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9:38:06 3

本發明涉及,尤其是涉及一種壓縮機。
背景技術:
壓縮機主要包括殼體以及設在殼體內的壓縮機構和電機組件,另外為了對壓縮機構進行潤滑、密封和冷卻,壓縮機內通常還設有上油機構,上油機構將油池內的潤滑油通過曲軸的中心孔吸入曲軸內,再通過曲軸輸送到各個摩擦副之間。
上油機構的工作過程一般包括由油池內吸油的吸油過程和朝向曲軸供油的供油過程,相關技術中,上油機構的吸油過程和供油過程相互幹涉,造成吸油和供油動力不足,油池內的潤滑油的高度通常較高,在壓縮機的運行過程中,將會出現轉子攪油的問題,並且在上油機構的吸油過程中,進入曲軸內的潤滑油將會發生反流現象,嚴重影響壓縮機的潤滑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壓縮機,由油池內吸油的吸油過程和朝向潤滑油路內供油的供油過程互不幹擾,吸油和供油動力足,潤滑效果好。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具有油池;具有潤滑油路的壓縮機構,所述壓縮機構設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壓縮機構包括至少一個氣缸、曲軸、活塞和滑片,所述活塞外套在所述曲軸的偏心部上且位於所述氣缸的氣缸腔內,所述滑片可往復運動地設在所述氣缸的滑片槽內;電機組件,所述電機組件設在所述殼體內且與所述曲軸相連;上油機構,所述上油機構設在所述殼體內且限定出第一上油腔和第二上油腔,所述第二上油腔與所述潤滑油路連通,所述上油機構被構造成使得所述第一上油腔與所述第二上油腔和所述油池切換連通。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通過使第一上油腔與第二上油腔和油池切換連通,上油機構由油池內吸油的吸油過程和朝向壓縮機構的潤滑油路內供油的供油過程互不幹擾,由此保證上油機構的吸油和供油具有充足的動力,供油效率高且進入潤滑油路內的潤滑油不易發生反流。另外,由於上油機構具有充足的吸油動力,由此其所需的封油量較少,從而可以降低油池內的潤滑油的高度,從而可以有效避免轉子攪油問題的發生。
另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徵: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滑片槽形成內壓可變的進油空間,所述上油機構包括:連通管,所述連通管分別與所述滑片槽和所述第一上油腔相連;吸油管,所述吸油管分別與所述第一上油腔和所述油池相連;切換件,所述切換件分別與所述第一上油腔、所述吸油管和所述第二上油腔配合以控制所述第一上油腔與所述吸油管和所述第二上油腔中的其中一個連通。
可選地,所述上油機構包括設在所述壓縮機構外側的油殼,所述油殼內設有分隔板以限定出所述第一上油腔和所述第二上油腔,所述分隔板上設有第一通油孔,所述切換件可活動地設在所述油殼內以控制所述第一通油孔和所述吸油管中的其中一個關閉。
可選地,所述切換件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外套在所述曲軸上以由所述曲軸驅動轉動,所述本體上設有第二通油孔,所述本體轉動以使得所述第二通油孔與所述第一通油孔正對或偏離;封堵板,所述封堵板設在所述本體上,所述本體轉動以使得所述封堵板封堵或者打開所述吸油管。
優選地,所述第一通油孔形成為圓孔,所述第二通油孔形成為沿所述本體的旋轉方向延伸的弧形孔。
可選地,所述第一通油孔的內徑M0和所述吸油管的內徑M1之間滿足如下關係:0.8M0≤M1≤1.2M0。
可選地,所述第一通油孔的內徑M0和所述連通管的內徑M2之間滿足如下關係:0.8M0≤M2≤1.2M0。
可選地,所述油殼的一側敞開,所述油殼的敞開側設在所述壓縮機構上以由所述壓縮機構封堵所述油殼的敞開側。
可選地,所述滑片槽的兩端延伸至所述氣缸的相對側壁上,所述氣缸的相對側壁上設有用於封閉所述滑片槽的兩端開口的密封板。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潤滑油路包括形成在所述曲軸內的中心流路和多個分支流路,每個所述分支流路與所述中心流路連通且延伸至所述曲軸的外周壁上,所述中心流路的端部開口與所述第二上油腔連通。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所示的壓縮機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所示的壓縮機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從右向左看);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的上油機構沿A-A線的剖視圖,(其中第一通油孔即將被打開);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的上油機構沿B-B線的剖視圖,(其中吸油管即將被關閉);
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的上油機構沿A-A線的剖視圖,(其中第一通油孔即將被關閉);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的上油機構沿B-B線的剖視圖,(其中吸油管即將被打開);
圖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的上油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的壓縮機構和上油機構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中所示的壓縮機構和上油機構的爆炸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油機構的油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油機構的切換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圖12中所示的切換件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壓縮機100;
殼體1;油池11;
壓縮機構2;氣缸21;曲軸22;偏心部221;活塞23;滑片24;滑片槽241;滑片彈簧25;主軸承26;副軸承27;
電機組件3;定子31;轉子32;
上油機構4;油殼41;翻邊411;第一定位孔412;
分隔板42;第一通油孔421;曲軸穿過孔422;
切換件43;本體431;第二通油孔4311;安裝孔4312;封堵板432;
吸油管44;
連通管45;
第一上油腔101;第二上油腔102;進油空間103;潤滑油路104;端部開口1041;
緊固件201;定位凸起202;卡簧203;密封板204;第二定位孔205;
上遊切點301;下遊切點302;上遊端303;下遊端30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於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徵接觸。而且,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高於第二特徵。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小於第二特徵。
下面參考圖1-圖13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100,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該壓縮機100可以為立式壓縮機或者臥式壓縮機,為了表述方便,下面僅以臥式壓縮機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3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100包括:殼體1、壓縮機構2、電機組件3和上油機構4。
殼體1內具有油池11,壓縮機構2具有潤滑油路104,潤滑油路104連通上油機構4和壓縮機構2的各摩擦副,壓縮機構2設在殼體1內,壓縮機構2包括至少一個氣缸21、曲軸22、活塞23和滑片24,活塞23外套在曲軸22的偏心部221上且位於氣缸21的氣缸腔內,滑片24可往復運動地設在氣缸21的滑片槽241內,電機組件3設在殼體1內且與曲軸22相連。
電機組件3包括定子31和轉子32,例如圖1中所示,轉子32同軸可轉動地設在定子31內,此時電機組件3為內轉子電機。當然,電機組件3還可以為外轉子電機(圖未示出)。
壓縮機構2包括至少一個氣缸21,也就是說,壓縮機構2可以包括一個氣缸21,即壓縮機100為單缸式壓縮機,壓縮機構2還可以包括多個氣缸21(例如可以包括兩個、三個或更多個氣缸21),即為多缸式壓縮機。
當壓縮機100為單缸式壓縮機時,如圖1所示,氣缸21包括一個,此時壓縮機構2包括主軸承26、上述一個氣缸21、副軸承27和曲軸22,其中,氣缸21沿左右方向延伸,氣缸2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貫穿其的氣缸孔,主軸承26設在氣缸21的左側,副軸承27設在氣缸21的右側,主軸承26的端面、副軸承27的端面和氣缸21孔之間共同限定出氣缸腔,氣缸腔內設有活塞23,氣缸21上形成有徑向延伸且與氣缸腔連通的滑片槽241,滑片24可往復運動地設在滑片槽241內,滑片24的內端與活塞23的外周壁止抵,滑片24的外端與滑片彈簧25相連,曲軸22的左端與轉子32相連,曲軸22的右端由左向右依次貫穿主軸承26、氣缸孔和副軸承27,曲軸22具有偏心部221,偏心部221位於氣缸腔內,活塞23外套在曲軸22的偏心部221上。電機組件3工作時,轉子32帶動曲軸22繞迴轉中心線旋轉,從而帶動外套在曲軸22的偏心部221上的活塞23沿氣缸腔的內壁滾動。需要說明的是,這裡「內」可以理解為朝向氣缸21中心的方向,「外」可以為遠離氣缸21中心的方向。
當壓縮機100為多缸式壓縮機例如為雙缸式壓縮機(圖未示出)時,氣缸21包括兩個,每個氣缸21均具有氣缸腔。當然,壓縮機為三缸式壓縮機或三缸以上的壓縮機時,氣缸21包括三個或三個以上。可以理解的,多缸式壓縮機的構成與單缸式壓縮機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上油機構4設在殼體1內且限定出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第二上油腔102與潤滑油路104連通,上油機構4被構造成使得第一上油腔101與第二上油腔102和油池11切換連通,也就是說,當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連通時,第一上油腔101將會第二上油腔102斷開,此時上油機構4進行吸油過程並同時中斷供油過程,當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連通時,第一上油腔101將會和油池11斷開,此時上油機構4進行供油過程並同時中斷吸油過程。
具體而言,當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連通時,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斷開,此時油池11內的潤滑油將被吸入第一上油腔101內,並且第二上油腔102內充滿潤滑油,由此可以避免潤滑油路104內的潤滑油反流回第二上油腔102內,另外在吸油過程中,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斷開,第一上油腔101內可以保證一定的負壓,便於第一上油腔101由油池11內吸入潤滑油。
當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連通時,第一上油腔101將會和油池11斷開,此時第一上油腔101停止吸入潤滑油,且第一上油腔101內的潤滑油朝向第二上油腔102內輸送,由此推動潤滑油輸送至潤滑油路104內。在朝向潤滑油路104內供油的時,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斷開,此時第一上油腔101內的潤滑油全部朝向第二上油腔102推送,由此可以保證潤滑油朝向潤滑油路104內推送具有充足的動力,從而可以保證供油效率,壓縮機構2的潤滑、密封和冷卻效果好。
綜上,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100,通過使第一上油腔101與第二上油腔102和油池11切換連通,上油機構4由油池11內吸油的吸油過程和朝向壓縮機構2的潤滑油路104內供油的供油過程互不幹擾,由此保證上油機構4的吸油和供油具有充足的動力,供油效率高且進入潤滑油路104內的潤滑油不易發生反流。另外,由於上油機構4具有充足的吸油動力,由此其所需的封油量較少,從而可以降低油池11內的潤滑油的高度,從而可以有效避免轉子32攪油問題的發生。
可選地,潤滑油路104包括形成在曲軸22內的中心流路和多個分支流路,每個分支流路與中心流路連通且延伸至曲軸22的外周壁上,中心流路的端部開口1041與第二上油腔102連通,這樣潤滑油在通過中心流路的端部開口1041流入中心流路後,潤滑油將會分流至多個分支流路中,最終潤滑油通過多個分支流路輸送至各摩擦副內,壓縮機構2潤滑更加充分,由此可以提高壓縮機構2運行的可靠性和壽命。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滑片槽241形成內壓可變的進油空間103,如圖1-圖2中所示,在活塞23沿氣缸腔的內壁滾動的過程中,滑片24將驅動滑片彈簧25不斷伸縮,當滑片彈簧25伸長時,進油空間103增大,進油空間103內的壓力降低,形成負壓,當滑片彈簧25縮短時,進油空間103縮小,進油空間103內的壓力增大。上油機構4包括連通管45、吸油管44和切換件43,連通管45分別與滑片槽241和第一上油腔101相連,即連通管45連通滑片槽241和第一上油腔101,吸油管44分別與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相連,切換件43分別與第一上油腔101、吸油管44和第二上油腔102配合以控制第一上油腔101與吸油管44和第二上油腔102中的其中一個連通。也就是說,當切換件43控制第一上油腔101和吸油管44連通的同時控制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斷開,當切換件43控制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連通的同時,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斷開。
具體而言,當切換件43控制第一上油腔101和吸油管44連通且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斷開時,此時進油空間103、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連通,第二上油腔102與進油空間103、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均斷開,且當滑片24移動驅動滑片彈簧25伸長時,此時進油空間103增大,由此進油空間103內形成負壓,由於進油空間103和第一上油腔101連通,由此第一上油腔101內也形成負壓,從而將油池11內的潤滑油吸入第一上油腔101和進油空間103內,進行吸油過程;當切換件43控制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連通且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斷開時,此時進油空間103、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連通,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斷開,且當滑片24移動驅動滑片彈簧25縮短時,進油空間103縮小,滑片24將進油空間103和第一上油腔101內的潤滑油朝向第二上油腔102內推送,潤滑油通過與第二上油腔102連通的潤滑油路104進入潤滑油路104內對壓縮機構2進行潤滑和冷卻。通過利用壓縮機構2在工作過程中,滑片24在滑片槽241內的往復運動,使滑片槽241形成內壓可變的進油空間103,通過滑片24的運動來驅動上油機構4的吸油過程和供油過程,不僅結構簡單,並且驅動力足,吸油和供油效率高,由此可以進一步提高壓縮機100的潤滑和冷卻效率,並且可以進一步降低封油量。
可選地,滑片槽241的兩端延伸至氣缸21的相對側壁上,氣缸21的相對側壁上設有用於封閉滑片槽241的兩端開口的密封板204。例如,圖1-圖2和圖10中所示,滑片槽241沿氣缸21的徑向延伸,且滑片槽241在氣缸21的軸向上貫穿氣缸21,滑片槽24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密封板204以封堵滑片槽241左右兩端的開口,從而滑片24、滑片槽241和密封板204共同形成上述的內壓可變的進油空間103。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示例中,如圖1和圖2中所示,上油機構4包括設在壓縮機構2外側的油殼41,油殼41內設有分隔板42以限定出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分隔板42上設有第一通油孔421,分隔板42的一側為第一上油腔101(如圖2中所示的分隔板42的左側),另一側為第二上油腔102(如圖2中所示的分隔板42的右側)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可以通過第一通油孔421導通,當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導通時,潤滑油可以通過第一通油孔421進入第二上油腔102內,切換件43可活動地設在油殼41內以控制第一通油孔421和吸油管44中的其中一個關閉,當切換件43控制第一通油孔421關閉時,吸油管44將被打開,此時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斷開,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導通,上油機構4進行吸油過程。當切換件43控制吸油管44關閉時,第一通油孔421將被打開,此時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連通,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斷開,上油機構4進行供油過程。
可選地,油殼41的一側敞開,油殼41的敞開側設在壓縮機構2上以由壓縮機構2封堵油殼41的敞開側,例如圖1-圖2所示的具體示例中,油殼41的形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柱狀結構,油殼41的左側敞開,油殼41的左側連接在壓縮機構2上,副軸承27的端面封堵油殼41的敞開側以形成密封的第一上油腔101。通過使油殼41的一側敞開,可以方便其生產以及分隔板42、切換件43的裝配、檢修和清潔。在裝配過程中,可以通過油殼41左側的敞開口將分隔板42和切換件43安裝進入油殼41內後再將油殼41、分隔板42和切換件43整體安裝在壓縮機構2上,例如圖1-圖2和圖9-圖10中所示,可以利用緊固件201將油殼41安裝至壓縮機構2上。具體地,如圖1-圖2、圖9-圖10和圖11中所示,油殼41的左端邊緣可以設有翻邊411,翻邊411上設有第一定位孔412,壓縮機構2上設有第二定位孔205,緊固件201穿過第一定位孔412和第二定位孔205以將油殼41連接在壓縮機構2上。通過緊固件201將上油機構4連接固定在壓縮機構2上,連接穩定可靠,方便拆裝。可選地,緊固件201可以為螺栓或螺釘等。當然本申請並不限於此,還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將油殼41連接在壓縮機構2上,連接方式更加多樣化。
優選地,如圖8所示,第一通油孔421的內徑M0和吸油管44的內徑M1之間滿足如下關係:0.8M0≤M1≤1.2M0,也就是說,吸油管44的內徑M1大於或等於0.8倍的第一通油孔421的內徑M0且小於或等於1.2倍的第一通油孔421的內徑M0,這樣可以使得油路更加穩定。
優選地,如圖8所示,第一通油孔421的內徑M0和所述連通管45的內徑M2之間滿足如下關係:0.8M0≤M2≤1.2M0,也就是說,連通管45的內徑M2大於或等於0.8倍的第一通油孔421的內徑M0且小於或等於1.2倍的第一通油孔421的內徑M0,這樣可以使得油路更加穩定。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示例中,如圖1-圖2以及圖10、圖12和圖13中所示,切換件43包括本體431和封堵板432,本體431外套在曲軸22上以由曲軸22驅動轉動,本體431上設有第二通油孔4311,本體431轉動以使得第二通油孔4311與第一通油孔421正對或偏離,當第二通油孔4311和第一通油孔421正對時,第一通油孔421打開,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導通,當第二通油孔4311和第一通油孔421偏離時,第一通油孔421被本體431封堵,第一通油孔421處於關閉狀態,即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斷開。封堵板432設在本體431上,本體431轉動以使得封堵板432封堵或者打開吸油管44,當封堵板432偏離吸油管44時,吸油管44被打開,此時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被導通,當封堵板432與吸油管44正對時,吸油管44被關閉,此時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斷開。當第二通油孔4311和第一通油孔421正對時,封堵板432將會與吸油管44正對,當第二通油孔4311和第一通油孔421偏離時,封堵板432將會與吸油管44偏離,由此實現第一上油腔101與第二上油腔102和油池11切換連通。
優選地,第一通油孔421形成為圓孔,第二通油孔4311形成為沿本體431的旋轉方向延伸的弧形孔。如圖12中所示,第二通油孔4311的兩端與本體431的旋轉中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γ為180°,封堵板432形成為沿本體431的旋轉方向延伸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兩端與本體431的旋轉中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θ也為180°,由此第一上油腔101與第二上油腔102和油池11的通斷狀態可以和滑片彈簧25的伸縮過程相對應,滑片彈簧25伸長時,上油機構4進行吸油過程,滑片彈簧25被壓縮時,上油機構4進行供油過程,上油機構4吸油和供油過程工作更加穩定。
如圖1-圖2、圖10和圖12中所示,切換件43的本體431外套在曲軸22上,具體地,切換件43本體431具有安裝孔4312,曲軸22設在安裝孔4312內,安裝孔4312的內表面與曲軸22的外表面配合,優選地,安裝孔4312的內表面和曲軸22的外表面的其中一個上設有定位凸起202,另一個上設有與定位凸起202相適配的定位凹槽,通過定位凸起202和定位凹槽之間的配合可以對切換件43起到周向定位的作用,避免切換件43沿曲軸22的周向與曲軸22發生相對轉動,切換件43定位穩定、可靠。
進一步地,如圖1-圖2中所示,切換件43緊鄰分隔板42設置,且切換件43的遠離分隔板42的一側設有卡簧203,由此分隔板42和卡簧203對切換件43進行軸向定位,避免切換件43在曲軸22的軸向上與曲軸22發生相對運動,切換件43定位更加穩定。如圖2、圖8和圖10所示,分隔板42具有曲軸穿過孔422,曲軸22右端穿過曲軸穿過孔422後伸入第二上油腔102內,以使第二上油腔102和壓縮機構2的潤滑油路104連通。優選地,曲軸穿過孔422的內徑大於曲軸22右端的外徑,由此可以避免分隔板42和曲軸22之間產生摩擦。
如圖3所示,吸油管44的中心線與豎直方向之間具有夾角δ,且夾角δ的範圍為0-45°,也就是說,吸油管44的中心線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δ大於或等於0°且小於或等於45°,由此方便吸油管44的安裝。
下面參考圖4-圖7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100的上油機構4的具體工作過程。在圖4-圖7所示的具體示例中,分隔板42形成為圓環形,曲軸穿過孔422設在分隔板42的中心位置處,第一通油孔421設在分隔板42的內、外邊緣之間,第一通油孔421形成為圓孔,由分隔板42的中心朝向第一通油孔421具有兩條切線,兩條切線之間具有夾角β,鄰近豎直方向一側的切線與豎直方向之間具有夾角α,兩條切線與第一通油孔421相切的位置分別為上遊切點301和下遊切點302,其中,在切換件43的旋轉方向上,上遊切點301位於下遊切點302的上遊側,且切換件43上的第二通油孔4311形成為沿本體431的旋轉方向延伸的弧形孔,在本體431的旋轉方向上,第二通油孔4311具有上遊端303和下遊端304。
在上油機構4工作過程中,切換件43本體431的旋轉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圖4-圖5中所示的切換件43的位置為供油即將開始位置處,第一通油孔421的上遊切點301和第二通油孔4311的上遊端303接觸,切換件43本體431由圖4位置旋轉β角度的過程是第一通油孔421打開的過程,在第一通油孔421打開時,如圖5所示,切換件43的封堵板432將關閉吸油管44,並且在切換件43由圖4和圖5所示位置旋轉180°的過程中,第一通油孔421將與第二通油孔4311正對,封堵板432將與吸油管44正對,即進油空間103、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連通,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斷開,並且此過程中,滑片彈簧25處於被壓縮狀態,滑片24推動進油空間103和第一上油腔101內的潤滑油進入第二上油腔102內,以對潤滑油路104進行供油。
切換件43由圖4-圖5所示的位置旋轉180°後位於圖6-圖7所示的位置處,第一通油孔421的上遊切點301與第二通油孔4311的下遊側重疊,切換件43本體431由圖6-圖7位置旋轉β角度的過程是第一通油孔421關閉、第二通油孔4311打開的過程,切換件43由圖6-圖7位置旋轉180°的過程中,第一通油孔421和第二通油孔4311偏離,封堵板432將與吸油管44偏離,即進油空間103、第一上油腔101和油池11連通,第一上油腔101和第二上油腔102斷開,並且此過程中,滑片彈簧25處於伸長狀態,進油空間103和第一上油腔101內形成負壓,由此驅動油池11內的潤滑油吸入第一上油腔101和進油空間103內,即進行吸油過程。切換件43由圖6-圖7位置旋轉180°將再次位於圖4-圖5所示的位置處,再次進行上述的吸油過程,由此,上油機構4的吸油和供油過程交替進行,並且進油過程和吸油過程互不幹擾,由此保證上油機構4的吸油和供油具有充足的動力,供油效率高且進入潤滑油路104內的潤滑油不易發生反流。另外,由於上油機構4具有充足的吸油動力,由此其所需的封油量較少,從而可以降低油池11內的潤滑油的高度,從而可以有效避免轉子攪油問題的發生。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