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19:10:01 2
專利名稱: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屬於農用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而現有的平地機多採用類似推土機式的結構,依靠推力做功,效率較低;同時鏟面角度不可調節,受不同地質、地況影響,使平地效果很難達到理想的狀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也有一些平地機採用半自動調節方式,即每次調節需要停機操作,這樣不僅增大了勞動強度,且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克服了傳統平地機依靠推力做功效率低下的缺陷,同時彌補了現有平地機鏟面不能調整的不足。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包括鏟、牽引橫梁和順支主梁,牽引橫梁兩端分別與兩根順支主梁的前端鉸接,順支主梁的末端與鏟連接,鏟外側面設有加強筋及吊環,吊環與副拐臂鉸接,副拐臂與擺動軸兩端連接,擺動軸通過軸套與起落三角橫梁相連,起落三角橫梁固定在前橋固定座上,同時擺動軸上設有主拐臂,主拐臂與油缸連接。所述的鏟由鏟面和鏟刀組成,鏟刀通過沉頭螺釘固定在鏟面上。所述的順支主梁與鏟連接處設有斜角加強梁。所述的順支主梁前端設有U型卡,與牽引橫梁配合,且在U型卡的開口端設有插銷。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彌補了現有技術效率低下且不能隨時對鏟面角度進行調整的缺陷,可以通過油缸精確地控制鏟面的角度,減小阻力,平地效果更佳,同時採用牽引式代替傳統的推力做功,可以有效地提高功效,降低能源浪費,適合廣大農村推廣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擺動軸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沉頭螺釘;2、鏟面;3、鏟刀;4、加強筋;5、吊環;6、插銷;7、U型卡;8、牽引橫梁;9、斜角加強梁;10、順支主梁;11、擺動軸;12、主拐臂;13、副拐臂;14、軸套;15、起落三角橫梁;16、前橋固定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包括鏟、牽引橫梁8和順支主梁10,牽引橫梁8兩端分別與兩根順支主梁10的前端鉸接,順支主梁10的末端與鏟連接,鏟外側面設有加強筋4 及吊環5,吊環5與副拐臂13鉸接,副拐臂13與擺動軸11兩端連接,擺動軸11通過軸套 14與起落三角橫梁15相連,起落三角橫梁15固定在前橋固定座16上,同時擺動軸11上設有主拐臂12,主拐臂12與油缸連接。所述的鏟由鏟面2和鏟刀3組成,鏟刀3通過沉頭螺釘1固定在鏟面2上。所述的順支主架10與鏟連接處設有斜角加強梁9。所述的順支主架10前端設有U型卡7,與牽引橫梁8配合,且在U型卡7的開口端設有插銷6。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專利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專利並非局限於此,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做出的變形應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包括鏟、牽引橫梁(8)和順支主梁(10),牽引橫梁(8) 兩端分別與兩根順支主梁(10)的前端鉸接,順支主梁(10)的末端與鏟連接,鏟外側面設有加強筋⑷及吊環(5),吊環(5)與副拐臂(13)鉸接,副拐臂(13)與擺動軸(11)兩端連接,擺動軸(11)通過軸套(14)與起落三角橫梁(1 相連,起落三角橫梁(1 固定在前橋固定座(16)上,擺動軸(11)上設有主拐臂(12),主拐臂(12)與油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鏟由鏟面 (2)和鏟刀(3)組成,鏟刀(3)通過沉頭螺釘(1)固定在鏟面(2)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順支主梁 (10)與鏟連接處設有斜角加強梁(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順支主梁 (10)前端設有U型卡(7),與牽引橫梁⑶配合,且在U型卡(7)的開口端設有插銷(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旱兩用牽引式平地機,包括鏟、牽引橫梁和順支主梁,牽引橫梁兩端分別與兩根順支主梁的前端鉸接,順支主梁的末端與鏟連接,鏟外側面設有加強筋及吊環,吊環與副拐臂鉸接,副拐臂與擺動軸兩端連接,擺動軸通過軸套與起落三角橫梁相連,起落三角橫梁固定在前橋固定座上,同時擺動軸上設有主拐臂,主拐臂與油缸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以通過油缸精確地控制鏟面的角度,減小阻力,使平地效果更佳,同時採用牽引式代替傳統的推力做功,可以有效地提高功效,降低能源浪費。
文檔編號A01B35/02GK201938028SQ2010205958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8日
發明者喬生 申請人: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