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相為什麼選擇起義?鐘相的起義又為什麼會失敗?
2023-12-09 06:33:11 2
農民起義運動,通常來說指的是失去土地的農民,以武裝鬥爭的方式反抗既成政府和建制的活動。這種起義活動的爆發,通常是因為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的矛盾,激烈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農民起義運動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基本上在每個朝代都會出現。當然可能因為其規模的大小差距,使得一些小規模的起義運動並不為人所熟知。我們通常比較經常聽見的起義活動,從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到漢朝的黃巾軍起義,再到元朝的紅巾軍起義。
中國古代的農民是非常樸實和勤勞的群體,土地可以說是他們的根。只要有土地在,再苦再累都能熬的過去。所以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參加起義活動,反抗現有政府的百姓,大多數都是因為實在生活不下去了。
與之相對的,農民們為什麼生活艱苦,生存都成了問題,最大的原因和問題就出自當朝政府上。所以很多時候,農民起義運動的爆發,也是因為當朝政府往往腐朽不堪,不能安撫人心。
鐘相起義是爆發在南宋末年洞庭湖一帶的起義運動,和歷史上大部分起義運動一樣,這場起義的爆發也具有以上所說的原因。不過與以往起義不同的是,鐘相起義當時不僅有內在因素的存在,同時也有外來因素的催化。
南宋末年,失去北方大片土地的宋朝朝廷,不思進取,偏安一隅。不勤政愛民,早日恢復國力,以收復北方大片失地,反而沉醉在江南富貴溫柔鄉之中。腐朽的政府和昏庸的君主,貪婪的大臣,貪官汙吏暫且不提,每年沉重的賦稅已經成為百姓們的重擔。豪強地主兼併土地的行為,也讓大批農民失去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基。
在這樣的環境下,百姓們無法負擔起沉重的賦稅,而鐘相發動起義就像是伸向早已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們的一根稻草,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只為那個萬一。
除了南宋朝廷的腐朽黑暗,當時的百姓們還要面臨外族的侵略和戰火的侵襲。金朝鐵騎對南宋朝廷虎視眈眈,時常渡江而來,一路上燒殺侵略,無所不做。因為戰爭許多人失去了生命,因為戰爭許多人失去了親人和家園土地。所以他們才會選擇揭竿而起,保衛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
鐘相起義最開始只是一個民間組織,稱之為鄉社。後來在靖康二年之時,鐘相集結三百壯漢,想要率兵北上勤王。不成行之後,乾脆謀划起義。而後來金國對其家園的侵略,更是讓他直接組織起群眾發動了武裝起義。在對抗侵略者的同時,也對抗當朝政府。
鐘相起義最開始起源於以宗教活動組織民間百姓,倡導的是「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參加他組織的鄉社的百姓,入社之前都要繳納一定的錢兩,社內百姓互助共濟。
從根源看,鐘相也許最開始並沒有想到起義那麼遠,只是為了生存而已。後來之所以領導武裝起義,是環境和時局的推動。
鐘相的武裝起義,是是一次大規模農民義軍抗擊官軍的水上攻防戰。在這場起義活動中,還有另一個人無法忽視,那就是帶領起義軍後期發展的楊麼。這場起義運動的失敗,和兩人都脫不開關係。
「等貴賤,均貧富」是這場起義的口號和主導思想。但是等到勢力壯大之後,兩人卻漸漸違背了這個根本思想。衣食住行無不窮奢極欲,連睡覺的床都要金玉鑲嵌,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卻困苦潦倒。軍民離心,所以等到嶽飛前來招撫之後,投降倒戈之人數不勝數。
鐘相楊麼起義對當朝政府有很深的恨意,他們「焚官府、城市、寺觀、神廟及豪右之家,殺官吏、儒生、僧道、巫醫、卜祝及有讎隙之人」,他們認為殺人就是「行法」,劫財就是「均平」。這樣一夥當面挑戰統治者權威的起義運動,自然會引來當朝政府毫不留情的鎮壓。雖然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將起義鎮壓。但是等到後來,直接調嶽飛重兵包圍,結束了這場起義運動。
和天平天國一樣,起義集團內部的腐朽,是這場起義失敗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