為習用技術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習用技術之氣缸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發明之氣缸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附圖4之a-a剖視圖;
附圖6為附圖4另一實施例之a-a剖視圖;
附圖7為附圖4又一實施例之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附圖3~7,一缸多針新型熱流道系統,由汽缸4、閥針2及熱咀3組成,閥針2插設在的熱咀3通孔中,汽缸4由缸蓋41、活塞42及缸體43組成,缸蓋41固連於缸體43上,活塞42滑動設置於缸體43的腔體內,在中空的活塞42腔體內壁下部,設有環狀凹槽421,在環狀凹槽421上,設有若干沿軸線方向的通槽4211,所述的通槽4211寬度為閥針2上的閥針杆直徑。
所述的若干沿軸線方向的通槽4211的個數優選為二的倍數。
應用本發明時,根據產品結構特徵的需要,可將若干閥針2從活塞42腔體內壁下部的通槽4211放入,由於通槽4211寬度為閥針2上的閥針杆直徑,閥針2頂部的凸臺被卡設在環狀凹槽421的上表面,閥針2被固定在活塞42腔體內壁下部,滑動設置於缸體43的腔體內的活塞42上、下移動,從而實現多個熱咀3內的閥針2移動,完成注塑動作。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一缸多針新型熱流道系統,本發明涉及熱塑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在熱塑加工過程中,熱流道出口處設置有由一個氣缸帶動多個閥針運動的一缸多針新型熱流道系統。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缸多針新型熱流道系統,由汽缸、閥針及熱咀組成,閥針插設在的熱咀通孔中,汽缸由缸蓋、活塞及缸體組成,缸蓋固連於缸體上,活塞滑動設置於缸體的腔體內,在中空的活塞腔體內壁下部,設有環狀凹槽,在環狀凹槽上,設有若干沿軸線方向的通槽,所述的通槽寬度為閥針上的閥針杆直徑。由於用戶可以根據產品的特徵在環狀凹槽上任意點確定閥針的安裝位置,不僅解決了主噴嘴與氣缸位置過近時,兩者則會產生互相干涉的問題,突破了傳統的閥針在氣缸正中心的習慣思維。
技術研發人員:李象烈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廣東柳道熱流道系統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7.20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