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燈具的製作方法

2024-04-04 02:37:05


本發明涉及照明領域,特別是裝飾照明領域。



背景技術:

燈具屬於傳統領域,各種燈具種類繁多。當led出現後,以led為光源的燈具也是層出不窮。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照明、尤其是裝飾照明有了越來越高的需求,而這種需求目前還沒有得到完全滿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燈具,包括發光裝置,用於發射平行光束;還包括位於發光裝置光路後端的弧面反射鏡陣列,包括多個平面反射鏡,該多個平面反射鏡沿一個弧面排列成陣列,從發光裝置出射的光經過弧面反射鏡陣列反射後形成多個子光束,該多個子光束照射於目標面形成多個子光斑;弧面反射鏡陣列上包括密集區和稀疏區,密集區的單位面積平面反射鏡的數量大於稀疏區的單位面積平面反射鏡的數量,且密集區內的平面反射鏡上出射的子光束入射於目標面的平均入射角大於稀疏區內的平面反射鏡上出射的子光束入射於目標面的平均入射角。

弧面反射鏡陣列反射平行光束可以實現多光點的裝飾效果,而弧面反射鏡陣列上密集區和稀疏區的設置使得多光點的點陣在不同位置有更加接近的光點密度,視覺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表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4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5a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燈具中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5b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燈具中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6a表示了圖5a所示實施例中螢光在透明導熱襯底中擴散的光路;

圖6b表示了圖5a所示實施例中螢光塗層的正視圖;

圖7a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燈具中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7b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燈具中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7c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燈具中螢光塗層和光闌片的正視圖;

圖8a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燈具中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8b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燈具中螢光塗層的正視圖;

圖9a表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9b表示了圖9a實施例的燈具中光源結構示意圖;

圖10a表示了圖9a實施例燈具中另一種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10b表示了圖10a實施例中光束的在螢光片兩側的演變;

圖11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12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13a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13b、13c和13d分別表示了圖13a實施例中幾種可能的弧面反射鏡陣列中平面反射鏡的排列方式;

圖14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15表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出一種燈具,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燈具包括光源119和光準直元件113,其中光源119包括雷射二極體111和螢光片112,雷射二極體111發出的雷射121聚焦於螢光片112並激發螢光片發出螢光122和123。光準直元件113用於接收光源119發出的光並將其準直形成準直光124出射,該光準直元件的有效口徑相對光源發光點的張角為a,a不大於60度。也就是說,光準直元件113隻收集了光源119發出的與光軸夾角在30度以內的光線122,而沒有接收與光軸夾角大於30度的光線123,這部分與光軸夾角大於30度的光能量浪費掉了。對於朗伯光源(即均勻發光光源)來說,與光軸夾角在30度以內的光的能量只佔總能量的25%,對於本發明的燈具來說,光準直元件113的光收集效率是很低的。由於在本領域中,光效低意味著出射光能量低,也意味著照明效果差,因此這樣低的收集效率不是本領域的常規設計。然而本發明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發明人通過實驗發現,光收集元件的有效口徑對光源發光點的張角越小,經過光收集元件的光束就越準直,而同時中心光強是並不變小的。也就是說減少了光準直元件對光源發光點的張角所損失的光,都是經過光準直元件后角度較大的光,而中心的光強並沒有降低。這顯然與光學教科書上的結論並不相同,因為在光學教科書上所講只要光源放置在透鏡的焦點上無論多大角度的光線都可以得到準直,因此減小收集角度也會減小中心光強。

對於以上實驗發現發明人並沒有很好的理論解釋,但在實踐中確實發現只收集利用光源中心角度的光能量並不降低中心光強,同時準直光束的角度可以變小。

經典光學理論告訴我們,在光準直系統中準直光的準直程度與光源的發光光斑尺寸成反比,即發光光斑越大,準直程度越低。在本發明中,雷射二極體發出的雷射聚焦於螢光片,由於雷射是由很小的發光晶片發出的相干光,可以形成非常小的發光光斑,這樣根據光學理論就可以形成高度準直的光束。同時利用發明人所發現的實驗結論,控制光準直元件對光源發光點的張角小於60度,這樣可以進一步的提高準直光束的準直度。這樣就可以得到高度準直的出射光束,在幾米甚至幾十米外都不會明顯擴散變大。這樣的光束在裝飾照明中有很多用處。

優選的,光準直元件對光源發光點的張角小於30度,這樣可以進一步的提高準直光束的準直度。

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就舉例了一個在裝置照明中的應用。在該實施例的燈具中,還包括位於光準直元件光路後端的弧面反射鏡陣列214,包括多個平面反射鏡214a-214e,該多個平面反射鏡沿弧面排列成陣列。從光準直元件出射的準直光束224入射到該弧面反射鏡陣列214後,各個平面反射鏡214a、214b、214c、214d、214e分別接收了一小部分光並將其反射而形成多個子光束225,每一個子光束也都是平行光束。由於多個平面反射鏡沿一個弧面排列,因此每一個反射鏡的法線方向都略有變化,這樣由其反射出的多個子光束的方向也不同。又由於準直光束224是高度準直的,平面鏡不改變光的準直度,因此每一個子光束也是高度準直的。這樣多個高度準直的子光束會在遠處(例如幾米外)形成多個小光點,實現「滿天星」的裝飾照明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滿天星」裝飾效果的關鍵在於每一個光點要足夠小而且亮,這就要求準直光束224的準直度要足夠高,而且中心光強足夠大。而正是因為前述的原因,本發明圖1所示實施例所產生準直光束同時具有準直度高和中心光強大的特點。

前述的實施例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從光源到光準直元件的光路徑很長,這是由於光準直元件對光源發光點的張角小所決定的,這段光路徑的長度約等於光準直元件的口徑除以張角(弧度),張角越小則這段光路徑越長。這就使得整個系統變得細長,在應用中不太方便。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解決了這個問題。與圖1所示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兩片反射鏡316a和316b。從光源發出的光322先後經過反射鏡316a和316b的反射而彎折兩次,再入射於光準直元件313。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光路在一個方向上過長,而是經過反射鏡的反射後使得總體光路在兩個方向上呈現比較均衡的長度。在本實施例中使用了兩片反射鏡,而實際上使用一片或者三片或更多反射鏡,也可以實現減少光路長度的目的。

本實施例與圖1所示實施例另一個不同點在於,還包括位於光源和光準直元件313光路之間的光闌315a和315b,光闌包括透光孔315c,光源發出的光中只有322部分光能通過該光闌的透光孔315c,這部分光完全覆蓋光準直元件的有效口徑。而光源發出的其餘光323則被光闌擋住。這樣可以減少無效的光323變成雜散光而影響注射光的裝飾效果。

在以上實施例中,光準直元件都是一片透鏡,光源發出的部分光入射於該透鏡並經過其折射後準直出射。透鏡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的,優選的為非球面的透鏡,這樣可以實現更佳的準直度。由於透明材料的折射率隨光波長變化,因此光源發出的光經過透鏡折射後會出現色散現象。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光準直元件還可以使用反射的方式將入射光反射形成準直光,如圖4所示。

在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光準直元件413是一片弧形反射板,光源發出的光422入射後被其反射形成準直光424出射。具體而言,該反射板在圖4中的紙面平面上的截線是拋物線的一段,該拋物線以光源的發光點為焦點;該反射板在圖4中的垂直紙面、平行入射光光軸的平面上的截線是圓形的一段,且該圓形以光源的發光點為圓心。也可以理解為,以光源發光點為焦點的一段拋物線,以過光源發光點且垂直於光源發光光軸的軸線rx為對稱軸旋轉一段,得到本實施例的反射板。

與使用透鏡不同的是,弧形反射板不存在由於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色差,因此出射光的顏色均勻性更好。可以理解,除了透鏡和弧形反射板,其他光準直元件在本發明中也都是可以使用的。

在前述實施例中,雷射聚焦於螢光片並激發螢光片產生螢光,而螢光會向各方向各向同性的發射,因此會有一半左右的光能量面向光源發射從而造成光損失。以下從圖5到圖10的實施例針對光源和螢光片結構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和解釋。

在圖5a所示的實施例中,螢光片包括透明導熱襯底512a和依附於該襯底表面的螢光塗層512b,雷射二極體511發出的雷射521穿過該透明導熱襯底512a後聚焦於螢光塗層512b。透明導熱襯底可以由藍寶石、金剛石或碳化矽這樣的透明的導熱材質製作,可以幫助螢光塗層散熱。透明導熱襯底表面上鍍有透射雷射並至少部分反射螢光的光學薄膜,這樣面向雷射二極體發射的螢光至少部分的可以被該光學薄膜反射而面向光準直元件發射,從而有效提升了光源的發光效率。優選的,該光學薄膜鍍在透明導熱襯底512a面向螢光塗層的表面上,即光學薄膜位於透明導熱襯底和螢光塗層之間。這樣螢光塗層發出的光不用穿過透明導熱襯底就可以被光學薄膜直接反射,減少了光的橫向擴散。

在圖5b所示的實施例中,更優選的,還包括位於螢光片光路後端緊貼螢光片放置的濾光片517,用於透射發光半角小於等於a/2的螢光並至少部分反射發光半角大於a/2的螢光。如前所述的,由於光準直元件只能接收光源發出的發光半角小於等於a/2的螢光,這部分有效光會直接透射濾光片517,而其餘的無效光將被反射回螢光片,這部分光經過螢光片散射和反射後會再次出射,其中部分會由於散射作用改變方向並在發光半角小於等於a/2的範圍內得以出射,其餘光則再次被濾光片517反射返回螢光片進行散射和反射。也就是說,原本的無效光經過濾光片517的反射後會部分得到再利用成為有效光,從而提升光源的能夠入射到光準直元件上光的能量,也就是提升了系統效率。

在圖5a和圖5b所示的實施例中,存在光在透明導熱襯底中擴散的問題,如圖6a所示。雷射621穿過透明導熱襯底612a後聚焦於螢光塗層612b並激發其發射螢光。在圖6a中螢光631和632以實線箭頭表示,而剩餘的沒有被螢光塗層吸收的雷射633用虛線箭頭表示。即使存在圖5a實施例中所述的光學薄膜,該光學薄膜也不能完全阻擋住螢光,因此除了直接出射的螢光631之外,仍然會有部分螢光632進入到透明導熱襯底中。這部分螢光632中入射角較大的部分會在透明導熱襯底612a的另一個相對的表面上發生全反射並再次回到螢光塗層所在的表面,並至少部分出射。這樣,在螢光塗層表面就會形成如圖6b所示的光能量分布。圖6b是螢光片面向發光方向看過去的正視圖。其中雷射聚焦入射螢光塗層的光斑位置對應於中心光斑641,這裡是能量最高也是最亮的部分,大部分光從這裡直接出射,這個區域稱為激發區,即雷射直接激發發光的區域。激發區以外的區域稱為非激發區,即沒有被雷射直接激發發光的區域。在非激發區內,圖6a中所示的進入透明導熱襯底中擴散的螢光632會在遠離中心光斑641一段距離後在外圍形成擴散光環643;在中心光斑641和擴散光環643之間在存在暗環642,以及在擴散光環643之外存在的暗區域644。可見在非激發區內至少又包括兩個區,圍繞激發區641並與激發區相鄰的環形暗區域642,和與激發區不相鄰的外圍區域。這兩個區域的交界處——也就是擴散光環643的內圓處的位置容易計算得到。根據幾何光學可知,這裡對應於剛好能在透明導熱襯底下表面發生全反射的螢光的入射位置。發生全反射的螢光的最小入射角等於:,其中n是透明導熱襯底的折射率。例如對於藍寶石材質的透明導熱襯底,n=1.765,那麼容易計算得到度。參考圖6a,入射角為的螢光在透明導熱襯底中反射一次所傳播距離l等於,其中d是透明導熱襯底的厚度。為了後面敘述方便,定義l為特徵距離。環形暗區域642與擴散光環643的交界處到激發區中心的距離是特徵距離。特徵距離與透明導熱襯底的材質和厚度有關,例如對於0.3mm厚度的藍寶石材質的透明導熱襯底,特徵距離等於0.41mm。

可以理解,中心光斑(激發區)641是用於照明或裝飾照明的主要作用者,而擴散光環643作為雜散光則會對這個照明或裝飾照明起到破壞效果的作用,因此應該減少擴散光環643的發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使用至少兩種技術手段。在下面的實施例中予以說明。

在圖7a所示的實施例的燈具中,還包括位於螢光片光路後端緊貼螢光片放置的光闌片717,光闌片717包括透光區717a和遮光區,兩者緊密相鄰,透光區717a對準雷射聚焦於螢光片的聚焦點。在該實施例中,雷射721透射透明導熱襯底712a後聚焦於螢光塗層712b,而光闌片717緊貼螢光塗層712b放置且其透光區717a對準了雷射721聚焦於螢光塗層712b的激發區,同時透光區的邊緣上至少存在一個點到激發區中心的距離小於特徵距離。這樣激發區發出的有效光至少部分可以透過透光區717a並最終實現裝飾照明目的,同時擴散光環至少部分在透光區以外,擴散光環發出的光會至少部分的被遮光區遮住,達到減少雜散光的作用。優選的,擴散光環全部在光闌片的透光區以外,此時透光區的邊緣上所有的點到螢光片激發區中心的距離都小於特徵距離,這樣擴散光環發出的光將全部被遮光區遮擋從而不會影響裝飾照明效果。

圖7a所示的實施例中光闌片717使用了一片不透明的片材上打孔以實現透光區717a。這是光闌片的一種製造方法,這種方法的局限在於打孔的孔徑很難做的很小,而不透明片材本身的厚度也會對透光區內傳播的光形成吸收、反射等影響。更加優選的,如圖7b所示,光闌片717由透明材質製成,其中遮光區717b由遮光鍍膜形成,該鍍膜吸收或反射入射光。用於製作光闌片的透明材質可以有多種選擇,玻璃、石英、藍寶石等都可以。在其上需要實現遮光區的部分鍍遮光鍍膜,沒有鍍膜的部分就是透光區717a,這樣的好處有多個。首先可以使用半導體工藝實現,透光區的尺寸、形狀幾乎沒有限制,而且成本低廉。其次是遮光鍍膜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也不會影響透光區內透射的光的傳播。遮光鍍膜可以鍍金屬反射膜或吸收膜,也可以鍍非金屬膜,這是非常成熟的工藝。優選的,光闌片鍍有遮光鍍膜的一面緊貼螢光塗層712b,這樣兩者之間沒有光線的傳播距離,光闌遮擋光的區域就更準確。

優選的,光闌片鍍有濾光膜,該濾光膜用於透射發光半角小於等於a/2的螢光並至少部分反射發光半角大於a/2的螢光,這樣就可以將發光半角大於a/2的無效螢光進行再利用,使更多的光入射到光路後端的光準直元件的有效口徑內。當然在本實施例中,光準直元件也可以設計成收集光源發出的更大角度的光,這顯然並不影響本實施例中光闌片所起的作用和有益效果。

在前述的圖7a和圖7b所示的實施例中,並沒有對透光區的最小尺寸給出限制。一般來說為了達到最大化的將螢光片上的激發區發出的光出射的目的,光闌片的透光區顯然在對準螢光片的激發區的同時,應大於並完全覆蓋螢光片的激發區,以保證激發區發出的所有光都得以從透光區出射。然而在另外一些裝飾照明的場合,考慮到從光闌片透光區出射的光會在最終形成裝飾照明效果的區域上成像,因此透光區形狀可以為圓形、五角星形、十字星、心形、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或橢圓形,並且可能小於螢光片的激發區,以實現更加豐富的裝飾效果。例如圖7c所示的情況,光闌片717上的透光區是十字星形的區域717a,其餘區域為遮光區717b,透光區717a對準了螢光塗層的激發區741。這樣雖然激發區741發出的光有很大的部分被遮光區遮擋了而不能出射,但是在最終的裝飾照明區域會呈現一個明亮的十字星形,實現了特殊的裝飾效果。在這個實施例中,透光區717a也並沒有局限於螢光塗層的激發區內部,其十字星的四個角的尖部也伸出了螢光塗層的激發區741以外,以實現在尖部變暗的效果。由這個例子可見,透光區與螢光片的激發區兩者必須對準,但是兩者的大小和具體位置關係並不是固定的,要根據實際所要實現的裝飾效果來設計和決定。例如,光闌片的透光區也可以小於螢光塗層的激發區,這時就可以保證透光區出射的光都是最亮的,所形成的光斑邊緣會有一個明顯的明暗分界線。

上述圖7a到圖7c所示實施例中描述了減少擴散光環發光的一類方法,下面以圖8a和圖8b所示的實施例說明另一類方法。圖8a是該實施例中光源的結構示意圖,圖8b是螢光塗層的面向發光方向看過去的正視圖。在該實施例中,參考圖8b,在螢光塗層812b的非激發區中至少部分塗有吸光塗料812c,該塗有吸光塗料的部分中至少包括一個區域,該區域中心到激發區中心的距離等於特徵距離,那麼這個區域必然至少部分覆蓋擴散光環643,也就達到了減少擴散光環發光的目的。優選的,吸光塗料為油性塗料,其好處是對於親水的螢光塗層來說,油性塗料的塗覆範圍容易控制,不會在螢光塗層中大面積的擴散。

顯然,為了完全去除擴散光環的影響,螢光塗層上塗有吸光塗料的部分應完全覆蓋擴散光環,在實際操作中就是塗有吸光塗料的部分812c應覆蓋螢光塗層上以激發區中心為圓心並以特徵距離為半徑的圓形區域以外的部分,也就是覆蓋圖8b中843以及其外圍的區域。

而對於與激發區相鄰的環形暗區,這部分可以塗吸光塗料也可以不塗吸光塗料,因為本身這部分區域也幾乎不發光。考慮到吸光塗料在塗覆過程中有在螢光塗層中擴散的過程,因此該環形暗區剛好可以作為塗覆吸光塗料的緩衝區,圖8b就是這種情況下螢光塗層的正視圖。在本實施例中,環形暗區842外圍的擴散光環843被吸光塗料完全覆蓋,吸光塗料812c必然會部分的擴散進入該環形暗區842(緩衝區),同時由於該環形暗區842的分隔,擴散的吸光塗料又不會擴散到中心的激發區841。因此該環形暗區842會分成兩部分,遠離激發區的部分會塗有吸光塗料,而靠近激發區的部分不會塗有吸光塗料。

優選的,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位於螢光片光路後端緊貼螢光片放置的濾光片(圖中未畫出),用於透射發光半角小於等於a/2的螢光並至少部分反射發光半角大於a/2的螢光。這樣就可以將發光半角大於a/2的無效螢光進行再利用,使更多的光入射到光路後端的光準直元件的有效口徑內。當然在本實施例中,光準直元件也可以設計成收集光源發出的更大角度的光,這顯然並不影響本實施例中吸光塗料所起的作用和有益效果。

在以上實施例中,螢光片都是由透明導熱襯底和塗覆在其表面的螢光塗層構成。如圖6a和相關說明所述的,這種情況下存在部分螢光在透明導熱襯底中傳導並擴散的問題。實際上,還有另一種方式實現螢光片。下面的實施例對此予以說明,其結構示意圖如圖9a所示。

在本實施例的燈具中,螢光片可以以反射的形式受激發射螢光。雷射二極體911發射雷射921,該雷射921聚焦入射於螢光片912並激發其發射螢光。具體而言,光源的結構如圖9b所示,螢光片包括反射襯底912a和塗覆於反射襯底表面的螢光塗層912b,雷射二極體911發出的雷射921入射於螢光塗層912b,由於反射襯底的作用,螢光塗層只能背向反射襯底的方向發射螢光。可以理解,如果雷射921垂直的入射於螢光塗層912b,則後者發射的螢光就正對著雷射二極體出射,不能形成光輸出。在本實施例中,設置雷射921的光軸與螢光塗層912b平面法線的夾角大於a/2,這時就會有半角大於a/2的光束922從側面洩露出來,光準直裝置913就可以對其進行收集和準直。這種方法中不存在透明導光層,也就不可能存在螢光的橫向擴散,光可以更加集中。

優選的,雷射光軸與螢光塗層平面法線的夾角為45度。如圖10a所示,雷射1021的光軸與反射襯底1012a和其表面的螢光塗層1012b的夾角為45度,參考圖10b,那麼圓形截面的雷射束1021投射到螢光塗層平面時就變成了近似橢圓形的激發光斑,並激發出同樣形狀的螢光發光光斑1041,而光路後端的光準直元件接收該螢光發光光斑1041發出的光時也是從45度的方向上接收的,因此在光準直元件接收方向看去近似橢圓的螢光發光光斑又會重新投影成為圓形的螢光光束1022,從而最終形成圓形的光斑。圓形光斑具有比較好的裝置效果,且比較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在前述實施例中,舉例說明了光源和光準直裝置的幾種實現形式,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則說明了如何利用這樣的發光裝置(包括光源和光準直裝置)配合一個弧面反射鏡陣列實現「滿天星」的裝飾照明效果。在該實施例中多個平面反射鏡沿一個不規則的曲面排列。在圖11所示的實施例中,區別在於,多個平面反射鏡1114a和1114b等分布在一個凸面1114x表面,每個平面反射鏡的法線方向與其所在的凸面在這個位置的法線方向相同,顯然每個平面反射鏡的法線方向,以使得其反射形成的多個子光束的方向不同。

圖12所示的實施例的燈具中,位於發光裝置(包括和光準直元件)光路後端的凹面反射鏡陣列,包括多個平面反射鏡1214a和1214b等,該多個平面反射鏡沿一個凹面1214x排列成陣列,從發光裝置出射的光經過凹面反射鏡陣列反射後形成多個匯聚的子光束1225。幾何光學告訴我們,任何凹面反射鏡都可以將準直的光束反射成為匯聚的光束,而在本實施例中,每個平面反射鏡1214a和1214b的法線方向與其所在的凹面在這個位置的法線方向相同,因此多個平面反射鏡1214a和1214b等將凹面連續變化的法線方向變成離散變化的,多個平面反射鏡1214a和1214b等所反射形成的多個子光束則是匯聚的。在本實施例的燈具中,還包括殼體1218,凹面反射鏡陣列位於該殼體1218內,殼體1218表面包括一個透光區1218a,多個子光束匯聚於透光區1218a並從透光區穿出到殼體外。由於子光束是匯聚的,這些子光束的匯聚位置的面積顯然會小於凹面反射鏡陣列的尺寸,因此透光區也可以比較小就能夠允許子光束全部透過,具體來說透光區至少在一個方向維度上的尺寸小於凹面反射鏡陣列在該方向維度上的尺寸。從產品角度,小的透光區可以給人感覺所有的子光束都是從一個點出射出來,而且從該透光區向內不容易看穿殼體1218內部的所有構造,外觀效果好。

優選的,殼體表面的透光區1218a的形狀外接於多個子光束穿過透光區時形成的總光斑的包絡,這樣透光區既可以保證所有子光束都能夠穿過透光區,又能夠保證透光區的面積最小化。優選的,殼體表面的透光區呈圓形、五角星形、水滴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心形、正六邊形或三角形,以實現更好的外觀效果。在本實施例中,凹面1214x為球面或橢球面,凹面1214x也可能在兩個相互垂直的維度上的曲率不同,以實現反射後不同的光點分布。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的燈具還包括馬達(圖中未畫出),用於驅動弧面反射鏡陣列轉動。該轉動是沿著凹面1214x中心的法線方向ax圓周轉動的,隨著凹面的轉動和每一個平面反射鏡1214a和1214b等的轉動,經過凹面反射鏡陣列反射形成的子光束也會跟著轉動,形成轉動的多個小光點,構成更豐富的視覺效果。當然,馬達也可以驅動弧面反射鏡陣列進行其它周期性運動,以實現其它視覺效果。

顯然在此實施例中,發光裝置不一定要採用圖1所示的光源和光準直元件的結構,只要發光裝置能夠發射準直光束,就可以實現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圖13a所示的實施例是在圖12的實施例中的進一步改進。在本實施例的燈具中,位於發光裝置光路後端的凹面反射鏡陣列包括多個平面反射鏡,該多個平面反射鏡沿一個凹面排列成陣列,從發光裝置出射的光經過該凹面反射鏡陣列反射後形成多個子光束1325u、1325v和1325w等,該多個子光束照射於目標面1351形成多個子光斑。

很明顯,子光束1325u入射於目標面1351的入射角(入射光線與目標面在入射點法線的夾角),大於子光束1325w入射於目標面1351的入射角。假設凹面反射鏡陣列中,單位面積的平面反射鏡個數(即平面反射鏡的密度)是均勻的,那麼由於投射角度的影響,子光束1325u在目標面1351形成的光點到相鄰子光束在目標面1351形成的光點的距離,就必然大於子光束1325w在目標面1351形成的光點到相鄰子光束在目標面1351形成的光點的距離。這樣在目標面1351上形成的光點陣列就是不均勻的:子光束1325u入射的區域1352u的光點密度小於子光束1325w入射的區域1352w的光點密度。

然而,均勻的光點密度可以實現更好的視覺效果。為了實現更加均勻的光點密度,在本實施例中,考慮到凹面反射鏡陣列上的區域1314u反射形成子光束1325u,區域1314w反射形成子光束1325w,那麼使區域1314u上單位面積平面反射鏡的數量(平面反射鏡的密度)大於區域1314w的單位面積平面反射鏡的數量,就可以至少部分的補償投射角度帶來的相鄰光點之間的距離差異。對於子光束1325v和子光束1325w,兩者入射於目標面1351的入射角相近,因此可以設置其對應的區域1314v和1314w上平面反射鏡的密度相近。

概括來說,凹面反射鏡陣列上包括密集區和稀疏區,密集區的單位面積平面反射鏡的數量大於稀疏區的單位面積平面反射鏡的數量,且密集區內的平面反射鏡上出射的子光束入射於目標面的平均入射角大於稀疏區內的平面反射鏡上出射的子光束入射於目標面的平均入射角。這樣密集區依靠更高的平面反射鏡密度,來補償其反射的子光束在目標面上入射角較大帶來的光點距離拉大的影響,使得密集區和稀疏區在目標面上形成的相鄰光點距離更接近。在本實施例中,凹面反射鏡陣列上區域1314u就是密集區,區域1314u就是稀疏區。在本實施例中,密集區位於凹面上靠近光出射方向的一端,稀疏區位於凹面上遠離光出射方向的一端。可以理解,凹面反射鏡陣列上可以存在多對密集區和稀疏區。

在本實施例中,採凹面反射鏡陣列進行舉例。而顯然密集區和稀疏區的設置同樣可以適用於凸面反射鏡陣列(參見圖11所示的實施例)以及其他類型的曲面反射鏡陣列,其作用方式和規律與曲面的具體形式沒有關係。

為了實現弧面反射鏡陣列中的密集區和稀疏區,可以有多個方式。密集區和稀疏區內的平面反射鏡的大小可以相同,那麼如果密集區貼滿平面反射鏡的話,稀疏區中的平面反射鏡之間就必然存在間隔。這種形式在生產中只使用一種平面反射鏡進行貼裝,生產控制比較容易,但是稀疏區中的平面反射鏡之間的間隔就會造成光損失。另一種方式是,密集區上的平面反射鏡的面積,小於稀疏區上的平面反射鏡的面積,此時稀疏區上平面反射鏡也可以密實排列,以更大的平面反射鏡來實現較低的平面反射鏡密度,同時保證光線儘量多的得到反射出射。

圖13b、13c和13d分別列舉了可能的平面反射鏡的排列方式,其中弧面反射鏡陣列的輪廓都是圓形的,其中的小格子就代表各個平面反射鏡,而水平方向線和豎直方向的線代表平面反射鏡陣列中的反射鏡邊緣。在圖13b中,水平線是均勻的,豎直線左側稀疏右側密集,這樣就實現了左側的稀疏區和右側的密集區。在圖13c中,水平線是上側密集下側稀疏,豎直線左側稀疏右側密集,這樣就實現了左下的稀疏區和右上的密集區。在圖13d中,水平線是向右側匯聚,豎直線左側稀疏右側密集,這樣同樣實現了左側的稀疏區和右側的密集區。圖13b的實現方式中中,稀疏區(左側)與密集區(右側)相比,只實現了水平方向上的稀疏,而在豎直方向上的密集程度相同。即密集區上平面反射鏡的尺寸,只在水平方向上小於稀疏區平面反射鏡的尺寸,在豎直方向上則是相同的。而圖13c和圖13d的實現方式,與圖13b所表現的不同的是,都可以在兩個方向維度上實現稀疏(或密集),即密集區上平面反射鏡的尺寸,在相互正交的兩個方向上都小於稀疏區平面反射鏡的尺寸。這樣的視覺效果更好,所以是更加優選的方式。

顯然在此實施例中,發光裝置不一定要採用圖1所示的光源和光準直元件的結構,只要發光裝置能夠發射準直光束,就可以實現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除了上述實施例中所描述的曲面反射鏡陣列之外,在發光裝置(包括光源和光準直元件)的光路後端還可以包括反射板和馬達,馬達驅動反射板轉動或周期性運動,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4所示。反射板1414將發光裝置發出的準直光反射出去,馬達驅動反射板轉動,就可以控制反射光斑的掃描,形成運動光斑的視覺效果。而馬達也可以驅動反射板做其它周期性運動,以形成其它的光斑運動方式。

如圖15所示的實施例的燈具中,在發射準直光束的發光裝置的光路後端包括微鏡陣列1514,微鏡陣列1514包括多個微鏡1514a、1514b等,發光裝置發出的光束入射於微鏡陣列後反射形成多個子光束。微鏡陣列中的微鏡1514a和1514b可以被獨立控制的進行翻轉,這對應於多個子光束的傳播方向可以被獨立的控制,在目標面(圖中未畫出)上所形成的光點陣列中的每個點都可以獨立的被控制移動,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的燈具還包括馬達1519,用於驅動微鏡陣列轉動或周期性運動。這樣在目標面上所形成的光點陣列就可以整體的轉動或周期性的運動,與每個光點的獨立控制運動可以同時進行,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顯然在此實施例中,發光裝置不一定要採用圖1所示的光源和光準直元件的結構,只要發光裝置能夠發射準直光束,就可以實現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