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及裝置製造方法
2024-03-09 22:34:15 1
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及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及裝置,本發明的控制方法通過檢測空調當前溫度狀態,並將該狀態與預設閾值進行比較,判斷當前狀態是否滿足預設閾值,對滿足預設閾值條件的情況下,進一步進行溫度檢測,在檢測都通過的情況下再開啟防凝露模式。通過上述方法,解決了相關技術中,開啟防凝露模式的過程沒有一種準確的控制機制,導致空調設備無法準確的判斷何時進入防凝露模式的問題,提升了空調的性能。
【專利說明】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空調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空調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視,但是,在使用空調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相繼產生。
[0003]在南方的梅雨季節,用戶在使用空調器的時候,如果沒有保持房間的密閉性,就很容易出現長期高溫高溼情況。這種情況下,空調就會產生大量凝露,不僅對空調的使用造成影響,且導致用戶體驗降低。
[0004]對於使用變頻空調的用戶,變頻空調器的頻率可調特性使得空調製冷量和出風溫度可智能的隨著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環境溫度高時候,空調器的頻率高,出風溫度變低,提高舒適性;環境溫度低的時候,空調頻率低,節約用電量。一般情況下,如果空調器無法使得室內環境溫度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設定溫度,那麼空調器就會不斷升頻,直至維持在高頻段運行。
[0005]這樣也會導致出風溫度非常低,甚至低於8~10°C,這樣就非常容易導致凝露。若是在高溼度情況下,出風框、面板、導風部件等部位就會產生大量凝露水,最終滴落在用戶地板上,導致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
[0006]目前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是在出風口貼上電加熱(片)。採用電加熱(片)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但是,在出風溫度非常低的情況下,要保證電加熱的效果就需要加大電加熱功率。而電加熱發熱是和製冷相反的作用,降低舒適性,增加無用功耗。若出風口電加熱產生凝露水與電加熱或電`加熱電線接觸,會有安全隱患的。而且,加上電加熱後,導致增加成本、降低可靠性。
[0007]相關技術中,僅存在一些產生凝露後的解決辦法,但對開啟防凝露模式沒有一種準確的控制機制,導致空調設備無法準確的判斷何時進入防凝露模式。基於上述原因,空調設備只能在進入防凝露模式後才做出相應的補救措施,而該補救措施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
串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及裝置,以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對開啟防凝露模式沒有一種準確的控制機制,導致空調設備無法準確的判斷何時進入防凝露模式的問題。
[0009]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檢測空調運行模式是否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如果是,則進入步驟B ;步驟B,檢測所述空調的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並判斷所述內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一閾值Tl、所述外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二閾值T2以及所述蒸發器管的溫度是否小於第三閾值T3,如果是,則進入步驟C,否則返回步驟A ;步驟C,判斷是否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 Tl且持續時間超過第一預定時間tl,如果是,則進入步驟D,否則返回步驟Α,其中,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為當前的內環境溫度與初始內環境溫度的差值;步驟D,開啟防凝露模式,經過第二預定時間t2後,結束防凝露模式並返回步驟Α。
[0010]優選地,在所述步驟A中,確定壓縮機開啟且四通閥未上電,則空調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確定壓縮機開啟且四通閥上電,則空調不是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
[0011]優選地,所述步驟B還包括:判斷所述內環境溫度與所述蒸發器管的溫度的差值是否大於第四閾值T4,如果是,則進入步驟C,否則返回步驟A。
[0012]優選地,在所述步驟C中,如果在第一預定時間tl內判斷所述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大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Τ1,則把當前的內環境溫度作為新的初始內環境溫度;確定新的初始內環境溫度與預設溫度Ts的差值大於第二預設溫度範圍值ΛΤ2、所述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 Tl且持續第一預定時間tl,則進入步驟D0
[0013]優選地,在所述步驟D中,開啟防凝露模式時,控制空調的風速處於高風檔或高風檔以上風速,並控制導風裝置處於順風位置。
[0014]優選地,開啟防凝露模式時,還調節所述空調的頻率至預定頻率Ρ1。
[0015]優選地,所述預定頻率Pl為最大頻率的45%?70%中任一值。
[0016]優選地,所述第一閾值Tl為30?33°C中任意一值,所述第二閾值Τ2為34?37°C中任意一值,所述第三閾值T3為13?18°C中任意一值,所述第四閾值T4為9?13°C中任
意一值。
[0017]優選地,所述第一預定時間tl為30?90分鐘中任意一值;第二預定時間t2為15?60分鐘中任意一值。
[0018]優選地,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 Tl和第二預設溫度範圍值ΛΤ2為2?4°C中任意一值。
[0019]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裝置,包括:檢測模塊,用於檢測空調是否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以及檢測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判斷模塊,用於判斷所述內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一閾值Tl,所述外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二閾值T2,所述蒸發器管的溫度是否大於第三閾值T3 ;以及判斷是否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 Tl且持續時間超過第一預定時間tl,其中,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為當前的內環境溫度與初始內環境溫度的差值;控制模塊,用於開啟防凝露模式,並經過第二預定時間t2後,結束防凝露模式。
[0020]因為採用了同時比較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是否超過各自預設溫度的方法,通過將多種溫度和與其對應的預設溫度進行比較,使得進入防凝露模式的條件更為準確,克服了相關技術中開啟防凝露模式的過程中,沒有一種準確的控制機制,導致空調設備無法準確的判斷何時進入防凝露模式的問題,進而使得空調設備可以在準確的時機進入防凝露模式,節約空調設備的資源,且提升了空調設備的整體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0022]圖1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一的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0023]圖2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二的空調防凝露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0024]圖3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三的變頻空調防凝露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0025]圖4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五的空調設備防凝露模式開啟過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0026]圖5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五的退出防凝露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0027]圖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裝置的結構框圖;
[0028]圖7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六的空調模式的控制裝置的結構框圖一;
[0029]圖8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六的空調模式的控制裝置的結構框圖二 ;
[0030]圖9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六的空調模式的控制裝置的結構框圖三;
[0031]圖10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六的空調模式的控制裝置的結構框圖四。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33]優選實施例一
[0034]基於相關技術中,開啟防凝露模式的過程沒有一種準確的控制機制,導致空調設備無法準確的判斷何時進入防凝露模式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該方法的流程如圖1所示,包括步驟S102至步驟S108:
[0035]步驟S102,檢測空調運行模式是否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如果是,則進入步驟S104;否則,繼續進行檢測。
[0036]在實施過程中,如果不是製冷或除溼模式,也可以不立即進行檢測,通過設定一個檢測時間,當檢測時間到達時再檢測其當前的運行模式。
[0037]步驟S104,檢測空調的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並判斷內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一閾值Tl、外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二閾值T2以及蒸發器管的溫度是否小於第三閾值T3。如果是,則進入步驟S106,否則返回步驟S102。
[0038]在實施過程中,在不滿足溫度檢測的情況下,也可以不執行步驟S102,按照與上述相同的方法,設定一個預設時間來檢測當前的溫度狀態是否滿足要求。
[0039]步驟S106,判斷是否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 Tl且持續時間超過第一預定時間tl。如果是,則進入步驟S108,否則返回步驟S102,其中,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為當前的內環境溫度與初始內環境溫度的差值;
[0040]步驟S108,開啟防凝露模式。當經過第二預定時間t2時間後,結束防凝露模式並返回步驟S102。
[0041]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檢測空調當前溫度狀態,並將該狀態與預設閾值進行比較,判斷當前狀態是否滿足預設閾值,對滿足預設閾值條件的情況下,進一步進行溫度檢測,在檢測都通過的情況下再開啟防凝露模式。通過上述方法,解決了相關技術中,開啟防凝露模式的過程沒有一種準確的控制機制,導致空調設備無法準確的判斷何時進入防凝露模式的問題,提升了空調的性能。
[0042]優選實施例二
[0043]相關技術中,開啟防凝露模式的過程沒有一種準確的控制機制,導致空調設備無法準確的判斷何時進入防凝露模式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調模式的控制方法,該方法的流程可以如圖2所示,包括步驟202至步驟S206:
[0044]步驟202,獲取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的空調設備當前的溫度狀態,其中,溫度狀態包括: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
[0045]步驟204,判斷溫度狀態是否滿足第一預設條件,其中,第一預設條件為內環境溫度未超過第一閾值Tl、外環境溫度未超過第二閾值T2且蒸發器管的溫度未超過第三閾值T3 ;
[0046]步驟206,如果是,則開啟防凝露模式。
[0047]本實施例因為採用了同時比較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是否超過各自預設溫度的方法,通過將多種溫度和與其對應的預設溫度進行比較,使得進入防凝露模式的條件更為準確,克服了相關技術中開啟防凝露模式的過程中,沒有一種準確的控制機制,導致空調設備無法準確的判斷何時進入防凝露模式的問題,進而使得空調設備可以在準確的時機進入防凝露模式,節約空調設備的資源,且提升了空調設備的整體性能。
[0048]在步驟S202執行之前,空調設備還可以判斷自身當前所處的模式,其中,該模式可以包括製冷模式、除溼模式、散熱模式、加熱模式等。在空調設備判斷自身處於何種模式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判斷壓縮機和四通閥的狀態來判斷處於何種狀態。例如,當檢測到壓縮機開啟且四通閥未上電時,則可以確定當前的空調處於非加熱模式,則該模式可能是製冷模式,也可能是除溼模式。其中,四通閥上電與否,是空調設備判斷自身處於何種模式的一個條件,例如,當四通閥上電時,空調設備不具備產生凝露的條件,則不會檢測自身當前的溫度狀態。
[0049]當檢測到具備產生凝露的條件時,則空調設備開始獲取自身當前的溫度狀態。其中,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的獲取都可以通過在相應的位置安裝採集設備來實現,例如,在相應的位置安裝傳感器。
[0050]在獲取到當前的溫度狀態後,執行步驟S204,即判斷溫度狀態是否滿足第一預設條件。其中,第一預設條件為同時滿足內環境溫度未超過第一閾值Tl、外環境溫度未超過第二閾值T2且蒸發器管的溫度未超過第三閾值T3。上述步驟相對於現有技術而言,採用了多種可以比較溫度,例如,將外環境溫度與預設的閾值進行比較,引入了新的外環境溫度。通過多種溫度狀態的比較,使得開啟防凝露模式的控制更為精確。
[0051]實施過程中,還可以對防凝露模式的控制過程進行優化,以使得控制的過程更加準確。例如,在開啟防凝露模式之前,還可以判斷內環境溫度與蒸發器管的溫度的差值是否大於第四閾值T4。
[0052]在確定內環境溫度與蒸發器管的溫度的差值大於T4的情況下,可以開啟防凝露模式。加入了上述比較過程的實施例進一步將溫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相對於未加入比較過程的實施例而言,控制過程更加優化。當然,也可以直接通過內環境溫度與蒸發器管的溫度的差值與T4的比較直接判斷是否進入防凝露模式。
[0053]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開啟防凝露模式之前,還可以判斷在第一預定時間段tl內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是否超過預設值T5,其中,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為當前的內環境溫度與空調設備開啟時的內環境溫度的差值。
[0054]在確定在第一預定時間段tl內,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未超過預設值T5時,執行步驟S206 ;在確定在第一預定時間段tl內,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超過預設值T5的情況下,將空調設備開啟時的內環境溫度修改為當前的內環境溫度,然後再在tl內判斷變化值是否超過預設值T5,即執行上述判斷步驟。
[0055]在上述實施例實施的過程中,各閾值和預設值可以通過實驗得出較精確範圍,例如Tl可以為30°C至33°C,T2可以為34°C至37°C,T3可以為9°C至13°C,T4可以為13°C至18°C,T5可以為2°C至4°C。在各個溫度範圍內,必然存在一個相對較優的溫度,該較優溫度可以通過試驗得到。然而,該較優溫度並不是固定的,例如,當內環境溫度為25°C時,T3可以設定為9°C ;當內環境溫度為28°C時,T3可以設定為11°C等。
[0056]對應於上述溫度值的不同,tl也可以設定一個範圍,例如,tl可以為30分鐘至90分鐘。在實施過程中,tl的取值可以根據T5進行設定。
[0057]在空調設備開啟了防凝露模式後,空調設備需對自身進行控制以關閉防凝露模式。現有技術是在出風口貼上電加熱(片)。採用電加熱(片)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但是,在出風溫度非常低的情況下,要保證電加熱的效果就需要加大電加熱功率。然而,電加熱發熱是和製冷相反的作用,降低舒適性,增加無用功耗。若出風口電加熱產生凝露水與電加熱或電加熱電線接觸,會有安全隱患的。此外,加上電加熱後,導致增加成本、降低可靠性。
[0058]基於上述問題,本發明實施例在開啟防凝露模式之後,還可以通過控制風檔的狀態來調節設備,最終達到以安全、可靠的方式關閉防凝露模式。對於普通空調,在空調設備的風檔狀態不滿足第二預設條件時,開啟高風檔,並使風檔處於順風位置。其中,第二預設條件可以包括以下之一:風檔狀態為高風檔(風速和/或風力較大的調節檔)、風檔狀態為高風檔以上風速且風檔處於順風位置。本實施例開啟高風檔且使風檔處於順風位置的操作便於凝露的消失,即可以使空調設備在較短時間內退出防凝露模式,以節約資源。
[0059]當普通空調設備已經開啟高風檔且風檔處於順風位置的情況下,可進一步通過電加熱(片)來控制防凝露模式的退出。
[0060]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當空調設備為變頻空調設備時,在空調設備的風檔狀態滿足第二預設條件時,變頻空調設備還可以通過調節自身的頻率來達到退出防凝露模式的目的。實施時,可以在第二預定時間段t2內調節空調設備的頻率至預定頻率P1。
[0061]上述實施例中的t2和Pl都可以通過實驗得到,變頻空調設備的Pl可以為最大頻率的45%至70%,t2可以為15分鐘至60分鐘。
[0062]優選實施例三
[0063]本優選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變頻空調防凝露模式的控制方法,該方法的流程如圖3所示,包括步驟S302至步驟S314:
[0064]步驟S302,空調開機,判斷是否滿足預設的溫度條件。其中,預設的溫度條件包括:
(I)壓縮機開啟,四通閥(若有)未上電;(2)空調設備的內環境溫度T1CT內環)小於預定溫度Ts1,空調設備的外環境溫度T2 (T外環)小於預定溫度Ts2,蒸發器管中溫度T3 (T內管)小於預定溫度Ts3 ; (3)T內環-T內管大於預定溫度Ts4。
[0065]若同時滿足上述條件,則進入步驟S304 ;若不能滿足,則進入步驟S314。
[0066]步驟S304,記錄開機時空調設備的內環溫度Tstart,在預定時間段tl內的T內環溫度變化值(τ內環-Tstm)是否在預定溫度差T之內。如果是,則進入步驟S308,若出現大於T情況,則進入步驟S306。
[0067]步驟S306,記錄此時內環溫度為新的內環T』 start (且T』 start_用戶設定溫度Ts大於T+1)。再次判斷在預定時間段tl內的T內環溫度變化值(T內環-T’stm)是否在預定溫度差T之內,即重複執行步驟S304。
[0068]步驟S308,進入防凝露模式。
[0069]步驟S310,檢測空調設備的風檔狀態,並根據分檔狀態進行相應的調整。
[0070]若風檔處於高風檔或高風檔以上風速且順風位置(與導風掃風結構相關),則降頻至製冷最大頻率某個百分比。此時頻率為Pl,Pl的值具體根據室內負荷來定。運行t2後,進入步驟S312 ;若沒有同時滿足高風檔及以上風速且順風位置,則先進入高風檔和順風位置,運行t2後,進入步驟S312。
[0071]步驟S312,結束防凝露模式。
[0072]步驟S314,結束檢測過程。
[0073]在上述步驟實施的過程中,各溫度及時間都存在一定的預定溫度Ts1可以為30?33°C, Ts2 為 34 ?37°C,Ts3 為 9 ?13°C,Ts4 為 13 ?18°C ;預定時間段 tl 為 30min 到90min ;溫差取值為2?4°C,優先取3°C;最大頻率的百分比取值在45%?70%之間;t2為15min 至 60min,優先選 30min。
[0074]優選實施例四
[0075]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變頻空調模式的控制方法,首先判斷容易凝露的條件,就是在製冷或除溼模式(壓縮機開啟、四通閥不得電);其次在保證舒適性情況下,即內環外環小於一定的溫度值(實際上,在35°C以上時候,空氣的溼度都要大大下降,並不容易凝露);再判斷是否高頻低風速運行,即內環和內管溫差大,蒸發溫度低。在這四個前提之後,還可以判斷變頻空調器是否長期在非密閉環境中運行,即內環溫度基本不變。在滿足上述條件後,再進入防凝露模式。在進入防凝露模式後,通過先轉高風檔和順風位置來增加製冷量減小凝露。如果還是沒有效果,則要進入降頻階段來提高蒸發溫度達到防凝露的目的。
[0076]本發明能準確判斷空調器是否處在高溫高溼環境下,是否被使用在有熱溼流通的情況中,是否需要進入防凝露模式。防凝露模式下,優先非降頻的調風檔和導風結構,以提高用戶的舒適性。
[0077]以下結合實例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78]在南方,如廣東,福建等省份,三月至五月較容易出現高溫高溼的情況,在此情況下,許多用戶開空調來降低溫度和溼度。例如,南方某市5月的平均溫度為25.9°C,最高氣溫為35°C,且降雨較多,溼度較大。此情況即具備了空調設備外界的高溫、高溼的情況,則很容易在此種情況下產生凝露。
[0079]本實施例在用戶開機後自動檢測空調設備內環境溫度、空調設備蒸發器管中溫度、空調設備外環境溫度,並判斷壓縮機是否運轉和四通閥是否換向。實施時,若壓縮機不開啟,則出風溫度和環境溫度無溫差,則不會產生凝露;若四通閥(若有)帶電,則是制熱模式,也不會產生凝露。
[0080]對於溫度狀態,若內環溫度大於32°C,且外環溫度大於35°C,相對溼度比較低(不在梅雨季節)的情況下,不進入防凝露模式。T內環與T內管溫度差若不大於15°C,基本上是在低頻運行(已做實驗驗證),這個可以根據室內環境溫度來定,因為空調器製冷效果跟環境溫度是成反比的,但是變頻空調器的頻率也會降低。
[0081]經過試驗發現,若空調設備內環境溫度-蒸發器管中溫度大於15°C,則可以認為該樣機處於最大頻率80%以上的頻率運行。在實施的過程中,同時為了保證是高頻運行,若蒸發溫度小於12至14°C,則判斷是高頻運行。當然,內管溫和環境溫度非常大的關係;經過試驗可以得到,這個溫度不能取定值,應該隨著室內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例如,室內環境溫度為25°C時,T3值為9°C ;室內環境溫度為28攝氏度時,T3值為11°C ;室內環境溫度為 32°C時,T3 為 13。。。
[0082]若滿足以上條件,能夠確定是在梅雨季節高頻或較高頻運行。在此情況下,如果在45min內溫度變化均在2°C以內(考慮到感溫包本身的誤差,取2°C ),可以說明是在非密閉環境中運行,與室外環境有熱溼流通,判定進入防凝露模式。如果因為偶然原因出現大於2°C的情況,則此時的內環溫度為新的內環溫度,直至到設定溫度點停機(到溫度點停機前,一般空調器會降頻,此時環境溫度和蒸發溫度的溫差會降低,不能滿足上述四個條件)。進入這樣的循環,可以避免空調器先在密閉環境後在非密閉環境中運行的情況。
[0083]防凝露模式的解除過程優先考慮採用高風檔和最順風位置(最順風位置為導風掃風結構與出風速度方向基本一致)來增強換熱效果舒適性和降低凝露;如果這樣還不能退出防凝露模式,則要通過降頻來實現防凝露。通過實驗發現,空調設備如果在最大頻率的45%到70%頻率運行,成熟的風道結構的空調器是無凝露生成的。
[0084]優選實施例五
[0085]本優選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調設備防凝露模式開啟過程的控制方法,該方法的流程如圖4所示,包括步驟S402至步驟S414:
[0086]步驟S402,空調設備開機運行,檢測溫度狀態。
[0087]步驟S404,判斷壓縮機是否開啟且四通閥不帶電。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406,否則執行步驟S414。
[0088]步驟S406,判斷空調設備的內環境溫度是否未超過預設內環境溫度Tl且外環境溫度是否未超過預設外環境溫度T2。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408,否則執行步驟S414。
[0089]步驟S408,判斷內環境溫度與蒸發器管內溫度的差是否大於預定差值T3。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410,否則執行步驟S414。
[0090]步驟S410,判斷內環境溫度大於2°C的時間是否超過預設時間段11。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412,否則執行步驟S414。
[0091]步驟S412,進入防凝露模式。
[0092]步驟S414,結束該控制過程的檢測。
[0093]本優選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退出防凝露模式的控制過程,該過程如圖5所示,包括步驟S502至步驟S508:
[0094]步驟S502,判斷空調設備的風檔狀態是否處於高風檔或高風檔以上風速且順風位置。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504,否則,執行步驟S506。
[0095]步驟S504,降頻至製冷最大頻率的某個百分比。此時頻率的值具體根據室內負荷來定。運行預設時間後,執行步驟S508。
[0096]步驟S506,進入高風檔和順風位置。在進行新的設置後,重複執行步驟S502。
[0097]步驟S508,關閉防凝露模式。[0098]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裝置,該裝置應用於空調中,該裝置的結構框圖如圖6所示,包括:檢測模塊1,用於檢測空調是否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以及檢測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判斷模塊2,用於判斷內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一閾值Tl,外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二閾值T2,蒸發器管的溫度是否大於第三閾值T3 ;以及判斷是否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 Tl且持續時間超過第一預定時間tl,其中,當前的內環境溫度與初始內環境溫度的差值;控制模塊3,用於開啟防凝露模式,並經過第二預定時間t2時間後,結束防凝露模式。
[0099]優選實施例六
[0100]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 一種空調模式的控制裝置,該裝置的命名與上述實施例中裝置的命名和裝置中各模塊的命名略有不同,但在本優選實施例中,各模塊的組合可以實現上述實施例中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裝置的功能,本優選實施例的裝置同樣可以設置在空調設備內部。在實施過程中,該空調模式的控制裝置的結構框圖如圖7所示,該裝置包括:獲取模塊10,用於獲取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的空調設備當前的溫度狀態,其中,溫度狀態包括: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判斷模塊20,與獲取模塊10耦合,用於判斷溫度狀態是否滿足第一預設條件,其中,第一預設條件為內環境溫度未超過第一閾值Tl、外環境溫度未超過第二閾值T2且蒸發器管的溫度未超過第三閾值T3 ;執行模塊30,與判斷模塊20耦合,用於在溫度狀態滿足第一預設條件的情況下,開啟防凝露模式。
[0101]當上述裝置在空調設備中運行時,獲取模塊10獲取到溫度狀態的數據後,將上述數據交互至判斷模塊20,判斷模塊20將各狀態與預設的比較值進行比較判斷。在上述比較判斷都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執行模塊30開啟防凝露模式。
[0102]圖8示出了上述實施例優化後的結構框圖。該實施例的空調模式的控制裝置還包括第一確定模塊40,與判斷模塊20和執行模塊30稱合,用於確定內環境溫度與蒸發器管的溫度的差值大於第四閾值T4。
[0103]優選的,上述裝置還可以包括圖9所示的第二確定模塊50,與第一確定模塊40和執行模塊30耦合,用於確定在第一預定時間段tl內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未超過預設值T5,其中,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為當前的內環境溫度與空調設備開啟時的內環境溫度的差值。
[0104]第一確定模塊40和第二確定模塊50的增加相當於在上述實施例中的控制裝置上增加了多個控制過程。
[0105]在實施過程中,裝置還可以如圖10所示,包括修改模塊60,與第二確定模塊50和第一確定模塊40耦合,該模塊用於在tl內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超過預設值T5的情況下,將空調設備開啟時的內環境溫度修改為當前的內環境溫度。
[0106]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明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0107]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找到精確判定進入防凝露模式的條件,防止誤動作,增加可靠性。同時優先調節出風口的溫度場和風速場,降低環境溫度和蒸發溫度的溫差,減少觸發凝露的條件。
[0108]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述的本發明的各模塊或各步驟可以用通用的計算裝置來實現,它們可以集中在單個的計算裝置上,或者分布在多個計算裝置所組成的網絡上,可選地,它們可以用計算裝置可執行的程序代碼來實現,從而可以將它們存儲在存儲裝置中由計算裝置來執行,或者將它們分別製作成各個集成電路模塊,或者將它們中的多個模塊或步驟製作成單個集成電路模塊來實現。這樣,本發明不限制於任何特定的硬體和軟體結合。
[010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檢測空調運行模式是否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如果是,則進入步驟B ; 步驟B,檢測所述空調的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並判斷所述內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一閾值Tl、所述外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二閾值T2以及所述蒸發器管的溫度是否小於第三閾值T3,如果是,則進入步驟C,否則返回步驟A ; 步驟C,判斷是否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Τ1且持續時間超過第一預定時間tl,如果是,則進入步驟D,否則返回步驟A,其中,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為當前的內環境溫度與初始內環境溫度的差值; 步驟D,開啟防凝露模式,經過第二預定時間t2後,結束防凝露模式並返回步驟A。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步驟A中,確定壓縮機開啟且四通閥未上電,則空調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確定壓縮機開啟且四通閥上電,則空調不是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B還包括:判斷所述內環境溫度與所述蒸發器管的溫度的差值是否大於第四閾值T4,如果是,則進入步驟C,否則返回步驟A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步驟。C中,如果在第一預定時間tl內判斷所述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大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Τ1,則把當前的內環境溫度作為新的初始內環境溫度; 確定新的初始內環境溫度與預設溫度Ts的差值大於第二預設溫度範圍值ΛΤ2、所述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 Tl且持續第一預定時間tl,則進入步驟D。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步驟D中,開啟防凝露模式時,控制空調的風速處於高風檔或高風檔以上風速,並控制導風裝置處於順風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開啟防凝露模式時,還調節所述空調的頻率至預定頻率Pl。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預定頻率Pl為最大頻率的45%-70%中任一值。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閾值Tl為30-33°C中任意一值,所述第二閾值T2為34-37°C中任意一值,所述第三閾值T3為13-18°C中任意一值,所述第四閾值T4為9-13°C中任意一值。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定時間tl為30-90分鐘中任意一值;所述第二預定時間t2為15-60分鐘中任意一值。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Τ1和所述第二預設溫度範圍值ΛΤ2為2-4°C中任意一值。
11.一種防止空調凝露的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檢測模塊,用於檢測空調是否處於製冷模式或除溼模式,以及檢測內環境溫度、外環境溫度及蒸發器管的溫度; 判斷模塊,用於判斷所述內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一閾值Tl,所述外環境溫度是否小於第二閾值T2,所述蒸發器管的溫度是否大於第三閾值T3 ;以及判斷是否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預設溫度範圍值ΛΤ1且持續時間超過第一預定時間tl,其中,內環境溫度的變化值為當前的內環境溫度與初始內環境溫度的差值; 控制模塊,用於開啟 防凝露模式,並經過第二預定時間t2後,結束防凝露模式。
【文檔編號】F24F13/22GK103453616SQ201210181962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4日
【發明者】肖芳斌, 艾大雲, 肖彪, 黃澤, 熊軍, 梁勇超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