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2:13:56 2
專利名稱: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用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用途,屬於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當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持續低於4.0×109/L時,稱白細胞減少症,若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2.0×109/L時,稱粒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0.5×109/L,臨床出現發熱、感染等症狀時稱粒細胞缺乏症。粒細胞缺乏症是粒細胞減少症發展到嚴重階段的表現。其病因和發病機理基本相同。病因主要是由於化學物質、放射線、嚴重感染等抑制粒細胞的再生和成熟,以及與粒細胞的破壞和消耗過多,粒細胞分布異常有關。
對本病的治療,除儘早明確病因並設法去除以外,還需使用促粒細胞生長藥物。西藥治療多存在價格昂貴、副作用較大等不足。中藥在治療本病方面具體得天獨厚的優勢,價格低廉而副作用較小,且療效較滿意。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成本低廉,療效可靠、質量易控、毒副作用較小的中藥組合物,用來治療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本發明所述的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乾燥塊根。
本發明所述的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 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乾燥根莖。
本發明中的生地黃幹浸膏和白茅根幹浸膏可用常規幹浸膏製備方法製成。
本發明藥物各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範圍都具有較好療效生地黃幹浸膏1-5份、白茅根幹浸膏1-10份。
優選為生地黃幹浸膏5份,白茅根幹浸膏8份。
本發明藥物可以加入製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採用中藥製劑的常規方法製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劑型,如膠囊劑、滴丸劑、顆粒劑、口服液、片劑等。
本發明藥物可以用於治療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和常用劑型的製備。
實施例1本發明藥物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臨床觀察病例選擇選擇符合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診斷標準,其中藥物、放療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不列入選擇對象。
一般資料選擇符合上述標準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105例(其中83例為治療前曾用升白細胞藥物治療0.5年以上無效或停藥復發者),採用單純隨機對照設計分為兩組。本發明藥物治療組(簡稱治療組)53例,利血生對照組(簡稱對照組)52例。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為1個療程,有效者連續觀察2個療程。
觀察項目觀察兩組治療前後外周血白細胞數,肝、腎功能,血、尿常規及臨床症狀(乏力、頭暈、眠差、腹脹納呆、腰酸肢冷、易患感冒)變化情況。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白細胞恢復正常或連續3次檢查結果較治療前高1倍(分類改善),粒細胞絕對計數>2.0*109/L,並維持兩周以上;有效治療後連續3次粒細胞絕對計數>1.5*109/L;無效治療後白細胞計數無明顯提高。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53例,顯效25例,有效16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7.4%;對照組52例,顯效8例,有效10例,無效34例,總有效率34.6%。兩組總療效經Ridit分析,治療組優於對照組(P<0.01)。
實施例2本發明藥物的片劑製備用常規幹浸膏製備方法製成生地黃幹浸膏和白茅根幹浸膏。
按照5∶8的重量比例合併生地黃幹浸膏和白茅根幹浸膏,加入常規輔料,乾燥,壓製成片。
或者按照5∶8的重量比例合併生地黃幹浸膏和白茅根幹浸膏,加入常規輔料,製成顆粒,乾燥,並加包衣,壓製成片。
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中的實施例,應理解為僅是舉例說明,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提取物製成生地黃幹浸膏1-5份、白茅根幹浸膏1-10份。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地黃幹浸膏和白茅根幹浸膏可用常規幹浸膏製備方法製成。
3.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與藥劑學上的常規輔料混勻,按照常規工藝,可以製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的常規劑型。
4.權利要求3所述的藥劑學上的常規劑型可以是膠囊劑、滴丸劑、顆粒劑、口服液、片劑等。
5.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可以用於治療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用途。該中藥組合物由生地黃幹浸膏1-5份、白茅根幹浸膏1-10份的重量比例組成。該中藥組合物可以用來治療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該中藥組合物,與藥劑學上的常規輔料混勻,按照常規工藝,可以製成任何一種藥劑學上的常規劑型,具有成本低廉,療效可靠、質量易控、毒副作用較小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K9/08GK1919314SQ20051002913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26日
發明者鄭濤, 劉紅傑 申請人:鄭濤, 劉紅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