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裝置及移動終端與流程
2024-02-28 04:17:15 2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移動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裝置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各式各樣的移動終端已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安裝有作業系統的移動終端中,移動終端通過不斷刷新顯示畫面來呈現不同時刻下的各種顯示畫面。
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中的顯示刷新流程中主要包括畫面繪製操作、畫面合成操作和顯示操作。各應用如桌面或視頻等,執行繪圖(Render)操作,以分別繪製各自的圖像;待所有應用完成Render操作後,系統執行合成(Compose)操作,以將各應用所繪製的圖像合成為一個顯示幀;將該顯示幀輸出到屏幕上進行最終顯示。相關技術中移動終端在有幀率調節的需求時,幀率的控制方法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裝置及移動終端,可以合理的調節移動終端的幀率。
在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包括:
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
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
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
在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裝置,包括:
幀率獲取模塊,用於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
中間幀率獲取模塊,用於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
幀率調節模塊,用於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
在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實現以下步驟:
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
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
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並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可以合理的調節移動終端的幀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過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Vsync顯示刷新機制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幀率調節平滑曲線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於解釋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於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內容。在更加詳細地討論示例性實施例之前應當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實施例被描述成作為流程圖描繪的處理或方法。雖然流程圖將各項操作(或步驟)描述成順序的處理,但是其中的許多操作可以被並行地、並發地或者同時實施。此外,各項操作的順序可以被重新安排。當其操作完成時所述處理可以被終止,但是還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圖中的附加步驟。所述處理可以對應於方法、函數、規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圖1給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的方法可以由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裝置來執行,該裝置可通過硬體和/或軟體的方式實現,所述裝置可作為移動終端一部分設置在所述移動終端的內部。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
為了便於理解,下面以Android系統為例,對Android系統中顯示畫面從生成到顯示的過程進行簡單的說明。圖2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過程的示意圖。
首先,在應用(Application)層,每個應用程式(以下簡稱應用或APP)按照自己的應用設計情況(一般由對應的安裝包APK決定)各自單獨執行圖像繪製(Render)操作,並在繪製操作處理完成後,各應用將所繪製的所有圖像發送給執行圖像合成操作的合成模塊(Surface flinger)。
然後,在應用框架(Framework)層,系統有三個幀緩衝器(Frame Buffer,FB),三個FB可以循環使用。Surface flinger從三個FB中找出一個空閒的FB,並在該空閒的FB上,根據應用配置信息,例如哪個圖像應該置底、哪個圖像應該置頂、哪個圖像採用透底效果等,通過合成(Compose)操作,將各個應用分別繪製的多個圖像疊加在一起,得到最終顯示的顯示幀(待顯示畫面)。
最後,在內核(Kernel)層,可以將待顯示畫面通過移動終端顯示處理(Mobile Display Process,MDP)模塊傳輸給顯示硬體(包括顯示控制器和顯示屏,使待顯示畫面最終顯示在顯示屏上。這裡對顯示屏的類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另外,Android系統在顯示刷新的過程中,引入了同步(Vsync)刷新機制。圖3給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Vsync顯示刷新機制的示意圖。具體地,Vsync刷新機制其實就是在整個顯示流程中,插入「心跳」即系統同步(Vsync)信號,由顯示控制器發送給CPU,用於產生Vsync中斷,以控制每次Render操作和Compose操作都需要按照心跳來完成,從而將整個顯示過程中的關鍵步驟都納入到Vsync的統一管理機制。Vsync信號頻率目前常見為60Hz。
如圖3所示,假設Vsync信號周期為T,不考慮信號的傳輸延遲,第一個Vsync信號Vsync1到達CPU後,CPU控制合成模塊向各應用轉發該第一個Vsync信號Vsync1,各應用響應於用戶在顯示屏上的觸摸滑動等操作,開始執行Render操作;並在各應用完成Render操作後,得到各應用所繪製的多個圖像。第二個Vsync信號Vsync2到達CPU後,CPU控制顯示控制器向合成模塊轉發該第二個Vsync信號Vsync2,合成模塊開始執行圖像合成操作,將各應用所繪製的多個圖像進行合成,生成待顯示畫面。第三個Vsync信號Vsync3到達CPU後,系統開始執行顯示刷新,並將該待顯示畫面最終顯示在顯示屏上。
在移動終端圖像繪製、合成和刷新顯示的流程中,存在3種幀率:繪製幀率、合成幀率和刷新率(刷新幀率)。
其中,繪製幀率為應用程式在圖像繪製完成後,觸發合成模塊合成的幀率,可以理解為應用程式單位時間(例如,1秒鐘)繪製圖像的次數。
合成幀率為把各個應用程式的繪製圖像合成為一個待顯示畫面的幀率。
刷新率為移動終端的顯示屏顯示畫面刷新的幀率。
該步驟101中所述的幀率可以為繪製幀率、合成幀率或者刷新率。
在移動終端的運行場景中可能存在一些需要調整移動終端幀率的應用場景,對於從低幀率調到高幀率的應用場景,可以直接將幀率設置為高幀率,但是對於從高幀率調節為低幀率的應用場景,若直接由高幀率降低設置為低幀率,將會造成顯示屏畫面顯示不夠自然和流暢的問題,用戶體驗非常不好。
該步驟用於獲取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其中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例如,第一幀率為60HZ,第二幀率為50HZ。
步驟102、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
該步驟用於按照預先設定的平滑調節策略,獲取第一幀率和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具體可以根據第一幀率和第二幀率與各個中間幀率之間的設定函數對應關係來根據所述第一幀率和第二幀率獲取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或者結合移動終端當前的運行場景來根據所述第一幀率和第二幀率獲取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
步驟103、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
將移動終端的幀率由第一幀率依次調節至各個中間幀率,直至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實現了移動終端幀率的平滑調節,避免了由第一幀率直接調整至第二幀率造成的畫面顯示不流暢的問題。
本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通過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並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可以合理的調節移動終端的幀率。
圖4給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01、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
步驟201、將所述第一幀率作為當前幀率,基於當前幀率與中間幀率的設定對應關係,獲取當前幀率對應的第一個中間幀率。
其中,所述當前幀率與中間幀率的設定關係包括:
F(n)=Fs*cos((nπ)/K);或者,
F(n)=Fs*sin((nπ)/K+π/2)
其中,F(n)為中間幀率,Fs為當前幀率,K為設定值,n為初始值為1,增加值為設定間隔值的變量,在當前幀率為所述第一幀率時n為所述初始值1。其中π為180°,所述K值可以取值為18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當前幀率與中間幀率的設定關係也可以為線性關係、指數關係或者對數關係,本實施例對此並不進行限制。示例性的,所述設定關係還可以為:F(n)=Fs-1,其中F(n)為中間幀率,Fs為當前幀率,n為初始值為1,增加值為設定間隔值的變量,例如設定間隔值為1,即n=n+1,在當前幀率為所述第一幀率時n為所述初始值1。
下面以設定關係為F(n)=Fs*cos((nπ)/K)進行舉例說明:
若K取值180°,當前的第一幀率為60,第二幀率為50,那麼根據設定關係可得到第一個中間幀率F(1)=60*cos(π/K)=60*cos1=59.99,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可通過取整函數INT(x),得到F′(n)=INT(F(n)),即可將F′(1)=59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
步驟203、將所述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基於所述設定對應關係,獲取所述新的當前幀率對應的下一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在設定範圍內。
如上述示例,將第一個中間幀率59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基於上述設定對應關係,獲取所述新的當前幀率對應的下一個中間幀率(第二個中間幀率)F′(2),由F(2)=59.99*cos(2π/K)=59.95,可知F′(2)=59,將第二個中間幀率F′(2)=59作為當前幀率,基於上述對應關係,獲取當前幀率對應的下一個中間幀率(第三個中間幀率)F′(3)=59,以此類推,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50的差值在設定範圍內。其中,所述設定範圍可以設置為0-1,即若當前幀率與第二設定值的差值小於等於1,則停止執行基於所述設定對應關係,獲取所述新的當前幀率對應的下一個中間幀率的操作。例如,若當前中間幀率的值為51,則不再獲取下一個中間幀率。
最終可得到如下的中間幀率序列(單位HZ)(59,59,59,59,59,59,58,58,57,56,55,54,52,51)。
步驟204、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
如上述示例,基於獲取的中間幀率序列,將幀率由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即由第一幀率60HZ平滑調節至第二幀率50HZ的平滑調節序列如下(單位HZ)(60,59,59,59,59,59,59,58,58,57,56,55,54,52,51)。
如圖5所示,根據F(n)=Fs*cos((nπ)/K)設定關係得到的中間幀率有一個緩慢過渡的過程,例如前6個中間幀率都是59,往後2個中間幀率是58,再往後是57,56,55,54,52,51,相比於線性設定關係能夠更加平滑的調整幀率,且在從第一幀率降低到第二幀率的過程中,開始階段平滑度較高,往後平滑度慢慢降低,可以達到畫面流暢度高,並且幀率降低速度快的技術效果。
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通過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將所述第一幀率作為當前幀率,基於當前幀率與中間幀率的設定對應關係,獲取當前幀率對應的第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基於所述設定對應關係,獲取所述新的當前幀率對應的下一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在設定範圍內,並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可以實現平滑的調節移動終端的幀率。
圖6給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01、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
步驟302、根據設定預測參數預測從所述第一幀率到第二幀率的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所處的場景類型,所述場景類型包括靜態畫面場景、低動態畫面場景和高動態畫面場景。
其中,所述設定預測參數包括當前運行的應用程式的屬性、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頻率信息、中央處理器的負載信息、圖像處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的頻率信息和圖像處理器的負載信息中的至少一項。所述應用程式的屬性包括應用程式的標識或者類型。
示例性,若當前運行的應用程式為桌面,則預測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所處的場景類型為靜態畫面場景;若當前運行的應用程式為微信、QQ或者閱讀器類型的應用程式,則預測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所處的場景類型為低動態畫面場景;若當前運行的應用程式的類型為視頻或者遊戲,則預測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高動態畫面場景。
又示例性的,可將中央處理器的負載和/或頻率分為3個等級,負載和/或頻率處於第1等級即負載和/或頻率為0的或者較小的運行場景下預測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靜態畫面場景;負載和/或頻率處於第2等級的運行場景下預測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低動態畫面場景;負載和/或頻率處於第3等級的運行場景下預測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高動態畫面場景。同理,也可將圖像處理器的負載和/或頻率分為3個等級,根據圖像處理器的負載和/或頻率的等級預測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所處的場景類型。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結合中央處理器的負載和/或頻率的等級以及圖像處理器的負載和/或頻率的等級預測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所處的場景類型。
步驟303、按照所述場景類型對應的平滑調整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
若預測到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靜態畫面場景,則所述按照所述場景類型對應的平滑調整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包括:將所述第一幀率作為當前幀率,將當前幀率與第一設定值的差值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將新的當前幀率與第一設定值的差值作為下一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設定值。
示例性的,第一幀率為60HZ,第二幀率為50HZ,第一設定值為3。將第一幀率與第一設定值的差值57HZ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將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將新的當前幀率與第一設定值的差值54HZ作為第二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設定值。即可得到中間幀率序列(單位HZ)為(57,54,51)。
若預測到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低動態畫面場景,則所述按照所述場景類型對應的平滑調整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包括:將所述第一幀率作為當前幀率,將當前幀率與第二設定值的差值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將新的當前幀率與第二設定值的差值作為下一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二設定值。
示例性的,第一幀率為60HZ,第二幀率為50HZ,第二設定值為2。將第一幀率與第二設定值的差值58HZ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將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將新的當前幀率與第二設定值的差值56HZ作為第二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二設定值。即可得到中間幀率序列(單位HZ)為(58,56,54,52)。
若預測到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高動態畫面場景,則所述按照所述場景類型對應的平滑調整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包括:將所述第一幀率作為當前幀率,將當前幀率與第三設定值的差值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將新的當前幀率與第三設定值的差值作為下一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三設定值。
示例性的,第一幀率為60HZ,第二幀率為50HZ,第三設定值為1。將第一幀率與第三設定值的差值59HZ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將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將新的當前幀率與第三設定值的差值58作為第二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三設定值。即可得到中間幀率序列(單位HZ)為(59,58,57,56,55,54,53,52,51)。
其中,所述第一設定值、第二設定值和第三設定值依次減小。
步驟304、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
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通過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根據設定預測參數預測從所述第一幀率到第二幀率的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所處的場景類型,按照所述場景類型對應的平滑調整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可以結合移動終端所處的場景類型,平滑的調節移動終端的幀率。
圖7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裝置可由軟體和/或硬體實現,集成在移動終端中。如圖7所示,該裝置包括幀率獲取模塊41、中間幀率獲取模塊42和幀率調節模塊43。
所述幀率獲取模塊41,用於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
所述中間幀率獲取模塊42,用於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
所述幀率調節模塊43,用於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
進一步的,所述中間幀率獲取模塊用於:
將所述第一幀率作為當前幀率,基於當前幀率與中間幀率的設定對應關係,獲取當前幀率對應的第一個中間幀率;
將所述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基於所述設定對應關係,獲取所述新的當前幀率對應的下一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在設定範圍內。
進一步的,所述當前幀率與中間幀率的設定關係包括:
F(n)=Fs*cos((nπ)/K);或者,
F(n)=Fs*sin((nπ)/K+π/2)
其中,F(n)為中間幀率,Fs為當前幀率,K為設定值,n為初始值為1,增加值為設定間隔值的變量,在當前幀率為所述第一幀率時n為所述初始值1。
進一步的,所述中間幀率獲取模塊用於:
根據設定預測參數預測從所述第一幀率到第二幀率的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所處的場景類型,所述場景類型包括靜態畫面場景、低動態畫面場景和高動態畫面場景;
按照所述場景類型對應的平滑調整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
進一步的,所述設定預測參數包括當前運行的應用程式的種類屬性、中央處理器的頻率信息、中央處理器的負載信息、圖像處理器的頻率信息和圖像處理器的負載信息中的至少一項。
進一步的,若預測到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靜態畫面場景,則所述中間幀率獲取模塊用於:
將所述第一幀率作為當前幀率,將當前幀率與第一設定值的差值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
將所述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將新的當前幀率與第一設定值的差值作為下一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小於第一設定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一設定值;
若預測到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低動態畫面場景,則所述中間幀率獲取模塊用於:
將所述第一幀率作為當前幀率,將當前幀率與第二設定值的差值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
將所述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將新的當前幀率與第二設定值的差值作為下一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小於第二設定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二設定值;
若預測到調節過程中移動終端處於高動態畫面場景,則所述中間幀率獲取模塊用於:
將所述第一幀率作為當前幀率,將當前幀率與第三設定值的差值作為第一個中間幀率;
將所述第一個中間幀率作為新的當前幀率,將新的當前幀率與第三設定值的差值作為下一個中間幀率,直至當前幀率與第二幀率的差值小於第三設定值小於或者等於第三設定值;
其中,所述第一設定值、第二設定值和第三設定值依次減小。
進一步的,所述幀率包括移動終端的應用程式的繪製幀率、用於合成畫面的合成模塊的合成幀率或者顯示屏的刷新率。
本實施例提供的裝置,通過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並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可以合理的調節移動終端的幀率。
圖8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該移動終端可以包括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幀率的控制裝置,如圖8所示,該移動終端可以包括:存儲器501、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502(又稱處理器,以下簡稱CPU)、所述存儲器501,用於存儲可執行程序代碼;所述處理器502通過讀取所述存儲器501中存儲的可執行程序代碼來運行與所述可執行程序代碼對應的程序,以用於執行: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
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外設接口503、RF(Radio Frequency,射頻)電路505、音頻電路506、揚聲器511、電源管理晶片508、輸入/輸出(I/O)子系統509、觸控螢幕512、其他輸入/控制設備510以及外部埠504,這些部件通過一個或多個通信總線或信號線507來通信。
應該理解的是,圖示移動終端500僅僅是移動終端的一個範例,並且移動終端500可以具有比圖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組合兩個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圖中所示出的各種部件可以在包括一個或多個信號處理和/或專用集成電路在內的硬體、軟體、或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中實現。
下面就本實施例提供的用於控制幀率的移動終端進行詳細的描述,該移動終端以手機為例。
存儲器501,所述存儲器501可以被CPU502、外設接口503等訪問,所述存儲器501可以包括高速隨機存取存儲器,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儲器,例如一個或多個磁碟存儲器件、快閃記憶體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態存儲器件。
外設接口503,所述外設接口503可以將設備的輸入和輸出外設連接到CPU502和存儲器501。
I/O子系統509,所述I/O子系統509可以將設備上的輸入輸出外設,例如觸控螢幕512和其他輸入/控制設備510,連接到外設接口503。I/O子系統509可以包括顯示控制器5091和用於控制其他輸入/控制設備510的一個或多個輸入控制器5092。其中,一個或多個輸入控制器5092從其他輸入/控制設備510接收電信號或者向其他輸入/控制設備510發送電信號,其他輸入/控制設備510可以包括物理按鈕(按壓按鈕、搖臂按鈕等)、撥號盤、滑動開關、操縱杆、點擊滾輪。值得說明的是,輸入控制器5092可以與以下任一個連接:鍵盤、紅外埠、USB接口以及諸如滑鼠的指示設備。
觸控螢幕512,所述觸控螢幕512是用戶終端與用戶之間的輸入接口和輸出接口,將可視輸出顯示給用戶,可視輸出可以包括圖形、文本、圖標、視頻等。
I/O子系統509中的顯示控制器5091從觸控螢幕512接收電信號或者向觸控螢幕512發送電信號。觸控螢幕512檢測觸控螢幕上的接觸,顯示控制器5091將檢測到的接觸轉換為與顯示在觸控螢幕512上的用戶界面對象的交互,即實現人機互動,顯示在觸控螢幕512上的用戶界面對象可以是運行遊戲的圖標、聯網到相應網絡的圖標等。值得說明的是,設備還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顯示可視輸出的觸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觸控螢幕形成的觸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電路505,主要用於建立手機與無線網絡(即網絡側)的通信,實現手機與無線網絡的數據接收和發送。例如收發簡訊息、電子郵件等。具體地,RF電路505接收並發送RF信號,RF信號也稱為電磁信號,RF電路505將電信號轉換為電磁信號或將電磁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並且通過該電磁信號與通信網絡以及其他設備進行通信。RF電路505可以包括用於執行這些功能的已知電路,其包括但不限於天線系統、RF收發機、一個或多個放大器、調諧器、一個或多個振蕩器、數位訊號處理器、CODEC(COder-DECoder,編解碼器)晶片組、用戶標識模塊(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頻電路506,主要用於從外設接口503接收音頻數據,將該音頻數據轉換為電信號,並且將該電信號發送給揚聲器511。
揚聲器511,用於將手機通過RF電路505從無線網絡接收的語音信號,還原為聲音並向用戶播放該聲音。
電源管理晶片508,用於為CPU502、I/O子系統及外設接口503所連接的硬體進行供電及電源管理。
上述移動終端可執行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備執行方法相應的功能模塊,通過獲取移動終端當前的第一幀率和待調節後的第二幀率,所述第一幀率大於所述第二幀率,按照設定平滑調節策略,獲取所述第一幀率和所述第二幀率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幀率,並基於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幀率,將所述移動終端的幀率由所述第一幀率逐漸調節至所述第二幀率,可以合理的調節移動終端的幀率。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的技術原理。本發明不限於這裡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的各種明顯變化、重新調整及替代均不會脫離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僅僅限於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發明的範圍由權利要求的範圍決定。